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
8501: 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2: 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3: 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4: 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5: 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6: 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7: 未满750KW船舶轮机长 8508: 未满750KW船舶大管轮 8509: 未满750KW船舶二/三管轮
适用对象 无限沿海无限沿海无限沿海航区航区航区航区航区航区满未满750750K750K750K750K750K未满未750KWW及W及W及W及W及750KKW750K考试大纲 船舶W船及以以上以上以上以上以上W船大管舶二/上船船舶船舶船舶船舶船舶舶轮轮 三管舶轮轮机大管大管二/三二/三机长 轮 机长 长 轮 轮 管轮 管轮 8501 8502 8503 8504 8505 8506 8507 8508 8509 1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 1.1船舶的发展与分类 1.1.1船舶的发展概况 1.1.1.1 造船材料的发展 ○ ○ ○ 1.1.1.2 造船技术的发展 ○ ○ ○ 1.1.1.3 近年来船舶发展的突出特点 ○ ○ ○ 1.1.2 船舶的分类 ○ ○ ○ 1.1.3 专用运输船舶的特点 ○ ○ ○ 1.2船舶强度与构造 1.2.1船体受力与强度 1.2.1.1船体受力 ◎ ◎ ○ ○ ○ ○ ◎ ○ 1.2.1.2船体强度 ◎ ◎ ○ ○ ○ ○ ◎ ○ 1.2.2 船体主要结构及其特点 1.2.3 船舶主要部位和舱室布置 ◎ ◎ ○ ○ ◎ ○ 1.2.3.1甲板、平台、工作舱室 ○ ○ ○ 1.2.3.2间隔舱、液舱(含双层底柜、空气管、溢流管、测深管、船底塞等) ● ● ● ● ◎ ◎ 1.3 船舶适航性控制 1.3.1适航性基本知识 1.3.1.1船舶尺度和船型系数 ● ● ◎ ◎ ● ◎ 1.3.1.2排水量、载重量和吨位 ● ● ◎ ◎ ◎ ◎ ● ◎ ○ 1.3.1.3载重线、干舷和储备浮力 ● ● ◎ ◎ ◎ ◎ ● ◎ ○ 1
1.3.1.4吃水和水尺 ● ● ◎ ◎ ◎ ◎ ● ◎ ○ 1.3.2 船舶浮性 1.3.2.1浮性概念 ○ ○ ○ ○ ○ ○ 1.3.2.2浮态 ◎ ◎ ◎ ◎ ◎ ◎ 1.3.2.3船舶抗横倾系统 ● ● ◎ ◎ ○ ○ ◎ 1.3.3 船舶稳性 1.3.3.1稳性分类 ○ ○ ○ ○ ○ ○ 1.3.3.2初稳性 1.3.3.3稳性的基本衡准 ◎ ◎ ○ ○ ○ ○ ◎ ○ 1.3.3.4稳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持稳 ◎ ◎ ◎ ○ 性的措施 ● ● ◎ ◎ ● ● ● ◎ ◎ 1.3.3.5有关船舶稳性的IMO建议的知识 ● ◎ 1.3.4船舶抗沉性 1.3.4.1抗沉性的基本概念 ○ ○ ○ 1.3.4.2破损浸水形式 ◎ ◎ ○ ○ ◎ ○ 1.3.4.3船舶分舱 ◎ ◎ ○ ○ ◎ ○ 1.3.4.4密封与堵漏 ● ● ● ● ● ● ● ● ● 1.3.5 船舶摇荡性 1.3.5.1船舶摇荡运动形式 ○ ○ ○ 1.3.5.2横摇与谐摇 ○ ○ ○ 1.3.5.3船舶减摇装置 ○ ○ ○ 1.3.6 船舶操纵性 1.3.6.1基本概念 ○ ○ ○ 1.3.6.2操纵性的影响因素 ○ ○ ○ 2 船舶防污染管理 2.1防污染公约和法规 2.1.1 MARPOL公约及附则 2.1.1.1 MARPOL公约的功用、基 本构架、适用范围 ○ ○ 2.1.1.2 附则I-防止油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1.3 附则II-防止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1.4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1.5附则IV-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1.6 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1.7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 ● ● 2.1.2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 ◎ ◎ 2.1.3美国《1990年油污法》的主要内● ● ◎
2
容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污染法规 2.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 保护法》 ● ● ● ● ● ● ● ● ● 2.1.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 ● ● ● ● ● ● ● ● 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 ● ● ● ● ● ● ● ● ● 2.2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 2.2.1船舶防污染技术 2.2.1.1船上储存 ◎ ◎ ◎ 2.2.1.2航行中处理 ● ◎ ◎ ◎ ● ◎ ● ◎ ◎ 2.2.1.3排岸接收 ● ◎ ◎ ◎ ● ◎ ● ◎ ◎ 2.2.1.4防止油污染的特殊措施 ● ◎ ◎ ◎ ● ◎ ● ◎ ◎ 2.2.2 油水分离器 2.2.2.1工作原理 ◎ ◎ ◎ 2.2.2.2典型结构 ◎ ◎ ◎ 2.2.2.3操作、维护与保养 ● ● ● ● ● ● ● ● ● 2.2.3 焚烧炉 2.2.3.1工作原理 ◎ ◎ ◎ 2.2.3.2典型结构 ◎ ◎ ◎ 2.2.3.3操作、维护与保养 ● ● ● ● ● ● ● ● ● 2.2.4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2.4.1工作原理 ◎ ◎ ◎ 2.2.4.2典型结构 ◎ ◎ ◎ 2.2.4.3操作、维护与保养 ● ● ● ● ● ● ● ● ● 2.2.5 压载水处理技术 ◎ ◎ 2.3船舶防污染文书 ◎ ◎ ◎ ◎ 2.3.1防止油污染文书 2.3.1.1 防止油污证书 ● ● ○ ● 2.3.1.2 油类记录簿 ● ● ● ● ○ ● 2.3.1.3 溢油应急计划(含溢油应 ● 变部署表) ● ● ● ● ● ● ● ● ● 2.3.2 防止垃圾污染文书 2.3.2.1垃圾记录簿 ◎ ◎ ○ ○ ◎ ○ 2.3.2.2垃圾管理计划 ◎ ◎ ○ ○ ○ ○ ◎ ○ ○ 2.3.3 防止大气污染文书 2.3.3.1国际防止空气污染证书 ● ◎ ○ 2.3.3.2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操作记录 ● ● ◎ ◎ ○ ○ ● ◎ ○ 2.4船舶污染事故及处理 2.4.1污染事故的报告 ● ● ● 2.4.2发生油污染事故的处理 ● ● ◎ ◎ ○ ○ ● ◎ ○ 3船舶营运安全管理 3.1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3.1.1公约构成及主要内容 ●
◎ ○ 3
3.1.2国际消防系统安全规则(FSS规则) ● ◎ ○ 3.1.3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 ● ◎ 3.1.4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 ○ 3.1.4.1概述 ○ ○ 3.1.4.2主要内容 ● ● ○ 3.1.4.3安全管理体系 ● ● ◎ 3.1.4.4发证、审核与监督 ● ● ◎ 3.1.5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 (ISPS规则) 3.1.5.1概述 ○ ○ 3.1.5.2主要内容 ● ● ○ 3.2《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有关要求规定的 ◎ 职责 ○ ○ ○ 3.3我国海上交通管理法规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 法》有关规定 ● ● ● ● ● ● ● ● ● 3.3.2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 ● ● ● ● ● ● ● ● ● 3.3.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有关规定 ● ● ● ● ● ● ● ● ● 3.4船舶证书与船舶检验 3.4.1船舶证书 3.4.1.1登记证书 ● ● ◎ ◎ ● ◎ 3.4.1.2入级证书 ● ● ◎ ◎ ● ◎ 3.4.1.3法定证书 ● ● ◎ ◎ ● ◎ 3.4.2 船舶检验机构 ● ● ◎ ◎ ● ○ 3.4.3 船舶检验的类别、船级符号和附加标志 ◎ ◎ ◎ ◎ ◎ ◎ ◎ ◎ ◎ 3.4.4 船级检验 3.4.4.1 船舶入级检验 ◎ ◎ ◎ ◎ 3.4.4.2 保持船级检验(除CMS、 ◎ ◎ PMS之外) ● ● ◎ ◎ ○ ○ ● ● 3.4.4.3 循环检验(CMS)、机械计划保养系统检验(PMS) ● ● ◎ ◎ ○ ○ ● ● 3.4.5 法定检验 3.4.5.1 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 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 ● ○ 3.4.5.2 国内海上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 ● ○ ● 3.4.6 船舶公证检验 3.4.6.1 船舶公证检验性质、类别 ◎ ◎ ◎ ◎ 3.4.6.2 临时检验与船级检验、法定 ◎ ◎ 检验的关系 ● ● ● ● ● ● 3.4.7《海上营运船舶检验规程》的若干规● ● ◎ ◎ ○ ○ ●
4
定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3.5.1 总 则 ● ● ◎ ◎ ○ ○ ● ◎ ○ 3.5.2 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 ● ● ● ● ● ● ● ● ● 3.5.3《船旗国监督检查记录簿》和《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使用规定 ● ● ◎ ◎ ○ ○ ● ◎ ○ 3.5.4 法律责任 ● ● ● ● ● ● ● ● ● 3.6 港口国监督(PSC) 3.6.1概述 ○ ○ ○ 3.6.2主要的PSC组织 ○ ○ ○ 3.6.3 港口国监督程序 ● ◎ ○ 3.6.4 优先检查与扩大范围检查 ● ● 3.7 重大事故处理:按交通部《运输、港口船 ● 舶机电设备损坏事故管理办法》实施 3.7.1 机损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 ● 3.7.2 机损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处理原 ○ 则;填写机损事故报告的要领 ● ● ○ 3.7.3 机损事故的处理调查 ● ● 4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 ○ 4.1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概念 4.1.1船舶运输成本 ● ● ● 4.1.2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 ● ● 4.2最佳航速的确定 4.2.1营运船舶的经济航速 4.2.1.1最低耗油率航速 ● ● ○ ○ ● ○ 4.2.1.2最低燃油费用航速 ● ● ○ ○ ● ○ 4.2.1.3最高盈利航速 ● ● ○ ○ ● ○ 4.2.2航速对续航力、燃油消耗量的影响 ● ● ○ ○ ● ○ 4.3提高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 4.3.1选用高效节能型柴油机 ● ● ● 4.3.2提高船、机、桨的匹配性能 ● ● ● 4.3.3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 ● ● 4.3.4动力装置的废热利用 ● ● ● 5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 5.1 船舶搁浅、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5.1.1 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 ● ● ● ● ● ● ● ● 5.1.2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 ● ● ● ● ● ● ● ● 5.2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或锚泊时,轮机部安全管理事项 5.2.1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 ● ● ● ● ● ● ● ● 5.2.2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锚泊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 ● ● ● ● ● ● ● ● 5.3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5
5.3.1 全船失电的主要原因 ● ● ● ● ● ● ● ● ● 5.3.2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 ● ● ● ● ● ● ● ● 5.3.3 防止船舶失电的安全措施 ● ● ● ● ● ● ● ● ● 5.4恶劣海况 5.4.1风浪天航行 ● ● ● ● ● ● ● ● ● 5.4.2风浪天锚泊 ● ● ● ● ● ● ● ● ● 5.4.3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航行 ● ● ● ● ● ● ● ● ● 5.4.4冰区航行 ● ● ● ● ● ● ● ● ● 5.5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的应急措施 5.5.1 航行中舵机失灵的主要原因 ● ● ● ● ● ● ● ● ● 5.5.2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 ● ● ● ● ● ● ● ● 5.6 弃船时的应急安全措施 5.6.1 弃船时轮机部人员的职责 ● ● ● ● ● ● ● ● ● 5.6.2 弃船时轮机部的应急措施 ● ● ● ● ● ● ● ● ● 5.6.3 有关法规对弃船时的安全规定 ● ● ● ● ● ● ● ● ● 5.7 轮机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7.1上高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5.7.2 吊运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5.7.3 检修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5.7.4 车床、钻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 ● ● ● 项 ● ● ● ● ● ● 5.7.5 清洗和油漆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5.7.6 焊接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5.7.7 压力容器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 ● 5.7.8 船舶机舱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 ● ● 5.7.9 封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 ● ● 5.7.10 燃油加装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 ● ● ● ● ● ● ● ● 5.8 船舶应变部署 5.8.1 船舶应变部署表的有关内容 ● ● ● ● ● ● ● ● ● 5.8.2 船员应变须知和操作须知的有关内容 ● ● ● ● ● ● ● ● ● 5.8.3 船舶消防演习与应急反应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5.8.4 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5.8.5船舶医疗急救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5.9 机舱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1 应急动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 ● ● 5.9.2 应急消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 ● ● ● ● ● 5.9.3 应急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 ● ● ● ● ● 5.9.4 其它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 ● ● ● ● ● 5.10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 ● ● ● 5.10.1 船内通讯工具和信号装置的组 ● ● ● 成和作用
6
5.10.2 中国船级社对船内通讯和信号● ● ● 设备的有关规定 5.10.3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的注意事项 ● ● ● 6 船舶人员管理 6.1《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6.1.1 STCW 公约的结构 ● 6.1.2 STCW公约附则及STCW规则 ◎ ○ A和B部分主要精神 ● ◎ ○ 6 .2《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6 .2.1 公约主要内容与框架 ◎ ◎ 6 .2.2 休息及工作时间 ◎ ○ 6 .2.3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保 ◎ ○ 障 ◎ ◎ ○ 6.3《国际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 ◎ 6.4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 ○ 6.4.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 关规定 ◎ ◎ ◎ ◎ ○ ○ ◎ ◎ ○ 6.4.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6.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6.8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6.8.1海事局对船员的管理 ◎ ◎ ◎ ◎ ○ ○ ◎ ◎ ○ 6.8.2海关对船员的管理 ◎ 6.8.3边防检查机关对船员的管理 ◎ ◎ ○ 6.8.4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船员的管理 ◎ ◎ ○ 6.8.5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 ◎ ○ 6.9 我国轮机部船员职责和行为准则 ◎ ○ 6.9.1 我国轮机部高级船员的职责 ◎ ◎ ◎ ◎ ◎ ◎ ◎ ◎ ◎ 6.9.2 我国船舶轮机值班制度 ● ● ◎ ◎ ◎ ◎ ● ◎ ◎ 6.9.3 我国船员调动交接制度 ● ● ◎ ◎ ◎ ◎ ● ◎ ◎ 6.9.4 驾驶、轮机联系制度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6.9.5 轮机日志的填写和所填读数的意义 ◎ ◎ ◎ ◎ ◎ ◎ 7 船舶维修管理 7.1船机故障及船舶维修体系 7.1.1船机故障 7.1.1.1船机故障分类、故障原因及 征兆 ◎ ◎ ◎ ◎ ○ ○ 7.1.1.2故障模式、故障规律 ◎ ◎ ◎ ◎ ○ ○ 7.1.1.3故障的影响因素 ◎ ◎ ◎ ◎ ○ ○
7
7.1.2 船舶维修方式和体系 7.1.2.1现代船舶维修方式 ● ● ● ● 7.1.2.2船舶维修保养体系 ● ● ● ● ○ ○ 7.2船机维修过程 ○ ○ 7.2.1船机拆验 7.2.1.1船机拆卸原则和拆卸技术 ● ● ● ● ◎ ○ 7.2.1.2船机拆卸过程中的检测 ● ● ● ● ◎ ○ 7.2.2 清洗 ● ● ● ● 7.2.2.1零件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 ● ● ● ◎ ○ 7.2.2.2管系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 ● ● ● ◎ ○ 7.2.3船机装配 ● ● ● ● 7.2.3.1船机装配的要求和装配方法 ● ● ● ● ◎ ○ 7.2.3.2船机装配的主要工作和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 ● ● ● ◎ ○ 7.3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 7.3.1船机零件的修复 7.3.1.1船机零件修复原则 ◎ ◎ ○ ○ ◎ ○ 7.3.1.2选择修复工艺的原则 ◎ ◎ ○ ○ ◎ ○ 7.3.2 机械加工修复方法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 ◎ ◎ ○ ○ ◎ ○ 7.3.3电镀工艺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 ◎ ◎ 7.3.4 热喷涂工艺(喷涂和喷焊)原理、特点和应用 ◎ ◎ ◎ 7.3.5 焊补工艺 7.3.5.1焊补工艺及其特点和应用 ◎ ◎ ○ ○ ○ 7.3.5.2铸铁件的焊补修理 ◎ ◎ ○ ○ ○ 7.3.6金属扣合工艺 7.3.6.1金属扣合工艺原理、工艺特点 ◎ ◎ ○ ○ ○ 7.3.6.2金属扣合工艺的种类和应用 ◎ ◎ ○ ○ 7.3.7塑性变形修复法的原理、种类和应 ○ 用 ◎ ◎ ○ ○ ○ 7.3.8粘接修复技术 7.3.8.1有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 ● ○ 7.3.8.2无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 ● ○ 7.3.9研磨技术 7.3.9.1研磨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 ● ● ○ 7.3.9.2船机零件的研磨修复 ● ● ○ 7.4船机零件的缺陷检验 7.4.1船机零件缺陷的一般检验 ○ ○ ○ 7.4.2船机零件无损检验 7.4.2.1渗透探伤的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 ◎ ○
8
7.4.2.2磁粉探伤:原理、种类,方法、特点及应用,磁化电流和退磁 ◎ ○ 7.4.2.3超声波探伤:原理、特点及应用 ◎ ○ 7.4.2.4射线探伤:原理、特点及应用 ◎ ○ 7.4.2.5综合探伤及应用 ◎ ○ 7.5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7.5.1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概念及应用 ● ◎ ● ◎ 7.5.2柴油机性能参数分析法及应用 ● ◎ ● ◎ 7.5.3振动分析法及应用 ◎ ◎ ◎ ◎ 7.5.4油液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 ◎ ● ◎ 7.5.5红外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 ○ ○ ○ 7.6修船管理 7.6.1修船的种类和原则 7.6.1.1修船的种类 ● ● ◎ ◎ ○ ○ ◎ ○ ○ 7.6.1.2修船的原则 ● ● ◎ ◎ ○ ○ ◎ ○ ○ 7.6.2修船的组织 7.6.2.1修船的准备工作 ● ● ◎ ◎ ○ ○ ◎ ○ ○ 7.6.2.2修船的组织工作 ● ● ◎ ◎ ○ ○ ◎ ○ ○ 7.6.2.3修船的监督与验收 ● ● ◎ ◎ ○ ○ ◎ ○ ○ 7.6.3坞修工程 7.6.3.1轮机坞修的主要项目 ● ● ◎ ◎ ○ ○ ◎ ○ ○ 7.6.3.2坞修的准备工作 ● ● ◎ ◎ ○ ○ ◎ ○ ○ 7.6.3.3坞修工程的验收 ● ● ◎ ◎ ○ ○ ◎ ○ ○ 7.6.4交船试验 7.6.4.1交验项目 ● ● ◎ ◎ ● ◎ 7.6.4.2系泊试验 ● ● ◎ ◎ ● ◎ 7.6.4.3航行试验 ● ● ◎ ◎ ● ◎ 8. 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 8.1 船舶油料种类及特点 8.1.1 船舶燃油主要特性指标及油品种 类 ● ● ● ● ● ● ● ● ● 8.1.2 润滑油特有的特性指标,润滑油的种类、特点 ● ● ● ● ● ● 8.2 燃油管理 8.2.1 燃油的加装 ● ● ● ● ● ● ● ● ● 8.2.2 燃油的储存和驳运 ● ● ● ● ● ● ● ● ● 8.2.3 燃油的使用管理 ● ● ● ● ● ● ● ● ● 8.3 备件管理 8.3.1 备件的申请 ● ● ● ● ● ● ● ● ● 8.3.2 备件的接收 ● ● ● ● ● ● ● ● ● 8.3.3 备件的保管及使用 ● ● ● ● ● ● ● ● ● 8.4 物料管理 9
8.4.1 物料的申请 ● 8.4.2 物料的接收 ● ● ● 8.4.3 物料的保管及使用 ● ● ● 9机舱资源管理 ● ● 9.1概述 9.1.1 “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 ● ◎ ◎ ○ ○ ● ◎ ○ 9.1.2 “管理”的定义、特点与内涵 ● ● ◎ ◎ ○ ○ ● ◎ ○ 9.1.3 管理的基本职能 9.1.3.1计划与程序 ● ● ◎ ◎ ○ ○ ● ◎ ○ 9.1.3.2组织与协调 ● ● ◎ ◎ ○ ○ ● ◎ ○ 9.1.3.3领导与决策 ● ● ◎ ◎ ○ ○ ● ◎ ○ 9.1.3.4控制 ● ● ◎ ◎ ○ ○ ● ◎ ○ 9.1.4 船舶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与排序 ● ● ◎ ◎ ○ ○ ● ◎ ○ 9.1.5 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 ● ◎ ◎ ○ ○ ● ◎ ○ 9.1.6 机舱资源管理的概念 ● ● ◎ ◎ ○ ○ ● ◎ ○ 9.1.7 机舱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与与排序 ● ● ◎ ◎ ○ ○ ● ◎ ○ 9.1.8 机舱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 ● ◎ ◎ ○ ○ ● ◎ ○ 9.2 组织 9.2.1 船舶与轮机部组织结构 ● ● ◎ ◎ ○ ○ ● ◎ ○ 9.2.2 轮机部组织的原则与作用 ● ● ◎ ◎ ○ ○ ● ◎ ○ 9.2.3 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 ● ● ◎ ◎ ○ ○ ● ◎ ○ 9.3 轮机部团队 9.3.1 成熟班组形成的过程 ● ● ◎ ◎ ○ ○ ● ◎ ○ 9.3.2 团队成员的角色 ● ● ◎ ◎ ○ ○ ● ◎ ○ 9.3.3 团队的作用 ● ● ◎ ◎ ○ ○ ● ◎ ○ 9.3.4 团队成员的作用 ● ● ◎ ◎ ○ ○ ● ◎ ○ 9.3.5 团队工作的三环模式 ● ● ◎ ◎ ○ ○ ● ◎ ○ 9.3.6 优秀团队的特征 ● ● ◎ ◎ ○ ○ ● ◎ ○ 9.3.7 不同环境下班组工作的要点 ● ● ◎ ◎ ○ ○ ● ◎ ○ 9.3.8 对团队人员协调和激励的措施 ● ● ◎ ◎ ○ ○ ● ◎ ○ 9.4人为失误与预防 9.4.1 人为失误 ● ● ◎ ◎ ○ ○ ● ◎ ○ 9.4.2 情景意识 ● ● ◎ ◎ ○ ○ ● ◎ ○ 9.4.3 疲劳与压力 ● ● ◎ ◎ ○ ○ ● ◎ ○ 9.5 通信与沟通 9.5.1 通信及沟通的定义,方式及特点 ● ● ◎ ◎ ○ ○ ● ◎ ○ 9.5.2 有效沟通的原则 ● ● ◎ ◎ ○ ○ ● ◎ ○ 9.5.3 内部沟通与通信的方式及要点 ● ● ◎ ◎ ○ ○ ● ◎ ○ 9.5.4 外部通信的方式及要点 ● ● ◎ ◎ ○ ○ ● ◎ ○ 9.5.5 通信与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措施 ● ● ◎ ◎ ○ ○ ● ◎ ○ 9.6案例分析 9.6.1救生 ● ● ◎ ◎ ◎ ◎ ● ◎ ◎ 9.6.2消防 ● ● ◎ ◎ ◎ ◎ ● ◎ ◎
10
9.6.3堵漏 9.6.4溢油 9.6.5海盗袭击 9.6.6碰撞搁浅 9.6.7恶劣海况 9.6.8 PSC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