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2010-3-9 14:00:29】 【作 者:符明联 李根泽 吴进明】
【稿件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
【主 题 词:油菜 生产现状 调查 报告】
【审核发布:冯稚进】
【责任编辑:符明联】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的通知》(云农(科)字〔2010〕5号)要求,结合云南省油菜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现状,由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组织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区域推广站站长,对包括五个区域推广站所在县在内,代表不同生态区域的全省11个油菜主产县的198户农户的基本情况、2009-2010年油菜生产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及与油菜生产相关的其它情况等共140个项目进行了入户调查,整个调查工作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完成。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点选择
综合考虑油菜生产的代表性、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及产业发展趋势,选择了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生产水平、栽培模式、种植制度的11个县。包括:滇东北的罗平县、威信县、泸西县;滇东南的富宁县;滇中的峨山县、禄丰县;滇西北的玉龙县,滇西南的临翔区、陇川县;滇西的腾冲县、隆阳区。每个县抽样3个调查点(不同乡镇),每个点随机调查6户。供调查农户198户。
二、调查表设计
调查表参考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生产现状调查表》,根据云南油菜产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调查项目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人口数、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年度培训情况、拥有农机具、役畜情况等)、耕地情况(面积、是否转包、水田、旱地等)、种植情况(小春各种作物种植面积)、2009年和2010年油菜种植情况(种植面积、品种、各种投入、田间管理、油菜苗情现状等)、2009年和2010年家庭经济状况(年收入及构成、各种补贴到位情况等)及农户关心的油菜相关问题(品种技术需求、专业协会情况、加工企业情况、农技部门情况等),共140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户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198户农户25%是村干部(包括村民小组长),家庭收入处于高、中、低水平的各占12%、79%和9%,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户均人口4.93人,户主健康状况良好,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5.61岁。教育程度偏低,平均接受正规教育8.45年(接近初中毕业)。表明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管家的现象突出。增加了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难度,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调查农户中,年均接受农业技术培训4.11次。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农村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农户到农贸市场和农技服务机构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43公里和7.95公里,距离仍较远,不利用农户开展农产品交易和接受技术咨询,农村配套服务机构尚需健全和完善。
接受调查农户户均拥有役畜1.71头,折价3545.86元;拥有农机(具)1.14台,折价5296.77元。说明随着农机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和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机具已逐步进入农业家庭,逐步代替役畜成为主要劳动工具,为农业机械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耕地情况
接受调查的198户农户户均耕地面积6.65亩,2010年转包入2.16亩, 转包出0.09亩,实际户均耕地8.72亩。其中,水田5.09亩、旱地2.77亩、水浇地0.86亩。位于滇中的禄丰县农户土地流转频繁,户均转包入土地15.778亩,转包土地最多的农户包入土地达205亩,聚约化生产已在一定地区初现雏形。
调查农户平均耕地块数达5.68块,平均每块地1.5亩左右。说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后,土地比较零碎,不利于机械化、聚约化生产。
近年来,各地推广的油菜新品种和新技术,农户的满意度均较高。
3、2009年和2010年油菜生产情况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受干旱影响,2010年油菜播种面积较2009年减少5.1%,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积减少6.3%。直播油菜面积减少3.7%,移栽油菜面积减少9.1%,主要是缺水导致部分油菜无法及时移栽。机械化播种面积增加1.5%。
受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户均化肥投入量较2009年减少5.5%。户均每亩油菜用工量,2010年达到18.85个,较2009年增加54.9%,主要是干旱后抗旱次数增加(增加45.2%)。农村劳动力的价格从2009年的每个工51.23元减少到45.64元,减少10.9%。可能与金融危机后部分劳动力返乡有关。
接受调查的农户普遍认为今年的油菜苗情不如2009年,一类亩减少了9.8%,而三类苗增加了82%。这与今年的严重干旱气候密切相关,与体系的其它调查也一致。
表1:2009年和2010年油菜生产情况比较表
2010年较2009年 ±数值 ±% -0.23 -0.05062 -0.27 -0.06308 -0.11 -0.03733 -0.18 -0.09137 0.05 0.01499 -34.75 -0.05549 40.10 0.045429 6.68 0.548891 -5.59 -0.10904 -0.03 -0.01557 0.87 0.452447 -0.06 -0.03908 -0.26 -0.14028 -0.29 -0.09801 0.11 0.082259 0.61 0.81977
调查项目
油菜种植面积(亩)
双低品种面积(亩) 油菜直播面积(亩) 油菜移栽面积(亩)
油菜农机耕地播种面积(亩) 油菜化肥施用量(kg) 油菜籽总产(kg/户) 油菜劳动力投入(工) 劳动力价格(元/工) 油菜除草次数(次) 油菜抗旱次数(次)
油菜清沟排水次数(次) 油菜中耕次数(次)
一类苗(≥9片叶)面积(亩) 二类苗面积(7-8片叶)(亩) 三类苗面积(6片叶以下)(亩) 4、2009年和2008年农村经济情况比较
2010年 4.32 3.99 2.72 1.76 3.42 591.58 922.8 18.85 45.64 1.92 2.78 1.59 1.62 2.67 1.44 1.36
2009年 4.55 4.26 2.82 1.93 3.37 626.33 882.70 12.17 51.23 1.95 1.92 1.65 1.88 2.96 1.33 0.75
被抽样的198户农户,2009年平均家庭总收入20431.35元,比2008年减少了20.2%。其中,农业收入9544.89元,减少34.3%;外出务工收入6808.33元,增加9.3%;养殖收入2741.64元,减少11.1%。
受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油菜生产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均低于2008年,分别减少4.4%和11.7%。农家肥投入略有增加,种子、水电费投入与2008年持平;机械化作业(机耕、机耙费)受燃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14.7%。同时,商品油菜籽的收购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由4.06
元/千克下降至3.24元/千克,降低20.2%。油菜良种补贴到位数略有下降,但粮食直补到位数大幅上升,增加了16%。
表2、2009年和2008年农村经济情况比较表
2009年较2008年 ±数值 ±%
-5161.95 -0.20169 -4976.37 -0.3427 578.91 0.092931 -341.18 -0.11067 -32.84 -0.04451 0.05 0.016949 -17.26 -0.11721 0.04 0.000855 0.02 0.001942 26.02 0.146856 -0.82 -0.20197 527.59 0.19375 -1.07 -0.02414 27.46 0.160476
调查项目
家庭总收入(元)
家庭农业收入(元) 外出务工收入(元) 家庭养殖收入(元)
油菜化肥投入(元/户)
油菜农家肥施用量(吨/户) 油菜农药投入(元/户) 油菜种子投入(元/户) 油菜水电费(元/户)
油菜机械作业费(元/户) 油菜籽收购价格(元/kg) 预期油菜销售收入(元) 油菜良种补贴到位(元) 粮食直补到位(元/户)
5、农户关心的其它问题分析
2009年 20431.35 9544.89 6808.33 2741.64 704.83 3.00 129.99 48.33 8.82 203.19 3.24 3250.63 43.14 198.59
2008年 25593.31 14521.26 6229.42 3082.82 737.67 2.95 147.24 48.29 8.80 177.17 4.06 2723.04 44.21 171.13
据抽样调查结果,下年度油菜户均计划种植面积为4.53亩,较本年度的4.32亩增加4.86%,与2009年持平。说明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较高,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明年的种植积极性影响不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良种补贴政策、商品菜籽价格和生产资料成本是影响农户发展油菜生产的三大主要因素。农民均希望加入油菜专业协会,从举办技术培训、购买良种、销售油菜籽、提供市场信息、统一组织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在调查的11个县区中,只有保山市隆阳区有油菜专业协会。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油菜专业协会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农户最需要获得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优良品种信息和供求价格信息,也最相信农技推广部门通过现场示范和技术培训提供上述信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在使用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时,农户考虑最多的是油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销售情况,希望现有品种在抗病性、抗虫性、
抗旱性和产量上得到改进,育种单位任务和责任重大。
在谈到油菜加工企业和菜籽销售时,农户普遍认为油脂加工企业是盈利的,多数菜籽通过私人上门收购或在农贸市场直接销售出去。55%的受调查农户认为油菜籽4.40元/公斤的市场保护价是合理的,45%的农户期望保护价能提高到5.00-7.00元/公斤。
四、调查小结
1、目前的总体形势有利于油菜发展。2009年下半年油菜籽价格回升到4.20元/千克左右,油菜籽销路较好,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较高,同时,国家和省冬季农业开发、油菜良种补贴等惠民政策实施,促进了油菜生产的发展。
2、油菜种植区域扩大,面积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云南各油菜产区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很高,油菜种植区域明显扩大,在红河州南部、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南部等油菜次适宜区域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受到九月下旬以来持续干旱的影响,部分缺乏灌溉条件的山地(旱地)油菜未完成播种计划,这些地区播种面积有所下降。11个调查县中,临翔、陇川、富宁户均种植面积增加,其余8个县区均小幅下降。陇川和富宁均属云南南部油菜产区,显示出南部热区油菜发展的良好前景。综合全省情况,本年度播种面积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播种后持续特大干旱对油菜生产造成重要影响。2009年10月份播种以来,云南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部分产区至今未有有效降雨,对旱地油菜生产影响极大。部分旱地油菜未完成播种计划或播种后死苗严重。总体苗势较上年度差。持续干旱将影响油菜开花结实,影响今年的单位面积产量。
4、农民需求更多的技术服务。调查显示:农户最希望协会在技术培训和良种选购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农户主要从农技推广部门获取信息,说明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农户最希望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现场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田知识。在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时,更多是考虑产量和市场销售情况,对品种的抗病性、抗虫性和抗倒伏性状要求最高。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当地的油脂加工企业是盈利的,菜籽销路不是问题,多数菜籽由个体经销商上门收购。调查农户户均年消费菜籽油55斤,多数是自产自用,由临近小作坊加工或从市场上购买食用菜油。市场规范和如何保证食用油安全任重道远。
五、对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速度,重点是扩大杂交油菜的生产应用面积,这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财政上要有稳定、持续的支持,解决以往的小、散项目支持方式,集中力量从各个技术环节支撑产业发展。建立我省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油菜产业创新团队,农科教、产学研密切合作,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
更加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要稳定一批技术人员,科技要下乡,加大技术培训投入力度,确保研究成果通过逐层培训交给农民,切实服务于产业;其次,要制订具体的扶持政策,促进油菜专业协会的成立,促进信息的流通,稳定市场,增强农民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此外,随着冬闲田地的改造和开发,油菜生产向南部地区扩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中迫切需要早熟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将农民发展油菜生产的积极性转化为油菜产业发展的动力;建立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增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