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刘海涛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12期

【摘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实质就是提升我国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经济基础、发展协商民主及对社会稳定和治理的角度分析和阐释其意义,并从核心价值观、借鉴经验、辩证听取意见、创新方式方法等角度提出其路径上的思考。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意义;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审时度势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刻反映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要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的一种“冷思考”。因此,当前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这一“冷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来理解的,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国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则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的因素来对他国的影响力。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不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还包括军事、科技),但我们在世界的话语权(软实力)与经济总量不匹配。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前,西方国家就以“糖衣炮弹”对中国进行轰炸,改革开放之后,面对着中国经济局势的好转,又在鼓吹中国要全盘西化等,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警惕和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软实力,逐步探索出一个全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服务经济基础的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同自己适合,以利于其发展;上层建筑必须服务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需要,否则自己就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当前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是上层建筑为服务经济基础也或生产关系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出的重大调整,也是打破我国现有或传统的以“控制——稳定”为其目标特征的国家管理体系,走向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发展协商民主的需要

协商民主是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的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它有助于不同层面的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党的十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进一步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的需要。因为当前由于很多的突发事件或者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面,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民主参与、民主诉求不畅而导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国家管理体系方面做出调整,而由管理到治理的这一转变,就是让很多的主体(企业组织、居民组织)参与进来。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社会稳定与治理的需要

我国目前有13亿多人口,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而单单靠我们的党来管理整个国家,显得力不从心,也不能和人民群众建立真正感情的认同,愿意跟随并服从我们党的领导。再者,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的需求已经转向了更高层次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转向更高的需求,如对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需要就突出表现在对国家民主权利和管理国家权利的需求,因而对党和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就日益多元化,这使得我们现有或传统的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已经逐渐的不适应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因此需要我们的党必须改变执政理念,逐渐的从“控制——稳定”为目标的管理(统治)体系向“协商、多元合作”的国家治理体系。 二、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一)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外提升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对内凝聚社会共识和引领社会风尚。也就是说,对外要提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对内要树立主流价值观、缓和社会矛盾和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意思就是要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用讲故事的方式,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让世界人民愿意并且喜欢听我们的故事,对外宣传好我们中国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由“管理”到“治理”的顺利成功转变。 (二)结合国情,借鉴国外政党治理的优秀经验和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没有经验,正如*总所说“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那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可以结合我们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在政党治理方面优秀的经验和做法,避免自己少走弯路。因为“从20世纪80年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配置公共权力,试图通过向社会组织、私营部门等开放权力的方式来提高国家管理的弹性与韧性。”[6]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他们在国家治理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方法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应当借鉴和汲取,避免走弯路。

(三)敞开胸怀,广泛吸收多元主体的建议和措施

“明君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3多亿人口,56个民族,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居民组织很多。这些组织和个人常年和人民群众、群体打交道,较为了解本地区、本组织的实际情况。我们就要敞开胸怀,广纳、听取汇报、交流思想,辩证的整理、综合,发挥民主集中制尤其是协商民主的真正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创新方式方法,形成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方法是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或行为方式,而工作方式方法就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快速高效工作的手段或行为方式。方法没有一成不变也没有万能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调研,对话协商,总结出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我们还要把这种方式方法经过消化吸收创新形成一种制度。因为,从根本上说,“国家治理改革创新的动力源自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人民需要和全球化冲击,但其直接动力则是压力、激励和制度,其中制度是长久性的动力所在”[7]。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1462322.html [2]http://baike.so.com/doc/6767705.html

[3]李树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内蒙古日报,2013-12-20.

[4]刘俊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问题[J].哈尔滨党校学报,2014(1).

[5][7]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Z].前线,2014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