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
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重点: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 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一)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查看全文。。。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六)教师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
《七子之歌》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
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 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师总结:对,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次强、弱。(教师板书强弱关系)
师: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生回答第五小结)
师: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先教唱。(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男女组)
2、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咱们学习这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怎样才有爱国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大家立足
《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一)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师:孩子们谁能告诉我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事情? 生:这是发生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的交接仪式现场。
师:非常正确!在过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经有七个孩子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知道是哪七个吗?
生:有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简介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师:对,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图,介绍七子)这就是“七子”的位置图。澳门地区位于珠江口西恻,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面积约16平方公里。澳门三面临海,北与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现有人口40万,其中95%以上为中国血统。(展示澳门的旧颜、新貌)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战凼仔岛和路环岛。大家请看——这就是曾经满目创痍的澳门。(指澳门被侵略后的凄惨场面)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的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澳门回归时的盛况历历在目,尤其是那个小女孩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门》震撼了全世界华夏儿女的心,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再次聆听那动人的歌声!(板书课题:七子之歌——澳门)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多媒体展示音乐画面,引导学生拍手或晃动感受音乐的情绪。
2、带着问题听赏歌曲: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师带表情指挥) 师:歌曲欣赏完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经过讨论后自由发言)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
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生:(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师: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最后一次表达了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 板书:思念、急切、激动。
师:那你认为这首歌曲用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呢? 生:(根据自己理解自由发言。)
师:那我们就按照自己的处理方案分组演唱一遍歌曲。 生:(一组演唱第一乐段,二组演唱第二乐段。)
师:迄今为止,离开祖国妈妈的七个孩子已经回来了六个,还有一个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
生:台湾。
师:是啊!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总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它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西南望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隔海相望,它是我国东南方的海上门户,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近几年我们也听到过很多台湾歌曲。如:《童年》、《鼓浪屿之波》、《故乡的云》等,你还知道哪些? 生:(自由回答并演唱) 五、即兴创编歌词
师:当其他六子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的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愿望。大家运用你手中的笔,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础上把我们盼望台湾回归的心情抒发出来好吗? 生:(小组讨论创编。)
师:(把学生推荐的好的歌词一起唱一唱。)
《牧马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哈萨克族民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 2、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 3、能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创作设计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2、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创作设计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情境法、提问式教学、讨论法 教学准备:钢琴、舞蹈碟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节奏练习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手 手 肩 肩 脚 手 肩 肩 脚 手 手 指 二、导入新课
播放哈萨克族舞蹈《走马舞》。
师: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舞蹈,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你能说说你是如何了解的吗? 生:讨论,回答。(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 展示课题,《牧马之歌》。 三、学习新课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回答。(欢快地)
2、播放歌曲《牧马之歌》,生在心里学唱歌曲。 3、师弹琴,学生轻唱歌词。 4、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象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哈萨克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5、欣赏《牧马之歌》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歌曲处理与创作
1、导入: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进一步地感受一下哈萨克民歌的韵味和魅力。(如:不同的演唱形式、舞蹈、歌曲伴奏等等) 2、师生共同设计演唱形式,师生参与。
3、演唱形式:第一段:领唱、齐唱。第二段:速度对比。伴奏乐器:沙锤、响板。第三段:力度对比。伴奏乐器:沙锤、响板。第四段:女领,男领,齐唱。
五、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表演进行评价。 六、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人民与各族少数民族人民一样,除了喜爱用歌声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外,还喜欢用舞蹈来表现。哈萨克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东方之珠》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 七子 ”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 。 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 、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8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 ---- 罗大佑)
9 、作者介绍 ---- 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 10 、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11 、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 12 、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13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所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14 、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 1 )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 2 )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 3 )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 。
15 、过渡欣赏《鼓浪屿之波》 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 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 16 、启发学生情感 师: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 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