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林黛玉

走进林黛玉

来源:爱go旅游网
走进林黛玉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我已讲过两次了,但是关于林黛玉似乎还留有很多问题。我们也并非真正感受到她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说仍然无法真正读懂她,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真实状态。 林黛玉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们不说别的,单单一个“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我们就难以把握,如果是真实在眼前站着这样一个人,我们恐怕也只能看出弯弯的眉毛和明亮的眼睛。这里的“似蹙非蹙”和“似喜非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是否有蹙是否有喜?又为何而蹙为何而喜?这是她的一种常态还是在宝玉前才有的一种偶然状态?我们能否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状态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些都是无法分析的,只能是努力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但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感受和想象得到的。

这篇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匠心独运的。大部分人物都是通过林黛玉的观察来写,而对于林黛玉的主要形象和情感特征,作者没有在她出场时写,也没有透过贾母、邢夫人、王夫人、三姐妹和王熙凤的观察来写,而是通过贾宝玉的观察来写。林黛玉在不同的眼中是有不同的特点的。众人眼里的林黛玉是孤弱多病的,在王熙凤看来是标致的,而只有在贾宝玉那里,才能看出感情,看出似蹙非蹙,看出似喜非喜。按常理,当一个人可以很感受、理解和把握一个异性瞬间的心理状态和细微的性格情绪时,就会很容易地产生真正的爱情,因为这是一种无法名状的深层的心理的沟通,宝黛二人见面后对于对方的描绘便是这种沟通的一种体现。其实即使作者不写他们一见面后的似曾相识,只凭他们之间在对方眼中的形象和感受,我们也有理由推断后来两人的情感发展方向。

可是林黛玉为什么会“似蹙非蹙”、“似喜非喜”呢?这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我们是否可以真正感受、理解和把握那种状态呢?当然,如果非要把这种表情归结为多愁善感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这就太粗鲁了,是对这种纯洁情绪的亵渎。

对于这种心理状态,似乎曾经有过不是很真切的印象,记得歌手孙悦早期的一张照片与这种状态极为的相似。尽管有这种印象,但我也实在无法准确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只能勉强地作出连自己都不愿相信的解释。感觉起来,“似蹙非蹙”和“似喜非喜”应该是在“愁”和“喜”之间,而这种“愁”和“喜”应该是先天的、莫名其妙的,但又是有缘由的,缘由的内容应该是不为人所知的,至少当事人是不明确的,但又是真实存在的。我一向认为,对于心理,特别是情绪和情感,往往是无法理性推断而只能努力地去感受,并且这种感受应该是个性化的,带有感受者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就好比众人无法准确把握林黛玉的心理特征而只有贾宝

玉可以真实感受到一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