——东兴区特教校特教年会汇报材料
内江市东兴区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79人,聋哑儿童15人,低视力儿童5人,其余大部分为智障、自闭症和多动症儿童,聋哑儿童逐年在减少。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正逐步进行转型,由以前的聋哑教育为主,逐渐转变成以培智教育为主,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康复培训和育人环境。
一、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及个性差异。
全面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并能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对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特教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我们面对的是个别差异性较大的智障孩子,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来认识和了解他们,既要找出他们共同的身心缺陷和障碍,更要发现他们的个别差异。就我校启智五年级现有的14名智障孩子来看,虽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4岁,但是在生活、劳动、行动的自觉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从智残的原因和类型来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唐氏综合症患儿、孤独症、多动症等。对同一类型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以细心观察学生为基础的,作为智障儿童的老师,我们随时注意留心观察,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问题,尤其是对于问题行为较多的智障孩子更要注意及时疏导。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对部分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记录和分析。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师以身作示范,引导培智学生正确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行为的形象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培智学生而言,他们认知水平低下,缺乏主见,他们对于具体的事件几乎没有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大多来自于生理的反应和对他人的模仿,因此让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作好表率,如:着装整齐,爱清洁;举止文明,语言美;板书认真,不马虎;爱生如子,关心他人等。这种潜移默化地教育,会慢慢进入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影响他们的人生,使他们终身受益。其次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的一致性、长期性。培智学生由于智力障碍,他们辩别能力很差,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不同的老师之间的行为出现矛盾,他们就会无所适从,而不知道怎么做,这对形成习惯是十分不利的。长期性是要求老师的行为一定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培智学生的模仿和观察能力都比正常孩子差很多,行为的长期反复出现能加深学生对行为记忆,同时对行为的再现和模仿也容易很多,这种方法对班级的班风的形成特别有效。如为了让学生养成每天打扫卫生的习惯,在开学初学生还不会打扫时,老师就自己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打扫卫生,先扫地,再拖地,然后排桌凳,同时慢慢地教学生扫地、拖地、排桌凳,半个学期后,学生们都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值日的好习惯,一到值日时,学生们就会各司其职。
2、反复督促训练法。
让学生的一些好的行为重复出现,是习惯养成的基础。而如何才能让他们好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教师的提醒就是一个对好的行为的唤起。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就是容易遗忘,教师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记了,所以老师自己要不厌其烦的提醒。但反复的提醒也不是单纯的唠叨,要抓住契机,最好的时间点即教师在希望他们对某一事物有一个期待性反应时,并能及时体现出这一期待性行为时做出提醒,这时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提醒下马上
做出一些你希望的行为,多次反复,即成固定。如在养成学生饭前要洗手的习惯时,我们在每餐饭前都要提醒学生去洗手。值班领导和教师每次都站在食堂门口,一个一个的检查,没有洗的让他马上去洗,一两个月后我们的学生每次打饭前都会走到值班人员面前,举着湿漉漉的手说“老师,我洗过了。”现在饭前洗手已成为一种习惯,偶尔有个别学生没有洗,其他同学也会及时提醒。
三、用爱心帮助教育智障儿童。
育人首先要育心,了解学生各不相同的心灵并给予关爱是教师做好教育学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对有着不同缺陷的学生,我们总是从各个方面去爱护和关心他们。我们发现大部分智障孩子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问题,譬如乱拿别人的东西,随意地哭闹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观察、分析、制定出教育方案、用行动和爱心去教育。
有一些培智学生常有不文明的口头语,不讲卫生等坏习惯。老师发现后不是当场批评,而是通过文明的语言行为,来启发教育帮助他们,并教会他们学会“对不起”、“不要紧”、“您好”等一些常用的文明用语。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总是耐心帮助,手把手地教;没有生活用品总是给他们买……老师们坚持将尽量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共处上,一段时间后老师就成了学生们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有了这份情感基础,有自闭症的学生就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们,有攻击行为的学生遇事也乐意找老师商量了。而老师提出的要求他们也能很认真、很乐意地去做了。更可喜的是,有学生开始学着说文明用语了,学着随手捡垃圾了。
四、重视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我校坚持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如:带培智学生去超市实地购买日用品,锻炼了学生自己购物、自己算账付款的能力。还开展了
“包抄手”、“包饺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明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合适的月度发展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五、家校联动,密切配合。
1、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向所有家长传播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让他们了解各种残疾孩子的教育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对残疾儿童的正确教育中来,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
2、定期家访。学校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每期至少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3、每期一次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合作的有效途径,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向家长宣传在家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4、书面沟通。学生每个月回家,我们主要运用了便条、家校电话联系卡、家长意见表、告家长书、学生素质报告单等书面材料和家长联系与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通过家长的填写,教师了解到在家庭当中学生的真实状况,让教育更加有目的性和一致性。
5、让家长参与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的“助残日”我们都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全
程参加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爱心人士对特殊儿童的关爱,让他们看到了老师和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精彩的文艺节目,让他们触摸到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让他们真心感受到了孩子们在一天一天的进步。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