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实施_校企合作_工学结合_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实施_校企合作_工学结合_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爱go旅游网
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鑫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笔者剖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的概念、特点,并结合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过程,阐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探讨了校企合作的成效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结合”是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体现。“工学结合”是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的内容应与工作任务一致,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职业化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也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措施,“校企合作”的实质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共性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共赢。

第二,产学结合。产的任务是创造,提供的是经济效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学的任务是培养人,遵循的是教育规律,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以产带学、以学促产。②

第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实训计划与课程也必须根据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来确定。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①

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迅速融入社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推进课程改革,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因此,学校应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结构及培养期限和方式,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的培养方式。在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其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知”和“行”的统一。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的培养,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强化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与操作深度。如果中等职业学生技能方面都不如其他学历层次的学生,那么其在就业市场中将更难立足。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势在必行,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契机,使中职教育找到了自身与市场的契合点,使中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

“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学年分段”(分为“2+1”和“异地分段”两种)“阶梯分段”“半工半读”“弹性安排”“订单培养”“教学工厂”“厂内基地”“行业主导”“职教集团”等多种主要的模式。各校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计划。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成立较早,在校企合作方面,按学校领导的计划,首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市场调研、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市场状况、企业状态、企业员工心态、学生的心理有了一个初步的掌握,并形成调研报告,然后找到几家知名企业,经过多次洽谈,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召开了“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用人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和校企合作联席会。

合作初期,校方派出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将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安排了设计师进行指导。学生在企业学到了很多在校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在平面设计、CAD制作、3dsMax建模、Vray渲染、施工现场的经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为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

平面设计与室内设计装潢的企业特点是极少有大规模的企业,每家企业都需要实习生,但都不多。因而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联系了较多家企业,形成校企联合群,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在师资、硬件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

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隆重举行成立仪式,发给企业专家聘书,专家指导委员会随时把握校企合作的状态与进程,校企双方互设机构,定期开会,引企业文化进课堂。企业专家定期给学生做专业技能经验介绍、励志报告;企业专家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教师交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第一,“工学结合、理实合一”。“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工学

126

教学心得

ARTEDUCATIONRESEARCH

流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企业专家和教师一起研讨校企深度发展,探索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专家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教师要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管理、生产,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企业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平台。

学校组织专家论证会,完善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管理评价材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形成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立项的研究工作,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市级课题研究,并加以推广,撰写相关论文,形成阶段性材料。

实施“1.5+0.5+1.0”教学模式是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的又一举措,即要求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学习,学校以“教、学、做”三位一体进行双基培养,在第四学期以各种项目实战活动模块进行工学交替渗透,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为了使“1.5+0.5+1.0”中的“0.5”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人力、场地、设备,企业提供项目、专家,并进行指导。企业专家对师生进行培训,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完成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AD图纸设计、3D建模、渲染等项目。这样,学生的技能提高了,也加快了企业的项目完成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职业素养好、技能熟练、有责任心的学生,企业可优先聘用。

校企双方合作开发了校本课程,如“Photoshop实用设计100例”取代了原有的一些实用性、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在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体现在订单式培养上。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主动开发。订单式培养模式拓展了产教结合的范围和深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专业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校企合作找到了契合职业教育健康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订单式培养也为学校招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来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积极地为企业服务,是学校激发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校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服务企业的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按照校企双方协议好的培训大纲进行运作,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每个企业的实习生人数为5~10人,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岗位上顶岗操作,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按照企业实训大纲进行。实训大纲由学校和企业结合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共同修订和落实。企业指定设计师以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每天需要填写实习日记,在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一项较大的工作任务后,要填写一份工作任务书,内容包含工作准备、信息搜集、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工作计划等步骤。企业和设计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表现进行考核,成绩(含技能和品行)记入毕业考试的总成绩。

学生已经适应了角色的转换。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融入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模拟企业的生产场景,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引入了企业式的竞争奖励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着工作服,实行上下班签到制,营造“学校像公司、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工人”的企业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员工,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将来适应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几年来,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与企业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经过几年的创新与实践,共同探索出了“1.5+0.5+1.0”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既能够促进中职学校专业的发展,又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就业实习场所,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感到受益匪浅。学校方面认为,由于针对市场和就业岗位办学,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弥补了学校在实训条件和师资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招生、就业及职教改革和发展。学生方面认为,他们熟悉和了解了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前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得到了验证和加深;在企业接触到很多在学校尚未学到过的东西,回到学校后,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毕业时容易实现零距离上岗;培养了服务意识,以及与人共事和小组合作等关键能力,提前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做事。企业方面认为,学生到企业后,提前被企业预定,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储备;由于学生理论方面和操作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们为企业带去了新的知识信息和理念,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可以在某些方面独当一面地工作,这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学校和学生为企业做了无形的广告,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③

注释:

①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②郭新宝等.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③李斯杰.工学结合促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编辑伍宝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