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化学实验题

高考化学实验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卓越教育——郑炳忠(高三化学)

专练21 实验探究题

1.某校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 实验1 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迅速变成无色。(反应热效应不明显,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2 取少量草酸晶体装入试管,加水溶解,向试管里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2)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__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 草酸在常温下呈无色晶体状,其晶体的熔化温度低于草酸的分解温度,且易升华。为了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3)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变浑浊,E处无现象,G玻璃管里黑色变红色,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检验G中反应的氧化产物,H试管所装试剂是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

卓越教育——郑炳忠(高三化学)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6.4 g铜片和10 mL 18 mol·L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3.面粉增白剂主要包括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和过氧化钙两种物质。其中过氧化钙(CaO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还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鱼池增氧等,还可以作为高温氧化剂。已知:过氧化钙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钙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

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

(1)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试剂B的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E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请在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3)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SO2未被氧化、部分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V——m1关系式。

未被氧化:____________,部分被氧化:____________, 完全被氧化:____________。

若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只有________,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3是正确的,简要回答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卓越教育——郑炳忠(高三化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5)实验过程中SO2的通入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他们对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相关内容: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是CuCO3;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验证假设

(1)如果假设1成立,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假设3中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以上哪种假设成立,该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uCO3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

①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 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

正确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下同)________。若未进行步骤________,将使结果偏低。 ②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10.0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2.9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___成立。 总结反思

除了以上方案,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5.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当铁过量时,Fe(NO3)3与Fe反应生成Fe(NO3)2。受此启发,某同学提出“过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氯气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Cl2”的观点。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卓越教育——郑炳忠(高三化学)

(1)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1:该固体物质是FeCl2; 假设2:该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 假设3:该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填写下列表中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论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__ (3)已知Fe(NO3)2溶液为浅绿色,往Fe(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颜色有何变化:_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Fe(NO3)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还原 反应产生的锰离子起催化作用或锰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了反应速率 (2)酸 Ca(OH)2+H2C2O4===CaC2O4↓+2H2O (3)冷凝草酸蒸气,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H2C2O4=====CO↑+CO2↑+H2O

(4)澄清石灰水或偏铝酸钠溶液或硅酸钠溶液等(任写一种)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碱液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

(4)①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与稀H2SO4不反应 ②ad 3.(1)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 (2)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V=7m1/30 0<V<7m1/30 V=0 CaO2+SO2===CaSO4

卓越教育——郑炳忠(高三化学)

假设1:Na2SO3 假设2:Na2SO4 假设3:固体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

(4)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即Na2O2将SO2部分氧化

2

(5)若Na2O2有剩余,固体加水溶解时,过氧化钠能将SO2检验出SO24氧化成SO4,4时

不能说明其是过氧化钠与SO2反应生成的

4.提出假设 沉淀是Cu(OH)2 验证假设

(1)Cu2+2HCO3===CuCO3↓+CO2↑+H2O

(2)HCO3+H2O总结反思

H2CO3+OH

(3)①cab b ②81.7% ③3

(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1)FeCl3 FeCl3和FeCl2

(2)往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以上两空答案不惟一,只要能检验 Fe3即可) 往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 FeCl2

(3)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3Fe2+NO3+4H===3Fe3+NO↑+2H2O 溶液中出现红褐

色沉淀,产生大量气体 2Fe3+3CO23+3H2O===2Fe(OH)3↓+3CO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