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满分:2 分
2.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满分:2 分
3.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 A.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 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 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满分:2 分
4.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满分:2 分
5.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减少100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增加(A. 500万元 B. 80万元 C. 400万元
)D. 100万元 满分:2 分
6.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 A. 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 半日工 C. 季节工
D. 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满分:2 分
7. 总需求曲线表明( )
A.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满分:2 分
8.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满分:2 分
9.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 D. 降低利息率水平 满分:2 分
10.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 A.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 以上说法都对 满分:2 分
11. 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然失业 满分:2 分
12.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 A. M1 B. M 2 C. M 3 D. M 4
满分:2 分
13.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 A. 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 C. 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 满分:2 分
14.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 总需求 B. 公债 C. 税收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满分:2 分
15.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 满分:2 分
16. 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A. 1
B. 0.1 C. 0.9 D. 0.5
满分:2 分
17.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工资 满分:2 分
18. 影响美元资产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因素有( ) A. 美国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 B. 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 C. 预期美元会升值 D. 政府有预算赤字 满分:2 分
19. 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 ) A.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B. 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 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 D.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满分:2 分
20. 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A. 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 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 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 不能确定 满分:2 分
)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20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 A. MPC+MPS=1 B. MPS=1-MPC C. APC+APS=1 D. MPC=1-MPS E. APC=1-APS 满分:4 分
2.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CD) A. 预期的通货膨胀 B.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C. 放开的通货膨胀 D. 抑制的通货膨胀 E. 混合的通货膨胀 满分:4 分
3. 总需求的构成(ABCD)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满分:4 分
4. 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 A.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B.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 C. 提高边际进口倾向 D.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E. 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满分:4 分
5.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 以上说法均正确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增加,不利于出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浮动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分 2. 结构性失业:(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满分:2 分 3. 固定汇率:()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分
4. 平均储蓄倾向:(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满分:2 分
5.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满分:2 分 6. 货币政策:( )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满分:2 分
7. 转移支付乘数:(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满分:2 分 8. 周期性失业:(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满分:2 分 9. 总供给:(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满分:2 分 10. 货币乘数:( )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B. 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C.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D.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满分:2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