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所具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使得其比辛亥革命更具进步意义。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的时代 —五四时代,它是一个开放的、思想多元的时代,这个时代里,中国的文化人得以扬眉吐气,中国的学术界得以健康发展。五四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开启了国人的智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从此中华民族在探索解放自我的方法和方式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一、五四运动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早在1899年,英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在一本叫做《大同学》的译文书中提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他的书中简单地介绍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及其安民救世的思想。后来,20世纪初的时候,留学日欧美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资本资产阶级思想的同时,较多地了解了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之传入中国,而且那些学生编的刊物中间,也有不少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并且赞颂社会主义是“大中至正、尽善尽美、天经地义、万世不易之道”。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中国自己人的著述中出现是在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但是梁启超对社会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中国人现在的程度不足以谈社会主义。在这一段时间之中,中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多处于感性,以孙中山为例,他认为社会主义是“拯救社会疾苦之学说”,但是却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赞成用激烈的革命方式推翻统治阶级消灭剥削,即“师马克思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够完全的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期间,《民报》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介绍,并且首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十个基本要点和资本论的部分内容。辛亥革命之后掀起了一轮宣传社会主义的高潮,但是这一高潮在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之下很快沉寂下来了。
如果说那时的马克思主义还只是一个理论的抽象事物,俄国的十月革命则向世人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可能性,这对于积极寻找出路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找到了良方,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并没有被大多数国人所接受,五四之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不多,国内介绍它的文章很少。
综上所述,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单一,主要靠日本途径,内容零碎,而且掺杂这其他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思想,比如还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激进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当时热衷于社会主义的宣传者虽然对马克思主主义者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做了一定的介绍,却并不信仰,也不是把它作为指导思想,作为观察国家前途命运的工具。但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却为中国的思想界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五
【】
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1 二、五四时期的传播
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
【】
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2
五四运动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大门,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国人大量的翻译,在《晨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报纸上进行传播。其中有一篇就是李大钊著名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虽然其中的部分观点借鉴了日本著名社会主义理论家河上肇《社会问题研究》,
但是李大钊清晰地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要核心,为国人精彩的介绍了马氏学说的要义。
李大钊在这片文章中介绍了:(1)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价值,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2)马克思理论的三部分,社会组织进化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社会主义运动论(3)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现象最为重要,其他事物不可以超越;(4)阶级竞争说,认为许多社会事实都是各个不同的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5)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经济论,一是“余工余值说”,二是“资本集中说”。这篇发表在《新青年》第六卷第5、6号上的马克思主义文章系统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概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明确的把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改造原动地学说”。与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片面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他的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对于当时盛行的改良主义及其实践,如好政府主义、工读主义等,他也曾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转变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尚有不够全面之处,但同时也恰
【】
恰说明李大钊是在审慎地研究和多方面比较、实验之后,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3
五四之后,进口的途径从日本扩大到了俄国和西欧,从西方留学的学生中间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具不完全统计,从五四运动到1923年底,国内报纸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00余篇文章,有40篇是俄文的译文。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如潮流一样涌进中国,而且介绍的内容开始准确丰富,五四之后,马列的原著被引进和翻译。其中在原著的引进中,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专门成立了亢慕义斋,从不同的途径搜集了几十种英、德、日、 法、俄文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这些原版的著作对中国先进分子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十分的有用。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内容总结起来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最主要的历六年观点,与解决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解放以至现实现现代化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的革命和社会发展理论、列宁的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民族殖民地的学说还没有传进中国。所以说,这些内容对于中国这个特殊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已经传入的思想对于中国先进分子实现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选择社会主义,建立共产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现代中国发展的新方向,它所高扬的民主的旗帜,永不褪色。这一运动,更是为中国的思想界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血液。 三、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产生特殊影响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五四前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历史原因可以归结为国际国内的各种背景。这时的中国,国际背景是,爆发了世界第一次大战,十月革命胜利和苏俄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国内环境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下国家的衰败,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无奈。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这一现实赤裸裸的暴露了帝国主义强权、专制,剥削人民的本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阿赫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交换的陈述文,遭到拒绝。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呗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直寄希望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希望建立一个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样的强大的国家,但是这次巴黎和会让中国人彻底丧失了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苏俄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让国人看到了希望,通过社会主义大道民族自救。与此同时,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这与帝国主义在华残暴的剥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对于苏俄的拥护,自然对于社会主义也有了
极大的热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救国的良方。
(2)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展示自己强大的能力创造力,使得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们找到了实现的途径,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的基础。当爱国学生的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的时刻,工人阶级以宏大的历史责任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面,上海有七万人为声援学生运动举行罢工。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市、100多个城市。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第一次显示了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有组织的力量。工人阶级的出现也使得五四运动具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让人们看了夺取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希望的曙光。
(3)五四运动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进行了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逐渐形成了规模,这为共产党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先进青年们接受了无数的思想文化,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托尔斯泰的范劳动主义、工读主义等各种流派接受者中国文人的拣选。中国人是对各种主义进行比较并进行实验之后,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期间,贯穿始终的是先进者对社会现实深沉的理
【】
性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盲从。4中国有思想,有志向的先进者,在不断的比较和实践中反复的斟酌着自己的信仰归宿,最终,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开辟了新的时代。五四运动, 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象征, 它象征着息息不断的民主火炬; 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 象征着热血沸腾的青春。
【】
五四的象征就是新青年的象征。5而它所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更是这个古老民族寻找自我解放和独立,反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由民主主义转社会主义。历史证明这一点是对的,在一代代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奋斗之下,中国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正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快车道上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晶芳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史学集刊2009年3月第二期 【2】刘晶芳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史学集刊2009年3月第二期 【3】龚书铎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求是1999年第8期 【4】龚书铎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求是1999年第8期 【5】胡国胜 五四纪念与五四传播——以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为考察对象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5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第3期( 总第13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