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5期 2014年5月 黑龙江科学 HEILONGJIANG SCIENCE Vo1.5 No.5 Mav 2014 幼蟹和蟹种的培育技术方法 李刚 (勃利县水产总站,黑龙江勃利154500) 摘要:淡水养蟹在我国有30多年的历史,最先起源于长江流域,现已遍及3O个省市。目前养蟹形式灵活,技术比较成熟,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观。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幼蟹、蟹种的土池培育法,幼蟹的水泥池培育法和幼蟹的网箱培育法等问题。 关键词:幼蟹:蟹种: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8646(2014)05—0139—01 是雨天或天气闷热、水中溶氧较低的时候,幼蟹最易逃逸,要加 河流、水库淡水养蟹在我国有30多年的历史,最先起源于 长江、辽河等流域,目前,已遍及30个省市。养殖厂户大幅增加, 养蟹形式灵活,技术比较成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观。 1 幼蟹、蟹种的土池培育法 培育池要具备充足水源,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等条件。面积 O.5~1亩,水深0.8~1 0m。东西向,长方形,光照充足,池塘坚实 不渗水,底平坦淤泥少。此外也有利用鱼种池培育的,但培育池过 小,水温、水质变化较大,难以控制调节。土池需要建立防逃设施。 为减少敌害和蟹病出现,要放干池水,清理淤泥,修埂补洞,让池 塘曝晒1 5d以上再注水。消毒通常在蟹苗放养前10d进行,把生 石灰加水溶化后向池中均匀泼洒,池水深6~1Ocm,每亩用生石 灰60—75kg,水深1m,每亩用量为1 25~150kg,经7~1 Od药 性消失后才能放苗。为使蟹苗下塘后能获得适口的天然饵料,要 在放养前3~5d施足基肥。池中也需投入“三水”等水生植物。在 培养蟹种时,可在池中留有土埂(或土墩),在埂边用小瓦片堆叠 成人工洞穴,使蟹种有良好的栖息场所。 蟹苗下塘时一定要注意:第一,清塘药物的药性完全消失, 检查方法是用玻璃杯取水一杯,对光看时如水中有许多浮游动 物游动,表明药性已失。第二,经蒸煮消毒的柳树根、棕榈皮扎成 小把,吊在培育池中,或分散培育些“三水”等水生植物,供蟹苗、 幼蟹栖息。第三,清塘后放苗前,池塘中可能还有蛙卵、蝌蚪、水 生昆虫等敌害,还要用密网拉1~2遍,以彻底清除。每个塘要放 同一批蟹苗,以求同步成长,幼蟹、蟹种规格整齐。 蟹苗的饲养管理,先做到肥水下塘,蟹苗下塘后,开始投喂豆 浆,也可喂些蛋黄,浆要泼洒均匀。蟹苗下塘时,由于蟹体小,池水 不可过深,50~60cm即可。池水浅,水温提高快,有利于有机肥 料的分解和天然饵料的繁殖,也有利蟹苗生长。以后按水质情况, 每隔3~4d加注一次清水,每次约10~20cm,并停止施肥。 蟹苗下塘7d左右,蜕壳变成幼蟹,逐渐由浮游生活变为底 栖生活。饵料可由浆状改为糊状,如豆饼糊、莱饼糊、麦麸糊、米 糠糊、甘薯糊以及用蚯蚓、蚕蛹、蚌肉、动物内脏剁成的糊等。幼 蟹喜在岸边浅水处活动,应把饵料均匀、多点投在蟹池四周浅水 处,也可在附着物上投些。每天早上(1/3)及傍晚(2/3)投喂2次, 投饵量根据苗种体重的4%,按吃食情况,适当增加。饲养20d 左右,一般蜕壳2~3次,蟹体长到蚕豆瓣大小,色泽由半透明转 变为灰黄色,这时幼蟹活动能力及抗御敌害侵袭能力增强,便可 分散、稀疏、转投外荡(湖泊),靠天然饵料,育成成蟹,或转到大一 些的池塘,进行1龄蟹种饲养。每亩投放数量6 000~8 000只。 幼蟹培育为蟹种期间,饵料以浮萍和各种水草等植物性饲料为 主,动物性饵料及人工配合饵料为辅。幼蟹有攀爬的习性,尤其 强管理,并要防范青蛙、水老鼠、水蛇和水鸟等敌害的危害。同 时 水体的交换也要及时进行,按气温情况,通常3~5d或7~ 10d,高温季节每天要换水1,3左右,保持水质清新。只有在清新 的水质条件和丰富的饵料环境中,幼蟹才能良好地生长和蜕壳。 2幼蟹的水泥池培育法 除了水泥池的条件、水源、水质等要求与土池相同外,形状 最好是椭圆形,流水时死角少,方便管理,一端进水,一端排水。 排水口要装有栅网,避免幼蟹随水逃逸。水泥池先要洗刷,洗刷 后再用100mg/L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洗刷一次,实现消毒的目 的。再进水,水深O.8~1.Om,但需用40目筛绢过滤,以避免将 野杂鱼及其他敌害带入池内。如池子在室外,要有简易顶棚,避 免在下暴雨时幼蟹窒息死亡,池内放置可供蟹苗栖息隐蔽的附 着物。还可放入“三水”等水生植物,改善水质,又可供幼蟹放养 密度为20 000~30 000只/m。,下池后要投喂水澄等活饵料。 同时,每天2~3次泼洒豆浆或麦麸、豆粉和鱼粉等。在培育期 内,更要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进、排水平衡,栅网处需及时清除脏 物,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大眼幼体蜕变成幼蟹后,水位要浅 些,水深在O 6~0.8m即可,要保持微流水。投饵由浆状改为糊 状,品种要多样,投饵量宜少,避免残食败坏水质。经20d左右培 养,都会蜕壳成二、三期幼蟹,应按需要分养。 水泥池培育的优点是放养密度大,成活率高,占地面积小, 幼蟹不易打洞,捕捞方便。 3 幼蟹的网箱培育法 网箱培育幼蟹,具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和成活率高等优 点。网箱用聚乙烯或尼龙筛绢网布制成,网线用O.2mm线织成, 网目O.8mm,网箱应做成4×3 X1m,网箱上部应使用同规格网 布封顶,但需留一个可开闭的出入口,以便放苗、投饵及检查管 理等。或在网箱上端缝接3Omm的聚乙烯薄膜,用线和支架垂 直拉挺。网箱安置在有一定水流、溶氧丰富的湖泊、水库、河道或 池塘中,用木架或竹框架浮于水面,网衣下沉水中80cm左右, 箱距4~5m,行距5~6m排列,以便管理操作。每只箱放蟹苗 1~1.5kg。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 000~20 000只,箱内的1/3 或1/2水面投放水葫芦或水浮莲,也可吊放些柳树根(经洗净、 蒸煮、晒干),利用其遮荫降温、补充幼蟹食饵和提供栖息、蜕壳 的环境。 4 结语 幼蟹和种蟹的培育必须尊重科学,同时要与时俱进,总结经 验,进行创新,从而发展养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