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综合教程 作者 黄光扬 社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版次 2003年2月第1版 定价 22元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
A、 B、 C、 D、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3. C 9. 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1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组别 55—59 50—54 45—4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15—19
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测验的信度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3.教育评价 答案提示: 1.测验的信度
考核知识点:测验的信度的概念,参见P73 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考核知识点: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参见P65 3.教育评价
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的概念,参见P58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 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3.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答案提示:
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
考核知识点: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参见P63 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的作用,参见P115。 3.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参见P104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33分)
1. 中学组5人身高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厘米;幼儿组5人分别为50、70、90、55、45厘米;问
2
17 2 22 6 27 7 32 11 37 13 42 6 47 2 52 3 组中值 57 次数(f) 2 相对次数 中学组和幼儿组身高哪一组离散程度大
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 考生 性别 成绩 A 1 75 (公式:rpbB 1 57 C 1 73 D 1 65 E 0 67 F 0 56 G 1 63 H 0 61 I 0 65 J 1 67
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Xi:20,12,15,18,10)
答案提示:
1. 考核知识点:差异系数的计算等,通过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再计算出差异系数进行比较即可,参见P25
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 考生 性别 成绩 A 1 75 B 1 57 C 1 73 D 1 65 E 0 67 F 0 56 G 1 63 H 0 61 I 0 65 J 1 67 XpYqSxpq)(男女分别用1、0表示)
(公式:rpbpq)(男女分别用1、0表示)
Sx考核知识点:分半信度的计算等,参见P48
计算流程:
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代入公式里的p,q; 计算男生和女生的 平均成绩,代入分子。
根据标准差公式计算出参加考试学生的标准差,代入分母,计算得到结果. 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20,12,15,18,10
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等,参见P19,P23。
XpYq
六、假设检验(14分)
对男女大学生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试在 =显著水平上检验男女生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男 生 女 生 Z[ 检验统计量:附表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3
Y P 21n 100 X ] 22S 12 9 (X1X2)100 S/n1S/n2
1 .05844 答案提示:
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参见P151
计算过程:建立假设;选择t检验统计量;计算实得t值;根据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临界值表;统计结论。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 ) A、1/6 B、1/12 C、1/18 D、1/36 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计算方法
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 ) A.考试信度不高 B. 原始分可比性差C. 考试内容不同 D.考试效度不好 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 A、 选择题和填空题 B、选择题和供答题 C、 客观题和主观题 D、论文题和操作题 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36% B、46% C、54% D、64%
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
4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组别 55—59 50—54 45—4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15—19
答案提示:
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 P10-12。 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指标权重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3.教育测量 答案提示: 1.指标权重
考核知识点:指标权重的概念,参见P105 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考核知识点: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参见P65。
3、教育测量
考核知识点:教育测量的概念,参见P57。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3.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5
17 2 22 6 27 7 32 11 37 13 42 6 47 2 52 3 组中值 57 次数(f) 2 相对次数 答案提示:
1.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参见P104 2.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的作用,参见P115。 3.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参见P57。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33分)
1.某校语文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75分,标准差S=8分。甲、乙、丙三位考生的原分数分别是95分、83分和63分,请计算他们各自的标准分数Z。
2.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100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 问:(1)如果只能有75人进入面试,某人考了70分,问该人是否可以参加面试为什么
(2)如果只能录取20人,问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正态分布表附后) 答案提示:
1.某校语文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75分,标准差S=8分。甲、乙、丙三位考生的原分数分别是95分、83分和63分,请计算他们各自的标准分数Z。 考核知识点:标准分数的计算,参见P31。
2. 某市举行选拔考试,共100人参加,已知此次考试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 问:(1)如果只能有75人进入面试,某人考了70分,问该人是否可以参加面试为什么
(2)如果只能录取20人,问录取分数线定为多少合适(正态分布表附后)
考查知识点:正态分布情况下标准差的含义及所能表达的数据意义,参见P145。
六、假设检验(14分)
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一组参加一种测验,已知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相等。测验数据为:男生13名,平均分85,标准差11分;女生15名,平均分82,标准差9分。请问男、女学生在该测验上得分有无显著差异
(a=)(t(X1X2)(12)n1S1n2S211()n1n22n1n2222)
(a=,自由度为26,t2.056) 附表1: 正态分布表: Z Y P Z 1 Y .05844 P
6
Z [ 检验统计量:答案提示:
(X1X2)2S12/n1S2/n2 ]
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参见P151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A.组距; B.全距; C组限; D组中值
2.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 A.平方差; B.平均数; C.标准差; D.算术平均数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A.复本信度; B.重测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异质性信度 5.当测验题型较多、并非都是二分记分题时,估计测验信度可采用()。
A.分半信度; B.库德—理查逊信度; C.重测信度; D.克龙巴赫(cronbach)系数 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 .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7.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反映这组数据的( )。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取值水平 D.集中位置
8.有一组数据是测量身高的,另一组数据是测量体重的。若要比较这两组数据各自离散程度,则要用( )。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方差
9.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数等统计量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一批数据的( )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分布范围 D.差异程度 10.加权平均数和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特殊与一般 B. 一般与特殊 C. 同一关系 D. 没有联系
答案: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85名学生的一项推理能力测验分数如下表所示,请绘制简单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绘在一张上)
组别 60—64 55—59 50—54 45—49 组中值 62 57 52 47 7
次数f 2 3 6 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Σ 42 37 32 27 22 / 25 16 11 6 2 80 答案提示: 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多边图的绘制,参见P10,P11 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题目的区分度 2.计数数据 3. 散点图 答案提示: 1.题目的区分度
考核知识点:题目的区分度,参见P83 2. 计数数据
考核知识点:计数数据的概念,参见P1。 3. 散点图
考核知识点:散点图的概念,参见P12。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2、选择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3、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
1.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的作用,参见P115。 2.选择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选择题的优缺点,参见P89 3. 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参见P57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33分)
1. 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20,12,15,18,10
2.某校某次选拔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平均分=70分,标准差S=10分。共有1000人参加考试,只能选出200人,问此次选拔成绩定在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78分,问能否被选上
3. 已知7名评委对某一参赛选手评分如下,试求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8,6,9,7,3,2,5
答案提示:
1. 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20,12,15,18,10
考察知识点: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将题目数据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参见P19,P23。
2.某校某次选拔考试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X=70分,标准差S=10分。共有1000人参加考试,只能选出
8
200人,问此次选拔成绩定在多少合适若有人考了78分,问能否被选上
考查知识点:正态分布情况下标准差的含义及所能表达的数据意义,参见P145。 3. 已知7名评委对某一参赛选手评分如下,试求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8,6,9,7,3,2,5
考察知识点:平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将题目数据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参见P19,P23。
六、假设检验(14分)
今随机抽取20名高中男生和30名高中女生,分别对他们进行数学推理能力测验,得到如下结果;试问:
)男、女生之间在数学推理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水平0.05
男生 女生 人数 20 30 平均分数 70.5 66.5 标准差 10 8 t(X1X2)(12)2n1s12n2s211()n1n22n1n2[ 检验统计量:,t临界值为 ] 对男女大学生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其抽样测试结果如下,试在=显著水平上检验男女生之间的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男 生 女 生 n 100 100 X S 12 9 Z[ 检验统计量:附表:正态分布表: Z Y .10396 .10226 (X1X2)2S12/n1S2/n2 ]
Z Y .05844 P P 答案提示 本道题目主要考察的课件内容中的第十章关于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点,通过题目出具的数据类型,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其差异度。考核知识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参见P151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