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授课人:梁春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中的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中的形象。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

他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二)字音字形

锦瑟(sè) 弦(xián)柱 惘然(wǎng)

马嵬(wéi )未卜(wèi bǔ) 更(gèng)

宵柝(tuò) 晓筹(chóu) 驻(zhù)马

四纪 九州 沧海 托杜鹃

(三)诗歌分析

1、《锦瑟》解读

(1)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起兴、象征手法

锦瑟的50根弦,象征诗人将近50岁的人生。

(2)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曾留恋的梦境。

用典

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凄凉悲慨,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3)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

佳人红颜命薄?诗人才命相妨?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4)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之前说的那番感慨不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的。

言外之意是,当时已有怅惘之情,而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2、重点探究

探究一: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锦瑟”“蝴蝶”“杜鹃”“珠”和“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 。《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和“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探究二:《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

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2、《马嵬》解读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妃死。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用典、对比。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否定了这虚妄之说。而“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调。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对比手法。

逃难生活很不安适,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

“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

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对比

用“此日”即杨贵妃的死日对比唐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对比“六军同驻马”的军队哗变。

玄宗当年七夕和杨妃“密相誓心”的时候,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是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的。可是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这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比

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而普通百姓却能保住妻子莫愁。

2、重点探究

探究一: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既有犀利的讽刺,又有同情哀怜。

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以唐玄宗时的藩镇之乱讽作者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探究二:如何理解本诗的章法结构?

倒叙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探究三:对偶句式

中间两联,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

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

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五、课后作业

对于《锦瑟》这首诗,你有什么看法,试写一篇小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