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审核 签发
山东新远盐化有限公司
目录
一、生产工艺流程概况及设备: ............................................................................................ 2 1.工艺流程简述: ..................................................................................................................... 2 2.安全操作范围: ..................................................................................................................... 3 3.主要设备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开停车操作规程: ............................................................................................................... 4 1.开车操作规程: ..................................................................................................................... 4 2.停车操作规程: .................................................................................................................. 4 3.突然停电操作规程: .......................................................................................................... 4 三、蒸馏岗位操作规程 ............................................................................................................ 5 四、氯气岗位操作规程 ............................................................................................................ 6 六、化验工操作规程 ................................................................................................................ 7 七、行车操作规程 .................................................................................................................... 8 八、锅炉岗位操作规程 ............................................................................................................ 8 九 电焊安全操作规程 .......................................................................................................... 11 十 气焊安全操作规程 .......................................................................................................... 13 十一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 14 十二 硫酸卸车操作规程 ........................................................................................................ 15 十三 液氯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 16 十四 溴素装车安全操作规程 ................................................................................................ 16 十五、硫磺卸车操作规程 ...................................................................................................... 17 十六、主要原材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事故处理: .............................................................. 17 十七 化验操作法及试剂的配制 ............................................................................................ 21
1 / 32
溴 素 生 产 操 作 规 程
一、生产工艺流程概况及设备:
本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酸性空气吹出法制溴工艺: 工程流程图及工艺概况:
工艺流程图:
成品 精制分离 卤水 混合 氧化1 吹出塔 吸收 氧化2 蒸馏 废酸 氯气 空气 水 氯气 蒸汽 1.工艺流程简述:
卤水由泵加压输送,把稀酸和氯气加入泵出口管道中,经氧化塔,卤水酸化后氧化。进入吹出塔上部喷淋而下,与塔底风机鼓入,与向上流动的空气逆向接触。当空气与卤水在塔内接触时,因卤水表面上溴分压大于空气中溴分压,使卤水中游离溴被解吸吹出。脱溴后吹出废液从塔下部排出。由吹出塔顶部排出的含溴空气在顶部风道中加入二氧化硫气体、淡水喷雾进行混合吸收,含氢溴酸的小液滴经吸收塔、吸收器富集,凝成小液滴,汇入初级酸贮槽。
净化后的空气经风机鼓动。,在塔内循环使用。
初级酸液从蒸馏塔顶部加入,水蒸汽与氯气从塔底部通入。初级酸液自上而下沿填料表面流动时,与自下而上的氯气、水蒸汽接触,不断氧化、蒸馏,溴从蒸馏塔顶排出到冷却器冷却,经溴水分离瓶分离后到溴贮罐得溴素。
从塔底排出的废酸用于酸化卤水,循环利用。
2 / 32
2.安全操作范围:
序号 1 2 3 岗位 氯气汽化器 蒸馏塔 锅炉 控制点 水温 温度 压力 操作范围 不超过45℃ 65—75℃ 0.4—0.5mpa 备注
3 / 32
二.开停车操作规程:
1.开车操作规程:
接开车通知后,各操作工检查各压力表、阀门、设备等运行情况,看螺丝有无松动,垫子是否泄漏等,检查完毕并做好开车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这时班长安排电工开风机,原卤泵送电,班长带领化验工到大卤泵区开启大卤泵,缓慢打开阀门(上水),以免开启阀门过快,损坏管道和大卤泵一时负荷过大造成电机烧毁,这时化验工立即到控制室通知开阀门送氯气、酸、淡水等,班长开氯气,开泵子等,硫磺工留守一段时间,看大卤泵运行情况,并及时开启硫磺炉送二氧化硫,等各转子稳定后,化验工立即取样化验氧化液, 氯率控制在115-130%PH值3.0-3.5之间,硫磺工根据废液颜色控制硫磺加入量。生产稳定后,硫磺工及时查看废液颜色,化验工准时取样化验,班长及时循回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物料供应情况,人员在岗情况,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2.停车操作规程:
停车通知后,先关氯气瓶,等气化器内氯气用完后关蒸汽及管道泵,控制室把各原料阀门关闭后,停止水泵,酸泵后关闭大卤泵,关大卤泵前先关闭大卤泵阀门,再关大卤泵,并打开负压罐排空阀门。硫磺炉先停止加料,鼓风风机运行4-5分钟后再关鼓风机,以上工作干完后再关闭大风机。锅炉停止向蒸馏供蒸汽,蒸馏操作室关闭蒸汽阀门,关闭氯气阀门;停止向蒸馏塔供蒸汽及氯气。将蒸馏废液改入完成液池中。10分钟后当蒸馏塔冷却后,关闭完成液泵及流量计阀门,停止蒸馏塔操作。最后关闭冷却水泵。
3.突然停电操作规程:
如遇突然停电,班长立即关闭氯气瓶,关闭气化器预热管道泵。蒸汽阀门蒸汽阀门关闭一半,迅速关闭大卤泵控制阀门,并打开负压罐阀门,把主管道阀门关闭,等转子落下后,再关闭阀门,硫磺工立即把炉体排空打开以免过热气体进入水洗罐,损坏炉体。并用水洗进料管,以免过热,造成失火。
蒸馏立即关闭蒸汽,氯气阀门微开,放掉气化器内多余氯气,氯气放完后, 关闭阀门。
注意: 正常停车时,先停止原料加入2-3分钟后再关大卤泵,防止管道内氧化卤水倒流入泵中,腐蚀泵体。
4 / 32
三、蒸馏岗位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进入岗位,劳动防护用具要穿戴齐全,防毒面具保证齐全有效切放在固定易取部位。
2、接开车通知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合格后,把各阀门微开,防止开泵时管道压力冲击过大损坏设备。阀门注意轻开轻关,防止转子撞击玻璃管打破转子,转子稳定后根据化验数据控制转子刻度,保证物料的稳定供应.在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转子升降情况,及压力表是否稳定,并及时向班长反映,及时准确的填写原始记录。
3、 开启循环水,开启完成液泵,检查设备运行正常后,把蒸汽分汽包内冷凝水排净。缓缓向塔内注入完成液并开通蒸汽预热蒸馏塔。塔顶温度预热到70度后,缓缓加入少量完成液,再加氯气,把完成液和氯气加到要求范围后,根据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生产调节。 4、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冷凝水突然停止,应立即关闭进塔蒸汽,完成液转子关小,通知氯气操作工关闭氯气瓶,并关闭氯气转子,把废酸改到完成液池,当循环水恢复供应后,不能立即送冷却水,当冷却水温度降到30度时方可送冷却水,以免炸裂冷却器。 5、开车预热蒸馏塔时,废酸要改到完成液池中,当通入氯气方可改到废酸池中,以免造成物料浪费。
6、操作过程中勤检查废液颜色,进行相应操作,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7、当开氯气时发现上液氯,应关闭蒸汽阀门,氯气转子关闭,废酸改到完成液池,直至液氯上完方可进行正常操作,并及时通知班长检查汽化器压力是否过大。 8、调整氯气流量时,要缓慢小心操作,防止玻璃套被转子冲击炸裂造成中毒。 9、检修或检查时,要注意不要碰坏玻璃管道,开关玻璃考克时用力均匀,转不动时,不要硬拧,以防折断造成事故。
10、开停蒸汽要提前与司炉工联系,取得司炉工同意定准时间方可用汽。
11、要经常检查压力容器的压力变化和容器的外形变化,发现容器的压力增大、变形应停止使用。
12、发现设备泄漏,须立即检修,并佩戴好防毒面具、橡胶手套和其他必要防护用具。 13、爬梯或在梯子上操作时,手要抓牢,脚要站稳、上、下、前后、左右观察好,以防发生事故。
14、紧急处理,当完成液不能进蒸馏塔时,要及时关闭蒸汽阀门及氯气阀门。通知锅炉工作人员和氯气车间操作人员,停止向蒸馏供气。待蒸馏塔温度冷却后才能使用。遇到
5 / 32
管道破裂,没有蒸汽及氯气时,及时关闭阀门,通知值班班长。查明原因维修后 才能开车生产。
四、氯气岗位操作规程
1、接开车通知后,提前开蒸汽升温预热汽化器,氯气瓶微开一下看有无泄漏,检查疏水器是否畅通,认真记录换瓶时间和重量。
2、氯气空瓶堆放高度不准超过3层, 重瓶堆放不准超过2层,并摆放整齐。 3、使用钢瓶时必须有称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压力表、调节阀 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需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开启后专用扳手不得放在钢瓶阀门上。
4、开启钢瓶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更换液氯钢瓶时,应站在上风向,要避开瓶嘴侧身操作,紧固螺栓用力要均匀。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充装量为1000kg的钢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 5、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采用45度以下的温水加热,液氯汽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检查。
6、空瓶和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充装量为1000kg得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带有防震胶圈,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应采用起重机械装卸,严禁叉车装卸。 7、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垫、石棉橡胶板、氟塑料、侵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氯化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密封、无泄漏。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液氯汽化器、蒸发器、储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安全阀等安全装置。 五 焚硫炉岗位操作规程
1、打开焚磺炉点火口,加入适量的硫磺,点燃棉纱,放入硫磺炉内,封闭好点火口。开启鼓风机,加入适量的空气。通过硫磺炉视镜查看硫磺燃烧情况,硫磺燃烧后开启硫磺下料机,根据工艺需要增加硫磺下料数量。
2、向水洗罐内加入冷却水,液面到达水洗罐视镜一半。开启循环泵。
3、焚磺工根据废液颜色控制硫磺加入量和调整风机风量,使二氧化硫的配量达到生产要求。勤检查硫磺下料情况,水洗罐内喷林情况及冷却器有无堵塞,检查循环水颜色,其应为无色透明,勤检查吹出塔出口废液颜色,废液颜色微黄、乳白。水洗罐压力管是否过高.如以上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班长。
6 / 32
4、硫磺工在给上送料机加硫磺时,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禁止在硫磺车间内吸烟。
风量及硫磺下料情况算法: 风机风量为:17.6m3/Min 50Hz
空气重量为:1.293m3为1Kg. 氧气在空气中含量为:18%. 每小时算出风机每1Hz产量: 17.6/50HI*60Min*0.18*1.293=4.9Kg 因:硫量和氧气量为:1:1(重量比) S + O2 = SO2 每烧4.9Kg硫磺风机转速为1Hz
当每小时烧到100Kg硫磺时,风机为:20.41Hz
六、化验工操作规程
1、注意安全用电,如发现仪器设备在通电情况下发生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来修理,不得擅自动手。
2、接触有毒液体和试剂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应穿戴好 规定的防护用品,吸取有毒液体时,用吸耳球吸取。
3、所有产生有刺激性、腐蚀性、恶臭和有毒气体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 4、稀释浓酸时,应将浓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绝对禁止将水注入浓酸中。 5、工作完毕切断电源,下班时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以防失火、淹水等意外发生。节约用水用电。
6、了解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以及使用方法。
7、开车后,等转子稳定立即取样化验数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数据调整 在要求范围内,配氯率为115-130%氧化率为90-92%.PH值为3.0-3.5之间,并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要求每测完一个数据立即通知中控室,并时刻注意中控室转子刻度变化。
7 / 32
七、行车操作规程
1、行车应有持操作证的人员操作,操作时精力要集中,每班运行前进行一次空载实验,检查各部位有无缺陷,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行车运行时禁止吊物从人头驶过。 2、吊物接近额定负荷时应先进行试吊,即在距地面不太高的空中起落一次,以检查制动系统是否可靠。当吊运重物降落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所存的钢丝绳不得少于两圈。当行车发生危险时必须停车。
3、工作中必须遵守“十不吊”即超负荷不吊、工件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掉、安全装置失灵不吊、斜拉斜吊不吊、物件锐角处不垫软物不吊、物体下有人不吊、指挥信号不明或多人指挥不吊。当行车停止使用时,不得悬挂重物,只有将重物卸下后并将吊钩升到适当位置,控制手柄停在零位上,在切断电源停用。
八、锅炉岗位操作规程
1、锅炉正常运转时要求做到:锅炉水位正常、蒸汽压力稳定、保持锅炉的整洁、做好交接班工作。遵守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对各机械设备和仪表的检查,不断提高运行水平。 1.1、给水要求:锅炉给水需要处理,给水符合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1.2、锅内水位:经常注意锅炉水位变化,使其保持在正常水位+-30毫米的范围内,不得高于最高或最低水位,水位计内的水一般有微微晃动的现象,如水面静止不动,则水位计内可能有堵塞情况,应立即进行清洗。
1.3、水位计:每班至少应冲洗水位表一次,使水位计玻璃管保持经常性清洁,确保水位清晰正确可靠,如发现玻璃管垫圈漏水、漏气时应立即上紧填料如玻璃模糊不清,或水位线看不清,虽然冲洗仍然没有效时,应于更换。每台锅炉装有两个水位表,若其中一只损坏应及时修理,如两个同时损坏,应立即临时停炉、直至一个水位计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运行。 2、给水设备:
2.1、所有的给水泵是否正常,应在交接班时开车检验,如有故障立即进行修理。 2.2、锅炉给水泵应尽可能采取连续取水,控制水泵出口阀门细水长流,省煤器出口最高水温应低于工作压力下饱和温度40度,如超过规定温度,用接到水箱的再循环管调节水温,保证省煤器不损坏,如发现省煤器与箱壳之间垫料不密封而漏风应用石棉绳嵌紧。 3、蒸汽压力:经常注意压力变化,尽可能保持锅炉内压力稳定,勿使气压超过最高许可工作压力
8 / 32
4、压力表:压力表弯管每班应冲洗一次,检视压力表是否正常,如发现压力表损坏应立即停炉修理或更换,为了保证压力表的正确性要按要求定时效验,如读数相差超过正负2.5% 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5、安全阀:注意安全阀的作用是否正常,为了防止安全阀的阀盘和阀座粘住应定期拉动安全阀提升手柄,做排气试验,每隔2-4星期应升高气压一次,做排气试验以效验安全阀的作用。
6、排污阀:定期排污(每班一次) 7、正常操作:
7.1、炉膛内正常燃烧的状况应是:火床平整,火焰密而均匀呈黄色,没有穿冷风的火口,燃烬段整齐一致,从烟囱冒出的烟呈淡灰色,炉膛负压保持在20-30pa,蒸发量在4吨/时左右时,排烟温度在150度-160度间。
7.2必须不间断的根据用气情况来调整锅炉负荷和调整燃烧室的运行,保证锅炉汽压的稳定,用汽部门应与锅炉间加强联系,用气量有变化时最好能提前半小时通知锅炉间。当锅炉负荷增加时,先增加引凤再增加送风,然后加快炉排速度,必要时增加煤厚度。当锅炉负荷减少时,先减慢炉排速度,然后减少送风,在减少引凤,必要时减少煤厚度。增减引风量主要是通过开大或开小引凤调节门来达到,调节完毕应保持炉膛负压在2-3毫米水柱。
7.3、煤斗内不能缺煤,随时消除斗内搭桥的现象,煤斗的水分越高,着火准备时间越长,对于高挥发分的烟煤为了防止在煤闸门下面燃烧,煤在调入煤斗前应打堆浇水,浇水要均匀,浇水多少应保证着火理想和煤不会在煤斗内搭桥,一般以手捏结成松团为最宜,含水量10%-12%,除单一无烟煤不用浇水外,凡焼烟煤、劣质煤混烧时均需事先打堆浇水,浇水时要均匀。
7.4、运行时应注意锅炉各部位有无特殊的响声,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停炉检查。炉排如有卡住则调速箱的安全离合器必发生跳动,此时应将调速箱上的手柄搬到空挡内,停止炉排转动,进行检查。解决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7.5炉排卡住可能有下列原因引起:
7.5.1、炉排左右两侧调节螺母紧松相差很多,致使炉排严重跑偏;
7.5.2、炉排在链轮轴处拱起于侧密封角钢卡住。由于铁的物件、炉排片的碎片、沉头螺钉松脱把炉排片卡住;大块结焦增加的阻力。
7.5.3炉排片之间的松紧程度:一半串好后左右两方各有间隙总和为10毫米,过紧会造成炉排拱起,容易卡住。过松漏煤多亦不好,对于已装好的炉排可在冷态下收紧调节螺
9 / 32
母,使炉排不会在链轮处拱起。如仍有拱起现象,可沿纵向抽调二列炉排片或将两侧边链轮适当的向外移,然后再收紧调节螺母,其收紧程度以不拱起为止,不宜过紧。在热状态运行时如有拱起现象,仍可收紧调节螺母,涨紧链条炉排,以消除拱起现象为止,收紧和放松时左右侧距离必须相等,使松紧一致,消除跑偏。
8、调速箱蜗杆轴端的安全离合器弹簧不能压的太松或太紧,压紧弹簧的调整方法:开车使炉排转动,用300毫米的扳头卡在调速箱的方(即蜗杆轴的伸缩端)上,双手用力与转动方向相反扳住,能使安全离合器跳动,即为适宜。一般情况下弹簧一旦调整后,再不变动。弹簧发生跳动时,必须立即关闭调速箱,进行检查,并应用扳头在方上扳转,使炉排向前移动,安全离合器无弹跳时,锅炉方可继续运行。调速箱蜗杆轴端的安全离合器弹簧压紧后其间隙之和不小于20毫米。
9、炉排调风窗一般情况下首尾窗全关,中间几窗全开,只有在生火和燃料着火困难的情况下才适应打开首窗,当发生满膛火,焦碳在尾部处还未燃尽时才打开尾窗。燃烧多灰分的燃料时出渣机应连续开动出渣。如遇铁器、僵块煤渣等把出渣机卡住关掉电动机,打开检查孔检查处理故障,若采用螺旋出渣机则头部减速箱上的弹簧压紧其间隙总和不小于10毫米,落灰斗里的碎煤可回收和好煤搅拌后继续燃烧。 10、锅炉房的清洁:10.1、锅炉房应保持清洁,不应堆放其他杂物;
10.2注意室内照明,对水表、压力表应有良好的照明,使司炉工看得清楚。经常巡视锅炉周围,检查锅炉及附属零件是否正常;10.3、调速箱及链条轴承导轨处保持清洁,防止煤肖堆积渗入机件内部影响正常工作。
11、交接班:交班的锅炉工要在规定的时间前到达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交班的司炉工要做到:11.1、锅炉蒸汽压力和水位正常;11.2、炉膛内燃烧稳定,各机械设备运转正常,锅炉各附件(管道、阀门、仪表、安全阀)安全灵敏可靠,锅炉房清洁整齐,灯光明亮,交接班双方要认真负责,同时将交接中的情况和问题记入运行记录。 12、 停炉操作步骤
(1)先降低燃煤蒸汽锅炉的蒸发量 , 然后停止给煤。
(2) 机械炉排应预先停止向锅炉上煤 , 待煤斗内的存煤全部送人炉膛后 , 停止炉排转动 ;
(3)当火势减小到微弱状态时 , 关闭供汽阀 , 停止送汽 ; 待煤烧完 , 停止鼓风机、引风机 , 适当关小锅炉出口烟道挡 板和炉排下的通风门 , 改用自然通风 , 使炉排上的煤烧完 保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10 / 32
(4) 关闭燃煤蒸汽锅炉出口烟道挡板、炉排下的通风调节门和炉 门 , 将炉排上的炉渣清除 ( 机械炉排则启动炉排 , 将灰渣送入灰渣牛内 , 并继续运转约 1h, 以冷却炉排 ), 清除灰斗和各风室内的积灰。
(5) 停止锅炉蒸汽供汽时 , 还要关闭隔绝阀 , 与蒸汽母管隔 绝。有过热器的锅炉 , 应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阀30~50 min, 以冷却过热器 , 同时关闭连续排污阀。 (6) 汽压下降不可以太快 , 不能使锅炉快速冷却 , 汽压未降到大气压力时 , 运行人员仍应对锅炉加以监视。
(7) 停炉后燃煤蒸汽锅炉开始缓慢冷却 , 经过 4~6h 后 , 逐渐开启烟道挡板通风。关闭铸 铁省煤器烟道挡板 , 但锅炉上水仍应经过省煤器 ; 如元旁通 烟道 , 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管路阀门 , 并监视省煤器出口水 温应比锅炉汽压下相应的饱和温度低 40度 。若水温高于这一 温度 , 可适当地采用放水、上水来降温。锅炉经过 8~10 h 停 炉后。如需加速冷却时 , 可启动引风机 , 并适当增加放水和 上水的次数。停炉 18~24h 后 , 锅水温度低于 70 度 时 , 方可将锅水全部放出。为使放水工作顺利进行 , 应打开锅筒的空气阀或抬起一个安全阀。
(8) 锅炉放水之后 , 应将蒸汽、给水、排 污等管路阀门关闭。
九 电焊安全操作规程
1、 电焊机的使用,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熟知电焊机构造、性能,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操作,非本专业人员不得使用。
2、 用前应检查电焊机外壳有可靠接地或接零,焊钳、把线绝缘良好,连接牢固。 3、 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不超过两米,交按装漏电保护器。
4、 直流电焊机的“+”“—”极标号要明显,易于辨认。电焊机要旋转在干燥和通风的地方,焊接地点必须过离易燃易爆物品10米以上。焊接地点必须有合乎规范的活动挡板或屏风。
5、 调节电流应空载下进行。在检修或变更极性接法及不进行焊接时应切断电源。
11 / 32
6、 接线柱与焊接电缆应接触良好,不允许松动。电焊机应带有防止接触其裸露带电部分和转动部分的安全防护罩。凡露天作业的电焊机,要做好防雨、雪工作。
7、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世断带电设备的电源。
8、 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害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洗干净,并将所有孔打开,报请有关管理部门按容器内作业要求办理手续,获批准后方可施焊。
9、 在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必须垫绝缘物,派有监护人,通风良好。焊割有毒物,需带防毒面具或中罩。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10、 作业中,应经常检查电机部分或整流器的外壳温度是否过热。超过六十度应停止工作。
11、 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电源线接触,更不得用机电设备代替地线。所有线接头必须牢固接连,并包裹良好。
12、 在架空设备上施焊,应有符合要求的脚手架,系好安全带,剩下的焊条头不可乱扔。并应有防止熔滴、铁渣等掉下伤及他人或引起火灾的安全措施。遇六级(10.6米/秒)以上风力,禁止在高处从事焊接。
13、 更换工作场所移动设备时,应切断电源。爬梯登高不得手持或背跨把线。 14、 清除焊碴、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熔渣飞溅伤人。 15、 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应有隔光挡板。
16、 必须在禁火区内焊接作业,应提前到安全、防火部门办理“动火证”,经审批后方准施焊。
12 / 32
17、 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8、 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焊机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火险隐患后,方可离开。
十 气焊安全操作规程
1、 施焊场所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在“禁火区”施焊时,应经安全防火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2、 使用前,对氧气瓶、乙炔瓶进行认真的检查,瓶口有完整的瓶帽,瓶身有防震胶圈。
3、 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任何油脂。乙炔气瓶的管路接头,应用含铜量小于70%的材料。乙炔气瓶不安装回火防止器,禁止使用。
4、 气瓶搬运要轻搬轻放,禁止碰撞、滚动。气瓶要放在干燥和空气流通的地方,夏季有防爆晒的安全措施。
5、 装表时,先稍开气瓶阀,吹净瓶内污物,关阀再装表。氧气表锁母必须适合瓶口螺纹,瓶口代母不得少于5扣。乙炔瓶气口缘应有密封垫圈。气瓶开关用的工具不得有油脂。
6、 减压器冬季冻结时,应用热水或蒸气解冻,严禁用火烤。气压表要定期校对,保证灵敏可靠。
7、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氧、乙炔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少于10米,且放于明火作业区的上风。
8、 气瓶的气不能全部用完,须保留0.5公斤余压。
13 / 32
9、 氧气和乙炔气胶管不许互换使用。氧气管子两端接头必须用卡子卡紧。 10、 点火时先开乙炔阀,后适度开氧气低压阀,侧手位点燃焊、割炬。关闭时要先关闭乙炔阀,再将氧气低压阀关闭。
11、 点燃后的焊、割炬发生回火现象,应立即关闭乙炔气阀,然后关闭氧气阀,待其冷却或嘴头畅通后方可继续工作。
12、 不得将两个及以上乙炔气瓶放在一起,必须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13、 焊接或切割盛过易燃易爆油指的容器和盛过酸、毒物质的容器,必须先将容器清洗或置换干净,经检测合格,工作场所通风良好,设有专人看护,戴好口罩或防毒面具后进行。
14、 接通乙炔和氧气的焊、割炬,不准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爆事故。
15、 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割炬爬梯和登高。高处作业做好了坠落和烫伤的安全措施。
16、 工作场所备有灭火器村,使用者懂得使用方法。禁止非专职人员动用气焊设备。工作完毕后,关闭瓶阀,卸下压力表,盘好胶管放于干燥处,清理现场。无火险隐患方可离去。
十一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14 / 32
3、维修线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6、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7、工作完毕后,必须拆除临时地线,并检查是否有工具等物漏忘电杆上。
8、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9、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黄砂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10、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拆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有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1、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如要送电试验一定要和有关人员联系好,以免发生意外。
十二 硫酸卸车操作规程
一、操作步骤。
1.硫酸罐车在磅房过磅后,必须经化验人员取样化验合格才可卸酸。 2.卸酸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酸服及面罩等劳保用品进入卸酸区域。
3.检查卸酸槽、硫酸贮槽各管道、阀门、槽体无漏点、阀门灵活好用,液位计显示正常。 4.检查卸酸槽液下泵确保启动正常。
5.捆绑好来酸车的卸酸胶管,检查酸车的各处阀门、本体是否有漏点后,将胶管放入卸酸槽的卸酸管内,打开槽车的卸酸阀,开始卸酸。
6.当卸酸槽液位达到2/3时,启动液下泵抽至硫酸贮槽,在此过程中,观察泵上量情况应正常。
7.卸酸过程中,认真监视各槽液位,防止冒槽。
15 / 32
8.卸酸完毕后,关闭卸酸槽液下泵的出口阀,放尽卸酸管内残余的酸,将卸酸管拆除,同时关闭卸酸阀,在记录本上作好记登记。 二、其它注意事项。
1.卸酸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开关阀门必须缓慢,严禁猛开猛关 2.卸酸前必须做好酸车、各槽、阀门、管线的检查工作。
3.卸酸与抽酸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监视各槽液位,保持进出卸酸槽的液位平衡,防冒槽。 4.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酸人员及司机在卸酸过程中不能离开现场,防酸泄漏事故的发生。
5.作业生产区不得抽烟。司机和押运人员不准在生产区乱扔垃圾及四处走动。 6.酸卸结束后,必须关闭卸酸槽液下泵出口阀门,防止酸倒吸引起冒槽事故。
十三 液氯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一 卸车前准备工作
1必须等车辆停稳熄火,放置好挡轮板后方可准备卸车。
2卸车前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3钢瓶卸车前应检查行车是否运行正常,钢丝绳是否完好,按钮 控制器是否安全可操作。 二 卸车工作
1车上作业人员应站稳,挂钩应仔细检查,挂住钢瓶时应先用手 扶住钢绳,待钢绳拉直后,确认无误方可起出车厢,与地面作业人员 相互呼应、协调。
2钢瓶离开车厢后应缓慢运行行车,防止蛮装蛮放或撞击其它物 体或地面。 3 第一个钢瓶放好后, 要用角木支住, 防止滚动, 然后依次下卸。
4卸完后应检查数量,查验合格证,有无气体泄漏,如发现泄漏 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按照事故应急处置处理) 。
十四 溴素装车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卡。
16 / 32
2、装溴素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好防毒面具,胶皮手套,胶皮围裙等必需的防护用具。
3、操作前必须检查车辆按规定停放,并对两后轮进行安全固定处理。 4、开启排空阀门前,要接好尾气回收管道,让溴素蒸汽回收到吸收塔内。
5、连接钢丝软管及玻璃管要轻搬轻,放法兰连接要平衡收紧确保不漏,阀门要缓慢开启,杜绝一下开足;把溴素放入储罐,放料速度不能过快,密切注视刻度,以防外溢。 6、通过溴罐视镜查看装入数量,溴罐不要装满,要留一定的空间。装完后关闭溴素管道阀门,让剩余的溴素流入溴罐内,再关闭溴罐阀门。
7、各项操作不得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现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
8、装卸毒害性危化品,作业中不得吃零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每次作业完,必须及时用肥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 9、针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现场准备相应急救药品和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出现紧急情况按制定应急救预案执行。
十五、硫磺卸车操作规程
1 认真执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一般安全守则》。 2 作业前必须将现场留存的杂物清理干净。 3 皮肤有外伤者或有严重皮肤病者不准参加作业。 4 作业人员应尽量站在上风处作业。
5 袋装硫磺作业时,要降低货物落差,严防磨擦起火。 6 散落硫磺清扫时作业面应使用竹扫把。
7作业过程中如有任何反常的感觉或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上报。 8 硫磺与其它货物堆存间距不准小于10m,与散粮筒仓的堆存间距不准小于20m。
十六、主要原材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事故处理:
1.溴及溴水:
17 / 32
a.性质:溴是盐化工的一种重要产品,它不是化合物而是一种单质。溴由二个溴分子组成,分子式为Br2,分子量159.81。是赤褐色发烟液体,标准体积下溴蒸汽密度为7.13克/升,是空气重的5.51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恶臭味,是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溴的熔点-7.25度,沸点为58.78度,在室温时密度为3.12克/厘米3,是水重的3.12倍。溴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呈红棕色,也易溶于盐酸、氢溴酸和无机盐溶液中。干燥的溴与金属不反应。 b.
中毒与急救: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肤接触中毒症状:
(1) 溴蒸汽中毒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结膜炎。刺激呼吸器官引以起咳嗽、喉痛、头晕、头痛、鼻出血,支气管炎,有时引起小叶肺炎。
(2) 吸入体内时,舌和口内粘膜呈褐色,全部胃肠道剧痛,呕吐,泻肚,全身青紫,虚脱。
(3) 沾污皮肤时,灼伤,较难痊愈。 急救疗法:
(1) 溴蒸汽中毒时,移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稀氨气或氨与酒精配制的稀溶液的气体;用1%碳酸氢钠溶液氧气喷雾吸入;咽喉痛可饮服热牛奶。 (2) 吸入体内时,用0.5%硫代硫酸钠洗胃;服用淀粉桨糊、牛奶、氧化镁、碱性饮料、冰决。
(3) 沾污皮肤时,立即用水或稀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灼伤处涂羊毛脂。 2. 氯及氯水:
a. 性质:
在常温时是黄绿色气体,它是一种能使人窒息,带有毒性的气体。对人的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多会致死。它的分子量是70.91。是空气重的2.5倍,当它遗散于空气时都在地面附近。氯易于液化,常压下,冷却到-34.6度,或常温加压607.8—810.4Kpa时即变成液氯。液氯是黄色透明液体。0度时每升液氯重1.4685公斤,相当于463升的气体氯。标准状态下密度为3.21Kg/m3。液氯在0度时为1.47Kg/m3。能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b. 中毒与急救:
18 / 32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
(1) 氯气中毒时,呼吸困难;胸内灼伤窒息;全身青紫,无力;气喘,咳嗽,
肺水仲;流泪,结膜炎。 (2) 吸入体内时,呕吐,胃疼痛;咳嗽,喘息,血痰,喉痉挛。 C.急救疗法:
(1) 氯气中毒时,躺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保持温暖;送往医院,静脉注射氯化钠、葡萄糖溶液等;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眼;吸入混有氨的热水蒸汽。 (2) 吸入体内时,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服用牛奶、碳酸氢钠溶液,5—15滴氨水催吐。
3. 溴化氢及氢溴酸:
a. 性质:
氢溴酸又叫溴氢酸,是溴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分子式为HBr,分子量80.92。 溴化氢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极易溶于水,其水液呈无色透明。但氢溴酸暴露在空气中易见光分解或易被空气氧化而产生游离溴,其水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黄色、黄色乃至红褐色。 b. 中毒与急救: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中毒症状: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造成永久性伤害;暴露可刺激眼、鼻、口、咽喉和肺;高度暴露可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长期暴露刺激肺,伤害嗅觉,还可引起慢性消化不良和神经系统损害。 急救疗法:
(1)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2)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躺卧,保持温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救医;
(4) 食入,立即漱口,给饮足量温水,但勿催吐;救医。
4.
二氧化硫:
19 / 32
a. 性质: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窒息性臭味。比空气重,易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易于液化。沸点为-10度,熔点为-75.5度,液态二氧化硫可以装瓶运输。
b. 中毒及急救:
侵入途经: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中毒症状:
c.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d.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呼吸道眼结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e.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肺气肿等;少数人有牙齿酸蚀症。 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 硫酸:
a.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凝固点为10.5度,98.3%的硫酸的沸点为338度。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它的水溶液具有酸的一切通性,此外还具有以下特性: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B.中毒及急就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中毒症状:
20 / 32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灼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急就措施:
(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有衣着,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4)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就医。 6. 硫磺:
性质:
硫(S)又称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的晶体,有三种晶形:斜方晶(а型)、单斜型(β型)、非晶形(γ型),斜方晶形最稳定。熔点分别为112.8℃、119℃、120℃。沸点均为444.6℃,质脆,无毒,有一种特殊的臭味。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硫化碳(CS2)和四氯化碳(CCl4)中。燃烧时呈蓝色火焰。
十七 化验操作法及试剂的配制
操作法 1、配氯率:
步骤:取50ML氯化卤水于250ML锥形瓶中,加1克碘化钾(KI),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21 / 32
公式:
V*6*100%
卤水系数V—耗用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 卤水系数—卤水含溴所消耗的毫升数
2、测氯化卤水的PH值,用酸度计测。 3、完成液酸度的测定:
步骤:取0.2ML完成液,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加两滴甲基橙(酚酞)
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变淡黄色。
完成液含溴的测定:
步骤:利用测酸度方法测定完的溶液继续加20ML1N的次氯酸钠摇匀,加3克硼酸,在电
炉上加热煮沸5-8分钟冷却。再加20ML20%的甲酸钠,用蒸馏水冲洗瓶壁,继续煮沸5分钟,取下冷却至室温,加1克KI及20ML6N的盐酸摇匀,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滴至浅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溶液成无色为止。
公式:完成液含溴=
13.32*N*V
W公式:酸度=
N*V WN—氢氧化钠的当量浓度 V—所耗氢氧化钠的ML数 W—取样量(0.2ML)
N—硫代硫酸钠的当量浓度 V—耗用硫代硫酸钠的ML数 W—取样量(0.2ML)
22 / 32
4、卤水含溴:
步骤:取50ML卤水于250 ML锥形瓶中,加3克硼酸,20 ML次氯酸钠用蒸馏水清洗
瓶壁,在电炉上加热煮沸5-8分钟取下冷却,加20ML20%的甲酸钠,用水冲洗瓶壁,继续煮沸5分钟,取下冷却至室温,加入1克KI及20ML6N HCL摇匀,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滴至浅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溶液成无色为止,根据所耗硫代硫酸钠ML数计算卤水含溴。
卤水含溴公式:=266.3*N*V N—硫代硫酸钠的当量浓度 V—消耗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
5、蒸馏废液含溴:
步骤:吸取5ML样液,加5N氢氧化钠1滴中和,加3克硼酸和10ML次氯酸钠。 用水冲洗瓶壁,在电炉上加热煮沸5-8分钟取下冷却至室温,加10ML20%的甲
酸钠,用水冲洗瓶壁,继续煮沸5分钟,取下冷却,再加入1克KI及10ML6N 盐酸摇匀,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浅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溶液成无色为止。
6、吹出废液含溴:
步骤:量取50ML吹出废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3克硼酸……(以下同5)。
吹出废液公式=266.3*N*V
23 / 32
蒸馏废液含溴=
13.32*N*V
WN—硫代硫酸钠的当量浓度 V—耗用硫代硫酸钠的ML数 W—取样量
吹出率=
V卤水-V吹出*100%
V卤水-V氯卤7、氧化率:取氯化卤水两份,每份100ML,利用真空泵装置驱除其中大部分游离溴至溶
液由黄色变白色。
取50ML氧化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次氯酸钠(以下同5)。
V卤水V氯化卤水*100%
V卤水 氧化率=
8、成品溴含氯的测定:
步骤:用移液管吸取5ML10N硝酸,5ML15%双氧水,吸取1ML溴样加入锥形瓶中,摇
荡约半分钟,在通风柜内用沸水浴锅上的蒸汽加热,使溴完全逸出至溶液无色为止,取下冷却,加溴酚兰指示剂3-4滴,用滴定管加5N氢氧化钠至溶液刚刚成蓝色,如溶液发热,须冷却后,用小径管加0.05N硝酸滴至蓝色完全消失并过量硝酸0.5ML呈淡黄色,加入10滴二苯卡巴腙指示剂,继续用0.02N硝酸汞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变成蓝紫色为止。
成品溴含氯:=
35.45*N*V*100%
W*1000N—硫酸汞的当量浓度 V—耗用硫酸汞的ML数 35.45—氯离子的克当量 W—取样量(1ML溴=3.12克) 或=
35.45*N*V*100%
31.224 / 32
9、成品溴溴含量的测定
测定步骤:取外壁干燥的50ML容量瓶,加入15ML35%碘化钾溶液,准确称量(准至
0.1毫克)用刻度吸管吸取数滴〔0.7克(0.2毫升)〕溴样防放入容量瓶中,立即盖上瓶盖摇匀,吸取10毫升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然后用0.1N硫代硫酸钠滴至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5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止,用所耗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毫升数,计算溴样中以溴表示的总卤量减去氯相当的溴量,所求得溴含量。
标准溶液的配制
1、 0.1N 硫代硫酸钠
配制:称取260克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0ML棕色瓶中,放置两周后标定。 标定:吸取25ML0.1021586溴酸钾基准液于250ML锥形瓶中各四份,加入2克碘化钾及10ML6N盐酸,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待标的硫代硫酸钠滴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ML0.5%的淀粉,继续滴至至无色为止,记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数:
25 / 32
溴%=
简化为:溴%=
N*V*79.904*5*1002.254A
W*100039.952N*V2.254A
W=199.76*N*V-2.254A N—硫代硫酸钠的当量浓度 V—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毫升数 W—(瓶+碘+溴)—(瓶+碘) A—溴样中氯含量 % 79.904—溴的克当量 2.254A—氯换算为溴的系数
(1)25.01 (2)25.02 (3)25.01 (4)25.02 平均值为25.015 空白耗 0.05 硫代硫酸钠的当量=
0.1021586*250.1023N
25.0150.052、 0.1N NaOH标准溶液
配制:称取40克固体NaOH(或50克饱和NaOH)以蒸馏水稀释10000ML,摇匀待标。 标定:吸取25ML0.1N苯二甲酸氢甲基准液各两份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用所标的NaOH滴至溶液成微红色为止,记下所耗NaOH体积:
(1)26.97 (2)26.99 平均值为:26.98 NNaOH=
25*0.10.09266N
26.983、 0.1N Hg(NO3)2标准溶液
配制:称取86克Hg(NO3)2于烧杯中,加入20ML浓硝酸,搅拌后用蒸馏水溶解后配成5000ML处于棕色瓶中备用。
标定:吸取25ML氯化钠基准液各四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溴酚兰指示剂,用0.05N硝酸滴呈黄色并过量0.5ML,加入10滴二苯卡巴腙指示剂,用待标0.1N Hg(NO3)2滴至蓝紫色为止,消耗体积为:(1)26.2 (2)26.2 (3)26.2 (4)26.2 平均值为26.2 空白耗:0.05
NHg(NO3)2
25*0.10.0956N
26.20.054、 0.1N 盐酸
配制:量取盐酸45ML,以蒸馏水配成5立升摇匀备用。
26 / 32
标定:吸取无水碳酸钠基准液25ML各三份于锥形瓶中,加两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0.1N盐酸滴至由橙色变为橙红色为止,无水碳酸钠基准液的当量浓度0.0944N,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25.75 (2)25.75 (3)25.75
N=0.0944*25/25.75=0.0917 5、 0.1N NaCLO
配制:准确称量960克氢氧化钠加水稀释至20000ML充分摇匀,准备通氯。 (注意: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勤搅拌,否则烫坏大瓶。)
标定:准确吸取1ML次氯酸钠加入锥形瓶中,瓶中事先有1克碘化钾和25ML0.1N的盐酸,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滴至溶液呈淡黄色施加5%的淀粉指示剂5ML继续滴至溶液成无色为止。记下所耗硫代硫酸钠的ML数,然后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再用0.1N氢氧化钠滴至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记下耗氢氧化钠的ML数,然后计算氢氧化钠的氧化当量和碱度当量。
氧化当量=NNa2S2O3*VNa2S2O3=8*0.1014=0.81(最低0.70) 碱度当量=25*NHCL-〔VNaOH*NNaOH-V Na2S2O3* NNa2S2O3〕 =25*0.1027-〔8*0.1014+0.093*16.5〕 =0.22(最低0.15) 基准溶液的配制
1、 0.1N 无水碳酸钠
配制:称取于180摄氏度烘2小时的无水碳酸钠5.3克(准至0.0002克),以除二氧化碳蒸馏水配成1000ML摇匀备用。
计算:N=G/52.994 N=碳酸钠的当量浓度 G=称无水碳酸钠的重量 2、 0.1N 苯二甲酸氢钾
27 / 32
配制:称取于105-110摄氏度烘干的苯二甲酸氢钾30克左右(准至0.0002克),加水溶解倾入1000ML容量瓶中,以除CO2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N=G/1000*204.21*1000 G=称苯二甲酸氢钾的重量 N=苯二甲酸氢钾的当量浓度 3、 0.1N NaCL
配制:称取基准氯化钠研细,于500-600摄氏度灼烧至无烟的爆裂声为止,称取2.9克(准至0.0002克),加入水溶解倾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N=G*2/58.4428 4、 0.1N 溴酸钾
配制:称取于105-110摄氏度烘干1小时的溴酸钾约3克左右(准至0.0002克)溶于水倾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N=G/166.99/6=27.833167 G—溴酸钾的重量 N—溴酸钾的当量浓度 试剂的配置
1、 0.05% 甲基橙指示剂
准确称量0.25克甲基橙粉末于500ML水中溶解,充分摇匀备用。 2、 5N NaOH
取饱和氢氧化钠130ML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备用。 3、 饱和 NaOH
用水稀释氢氧化钠直至无溶解现象为止。
28 / 32
4、 6N HCL
量取3000ML浓盐酸加水稀释6000ML,摇匀备用。 5、 20% 甲酸钠
称取1000克甲酸钠,加水稀释5000ML,摇匀备用。 6、 0.05% 溴酚兰指示剂
准确称取0.1克溴酚兰指示剂,用酒精配成200ML,充分摇匀备用。 7、 0.5% 二苯卡巴腙
准确称取0.5克二苯卡巴腙溶于100ML酒精中,充分摇匀备用。 8、 0.05N 硝酸
吸取1ML10N硝酸稀释至200ML备用。 9、 10N 硝酸
量取250ML浓硝酸用水稀释至400ML摇匀备用。 10、 15% 双氧水
量取150ML30%的过氧化氢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备用。 11、 3% 双氧水
准确量取10ML30%的过氧化氢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备用。 12、 0.05% 淀粉指示剂
29 / 32
准确称取可溶性淀粉4克加100ML水摇匀加热,再加至800ML水煮至无色透明为止,放置室温备用。
13、 1% 酚酞指示剂
准确称取酚酞1克溶于无水乙醇,用0.1N氢氧化钠滴至微红色,再以0.1N盐酸或硫酸滴至无色储于瓶中备用。
14、 氨性缓冲溶液
准确量取180ML氨水(25%-28%)加36克氯化铵,用水稀释至1800ML充分摇匀备用。
30 / 32
31 /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