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元整合促想象学科融合巧坚持——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单元整合促想象学科融合巧坚持——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单元整合促想象 学科融合巧坚持——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

思考

【摘要】在2022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联结课内外,跨学科实践运用,提高表达、写作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世界之初”为例,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和表达,融入道德与法治中“坚持”的要素,以达到生发情趣的融合课堂。

【关键词】单元整合;想象;跨学科;坚持

今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新课标明确倡导跨学科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目前就笔者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优势

新课标提倡把原来的学科推向多学科融合,这是当前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各学科单独教学,将各科知识成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和道德法制课程融合成了一种优势。

1.文化内涵,目的相通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同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道德与法治则是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促传统美德。二者都在进行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

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所有的教学都源于生活本身。语文通过语言文字围绕生活来进行交流,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进行创作或升华的。道德与法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课程内容就源于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从中引发学生的探讨和行为。两个学科虽然不同,但是学科内容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3.融合贯通,触发思考

道德与法治的前身——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强调通过文字材料品读和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这已经深入地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一体。语文的文字作品为道德与法治提供了广阔的谈论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同时道德与法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也能帮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二者自然融合触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会用语言表达的愿望,一举多得。

二、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实践探索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学习,恰巧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坚持的收获》一课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坚持做某件事而得到的收获,因此将语文学科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以语文的教学方法延伸补充道德与法治表达材料的缺失。用单元整合创编课文的方式训练学生表达、写作能力,以跨学科融合促进教学,来达到更加真实、有效具有思维含量的融合课堂。

1.落实单元整合,设计坚持事件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学习是他们文字积累和写作表达的主要习得方式,因此借助第八单元这个有趣的文本尤为重要,特别在于重点培养和激发二年级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并结合图片和生活展开想象方面。单元整合创编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中《坚持就有收获》这一课的交流素材。

①设计口头表达任务

利用第八单元“世界之初”单元主题,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为初始的世界创作一本日记本,在课堂中或者课后的口头表达,都可以作为送给新生世界的礼物。

学生很欣喜,因为这只是口头作业,对他们来说很轻松。教师整合单元内容,跟孩子们制定出了三个小任务:第一个——祖先还曾经在哪里做过什么?第二个——在世界年级很小的时候,还有谁正在学习怎么生活?第三——你怎么看待后羿射日这件事?三个口头任务层层递进,思维难度也在慢慢加强,但孩子们很乐于在情境中接受这样的小任务。

②设计课堂表达“菜单”

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单。比如《在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一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太阳、月亮或水的学习方式来表达其他事物是怎么学会生活的。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愿意表达的项目,临时增加相应学习单,让学生学得开心,表达得尽兴。

③设计语音日记本

对于在课堂写字慢或不敢表达的学生,他们还可以选择在家里借助录音笔或其他工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扩充相关词汇,完善表达,以说,也能慢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坚持语文读写,创设教学情境

做好语文第八单元整合,并设计好表达与思考这一坚持事件,就可以充分结合语文课堂开启语文读、说、写结合的实践活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好坚持情境。

①文本煽情,引发共鸣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纯真质朴的情感,只有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使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在单元整合创编设计中,就充分捕捉到第八单元文本中打动学生的语言文字,构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其中《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通过语言文字述说着,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世界万物都是小朋友,比如“太阳”、“月亮”和“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到了本领。老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讨论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学习吃、喝和行走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埋藏在心里的记忆匣子打开了,学生很兴奋地跟小伙伴、跟

老师骄傲地述说着自己是怎么从不会学到会的。学生课堂上交流不够,一直延续到课外,看到任何花草树木都能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语言句式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脑海中了,兴趣成为了坚持的一种初始,也成为了坚持的可能。

②诗人集会,激发创作

孩子们天生就有对文本评价的能力,创设情境开展“诗人发布会”,让学生先点评《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加上老师鼓励的方式表扬学生,甚至说:“你们的想法太棒了,说不定说得比大诗人吴珹爷爷的诗歌更有意思,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孩子们在老师赞赏的阳光下叽叽喳喳开始小组谈论、修改和评议,借助课文表达支架,运用短语,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还有人专门拿了自己本写下来,决心一天写一个小节:“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座大山里,喝泉水,攀岩石?可曾在那条小溪里,和小虾嬉戏,听知了唱歌。”还有的学生还写:“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大海边,挖海蛎,叉黄鱼?可曾在红树林,看螃蟹剪彩,枕白鹭睡觉。”其实学生的创编小日记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只要学生能坚持表达,坚持创编,这样他们表达的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③以说,留存语音

对于个别二年级孩子来说,写字和写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也阻碍了他们坚持的可能。在单元整合创编活动中,开设了一个“语音日记本”。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对《后羿射日》这个故事的故事、段落、人物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四人小组讨论、师生体验共读后,教师适当引入一些词汇,让学生可以根据词语再说一遍,让自己的“语音日记”更加生动、形象。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还可以语音转文字,形成可视化打印版日记本,让坚持表达不再是意见困难的事情。

3.回顾坚持点滴,展现学习收获

开展的第八单元的语文学习实践,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到了坚持思考和表达。在进入道德与法治教学《15 坚持才有收获》一课初始,道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过往坚持的经历,学生就可以展示自己坚持创想的这一过程或者自己的“创编

世界日记本”,甚至在提前把自己的语音发给老师,通过老师的展示,以及课堂上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点滴回忆,对坚持细节的在感受讲述自己新的体会和发现。而这课堂上的表达又会成为孩子们坚持表达和思考的又一力证。

三、融合新展望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融合是为了让这两种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而服务,在这融合的过程中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本学科知识基础上不断努力扩宽其他学科的知识面和视野,而语文学科也要多加强时事学习和理论学习,这样各种知识才能在两个学科中不断交汇、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的整合[J].清风,2021(24):40. [1]周发杰,陈国菊.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融合[J].课外语文,2021(27):2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