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的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危害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水土保持促进河流健康的发展是治理河流的重要途径。水土资源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生产元素,做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河流健康的维护具有积极的影响。重视水土保持与河流健康问题是当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可以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个不可不议的重要问题。
标签: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 水利的危害; 河流健康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2.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2.5 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
3.水土保持促进河流健康的探讨
水土流失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危害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水土保持促进河流健康的发展是治理河流的重要途径。
3.1 彻底转变落后观念,增强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保持毕竟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牵扯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的利益,而应该是针对所有人、针对全社会的一项工作。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对生态文明的崇尚,大力宣传以水土保持促进河流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重视开展以青少年为主的相关教育活动,为水土保持与河流健康工作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与参与者。
3.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地制宜的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直以来是我国在针对生态环境的问题上所执行的策略。要做到将危害河流健康的因素遏制于初始,必须做到全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制定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栽种的植被。
同时,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分类指导,优化配置相应的工程、管理等措施,严格贯彻防治结合的思路,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河流健康维护系统。
3.3 加强领导,严格管理,统筹协调,通力协作
水土保持是一项浩大的、牵涉面广的工程,也兼具着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内容,因此,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的统一领导。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各个单位和人员的职责,明确具体目标与责任,使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一方面,又要使参与工作的各部门和人员通力协作,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工作联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来共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4 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并举,大力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观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既要坚持积极的开展人工治理工作。同时更不能忽视自然本身的恢复能力在此中的应有的重要作用。要依靠自然的力量,把小流域治理的理念与措施与自然修复能力有机的结合,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封育地区,努力实现“小开发大保护”。同时,切实提高相关的科技水平也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以促进河流健康的关键,是更好的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的作用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