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计划
(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
XX高级中学 高一历史组
XXX
1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2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
3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4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分十单元,28课,讲述的是中国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章末综合”,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历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
5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时分配(6课时)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二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课时 9月1-2日 1课时 9月3-4日 1课时 9月5-7日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1课时 9月8-9日 6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国家的巩固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9月10-13日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时分配(6课时)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1课时 9月15-18日 族交融 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章末综合与测试 1课时 9月20-23日 1课时 9月24-29日 1课时 9月29-30日 2课时 10月3-5日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时分配(6课时) 第九课 第十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辽夏金元的统治 1课时 10月6-7日 1课时 10月9-11日 1课时 10月13-16日 1课时 10月18-24日 2课时 10月30-11月2日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十二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章末综合与测试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时分配(6课时)
7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十四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十五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章末综合与测试 1课时 11月4-7日 1课时 11月9-11日 2课时 11月12-13日 2课时 11月13-14日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时分配(6课时) 第十六课 两次鸦片战争 1课时 11月14-16日 第十七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1课时 11月16-17日 加剧 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11月17-18日 2课时 11月19-20日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时分配(4课时) 第十九课 辛亥革命 1课时 11月21-22日 第二十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1课时 11月23-24日 济与文化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11月24-26日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一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1课时 11月26-27日 8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生 第二二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1课时 11月27-28日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11月29-31日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时分配(5课时) 第二三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课时 12月4-5日 第二四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1课时 12月6-7日 胜利 第二五课 人民解放战争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12月10-12日 1课时 12月8-9日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六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1课时 12月14-15日 主义的过渡 第二七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1课时 12月16-17日 展 章末综合与测试 2课时 12月17-19日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时分配(4课
9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时)
第二八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1课时 12月20-21日 辟与发展 第十四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章末综合与测试 1课时 11月22-24日 2课时 12月25-29日 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13课时)
第一章综合复习 第二章综合复习 第三章综合复习 第四章综合复习 第五章综合复习 第六章综合复习 第七章综合复习 第八章综合复习 第九章综合复习 第十章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12月30-31日 1月3-5日 1月6-7日 1月8-10日 1月11-13日 1月14-15日 12月15-16日 12月16-17日 12月18-19日 12月19-20日 1月20-24日 10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期末测试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