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卷z12009年5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VoL7Supp.May.2009doi:10.3960/j.issn.1672—1683.2009.z1.022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常见问题及改进意见齐春英(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摘要:结合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实施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对当前做好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作有借鉴作用。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改进意见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683(2009)21—0056—03CommonProblemsandImprovingOpinion011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lanCompilationQIChun-ying(He&iHydrology&WaterResourcesSurveyBureau.Shijiazhuang050031。China)Abstract:Accordingwaterconservationtoworkexperienceformorethanyearofimplement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evelopmentaridconstructionofsoilandproject”inHebeiHydrology8LWaterResourcesSurveyBureau.itanalyzedandsummarizedthemainproblemsofplancom—gavepilation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tionsomesuggestionswhichcanbeusedforreferencecompilingplanforsoilandwaterpresent.Keywolds: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lancompilation;improvementsuggestion1引言从2008年3月河北省水利厅举办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别不介绍水土流失强度,只介绍项目区在本省三区划分中的情况,不介绍在全国三区划分中的情况。③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中只介绍主体工程部分的比选情况,忽略了对附属工程部分的分析评价。评价结论未明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该工程项目是否可行,有无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④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中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介绍太多。没有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分开说明水土保持措施项目和工程量。⑤水土保持监测部分内容写的过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监测点位和监测制度等都进行了介绍。在结论与建议中,不能简单明了地说明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将正文中的结论与建议部分直接拷贝过来,篇幅过大,与后面章节重复。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中所在流域只填写了当地流域名称。未注明代管流域机构。防治类型区只填了所在省三区公告中的划分情况,未填在国家公告三区中的划分情况。措施投资只列了新增措施投资,未计主体已列水土保持投资。保持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培训班以后,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就开始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涉及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公路桥梁、水泥等项目。根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一年多来按照“新规范”要求编写及审查方案报告书情况的总结,认为有不少明显的共性问题,有必要提出并研究探讨,以期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常见问题2.1综合说明部分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交待不清。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中缺少拆迁安置情况的介绍。土石方总量概念不清楚.土石方数量的挖、填、借、弃不平衡。未介绍投资单位和出资比例,缺少土建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介绍不完整。未说明有关支持性文件的进展情况。②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及防治标准中只介绍水土流失类收稿日期:2009—04一10修回日期:2009-04—20作者简介:齐春英(1963一),女,河北肃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56·~永文水资源、万方数据 齐春英·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常见问题及改进意见2.2总则部分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根据个人的理解随意写,如将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写成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任务。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概念不清口],如将规范性文件列为规章,未及时补充新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只列了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不列项目所属行业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16]。2.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部分①项目概况部分。对项目的介绍太简单,主体工程部分不按防治分区的顺序分别介绍。项目附属工程如供水、排水、弃渣等与水土流失有关的部分内容介绍不完全。对涉及土石方的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取土场、弃渣场、拆迁安置等的统计不完全,说明不到位。项目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中未按行政区域、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和数量进行统计,土石方平衡表不是按“挖方9966填方99、61调入方(数量和来源)99、调出方(数量和去向)”、“外借方(数量和来源)”和“弃方(数量和去向)”进行统计。而是按“分区或分段”、“挖方99、61填方”、“利用方”、“外借方”和“弃方”进行统计,与土石方平衡框图不一致。工程投资部分只说明了主体工程总投资未说明土建投资。未说明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工程进度安排的总工期中未包括施工准备期。②项目区概况部分。缺少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设计频率的降水特征值、降水的时空分布。缺少项目所在乡镇的人均占有耕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介绍过于笼统。同类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经验介绍的不完全。2.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部分不能按“新规范”规定的有关因素具体说明有无限制性因素,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无限制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因素。对主体工程推荐方案的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只有定性的描述,不能从工程占地、水土流失量、土石方量等具体内容进行定量比较。对主体工程方案比选不完全,有的只进行厂(站)址的比选,对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组织、土石方调运等均不进行分析评价。2.5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部分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投资单独列表。分年度投资计划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双线横道图不一致。投资估算中有的价格水平年采用不合理,独立费用中部分取费不合理,如有的水土保持监测费和监理费取用过低[州。效益分析部分没有各项数据的详细计算过程,直接写出达到值,让人无法进行校核。六项防治目标达到情况未列表计算。3改进意见3.1综合说明部分①描述工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工程等级、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或施工条件等,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相关行业规划中的地位‘2|。要介绍清楚项目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拆迁安万 方数据置情况,拆迁量较小的项目可直接纳入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拆迁量较大的项目需另做水土保持方案。按照“新规范”要求计算土石方量,达到挖、填、借、弃方量平衡。介绍工程总投资及土建投资,介绍投资单位和出资比例。要说明立项必备文件及与立项有关的支持性文件的进展情况,如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地质灾害评价、土地征占用申请手续进展等内容。②在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及防治标准中叙述水土流失类别的同时要增加水土流失强度。在介绍项目区防治标准时,要增加在全国三区划分中的情况。③对主体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时,不但要分析主体工程部分的比选情况,而且要对附属工程部分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论应明确从水土保持角度看该工程项目是否可行,有无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④简化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内容。按防治分区并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说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情况和工程量。⑤水土保持监测部分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结论与建议部分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可行性。对建设单位、招标主持单位、施工单位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等提出更好贯彻实施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所在流域栏增加代管流域机构。在防治类型区增加国家公告三区中的划分情况。措施投资包括主体已列水土保持投资和新增措施投资。3.2总则部分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是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分析并拟定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体系布局,介绍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框算水土保持所需投资,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是为系统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依据,为项目的结构和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意见,明确了建设单位的责任期间、责任范围及防治目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及时补充有关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部分①项目概况部分:应按照“新规范”5.3要求,依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做任何评价,突出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内容。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工程任务、等级与规模、建设目的与性质、项目法人单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川。主体工程部分要按防治分区的顺序分别介绍。在叙述项目组成及布置概况时,除介绍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外,还要介绍除主要工程以外的所有配套工程(包括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对外交通等)。拆迁(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主要包括移民规模、搬迁规划、拆迁范围,安置原则、安置形式,生产、拆迁和安置责任。工程征占地包括永久性征占地和临时性征占地·应按项目组成及行政区分别说明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占地面积等情况。土石方工程量应分项说明工程土石方”一…自水文水资源·57·第7卷z1·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5月挖方、填方、外借方、弃方量。按“挖方”、“填方”、“调入方(数量和来源>”、“调出方(数量和去向)”,“外借方<数量和来源)”和“弃方(数量和去向)”进行统计。工程投资应说明主体工程总投资、土建投资、资本金构成及来源等。工程进度安排应说明主体工程总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投产时间,建设进度安排以及施工季节的安排等。②项目区概况部分:气象包括项目区所处气候带、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年平均蒸发量、无霜期、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大风日数及沙尘天数,最大冻土深度等。社会经济概况中要介绍项目所在乡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等。水土保持现状要介绍项目区内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类型、数量、保存状况、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项目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主要经验、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经验。对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投资表应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节中列出,投资估算部分只在“估算总表”中体现已有措施投资。分年度计划要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双线横道图一致,注意不能丢掉设计水平年的投资。投资估算中价格水平年要详细到季度,独立费用中各项取费要参考有关文件合理取用。效益分析部分要有各项数据的详细计算过程。4结语以上是自己针对“新规范”实施一年多来,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在编制和审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此观点只是工作中的一点粗浅体会。由于“新规范”实施时间短,自己从事和审查过的项目数量有限,自身能力有限,所提意见仅供参考。希卑界内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以期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做得更好。参考文献:[1]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3.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部分此部分内容较旧规范有较大的改动,“新规范”对主体工程的选址(线)、取料场和弃渣场的选址、主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工程的施工、工程管理以及线性工程和点式工程都提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若工程项目中有与这些限制性规定不符的。则需修改主体设计或全部否定主体设计。要按“新规范”规定的因素具体说明有无限制性因素。主体工程推荐方案的水土流失影响评价要从工程占地、水土流失量、土石方量等具体内容进行定量比较。对主体工程方案比选不但要对厂(站)址进行比选,还要对取土场、弃渣场、旌工组织、土石方调运等进行分析评价。[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E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造价编制指南I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6]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文件汇编[G].2005.3.5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部分(上接第20页)5.4方便灵活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组成比较简单,安装时只要将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固定在避雨、避水的墙壁上,连接压力变送器、雨量传感器、申办GPRS无线数据SIM卡即可。系统管理软件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可以对数据按照《规范》要求生成月报和年报,并可绘制不同时刻的等值线图,提高了资料整理的自动化程度,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资料整理的出错率。参考文献:[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我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通报[Z].2003,(3).[2]SL/T183—963,地下水监测规范[s].[3]桑楠,雷航.崔金钟,等.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汤吉群,张德民,李玲.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58·”泵芰’泵‘、资壤1万方数据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常见问题及改进意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齐春英, QI Chun-ying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050031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9,7(z1)
1.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2005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土保持工程造价编制指南 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2003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 20076.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sbdyslkj2009z1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