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原文:
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龏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翻译:
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试题:2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翻译:
众将领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完事后,都表示庆贺。顺便问韩信说:“兵法上说:‘(布阵)应右面背靠山陵,前面凭借水泽做障碍。’现在将军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击败赵军后聚餐。’我们都不服气。但是,竟然因此而打了胜仗。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在兵法上说过的,不过各位没有察觉罢了。兵法上不是这样说吗:‘陷入险地却能逃生,置身绝境却能活命’?况且,我平常不能抚慰军队将士。这就是通常说的驱赶集市上的人去作战一样,当时的情势非得把他们安置在险地绝境、让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不可,要是给他们一条生路,就都逃走了,难道还能用他们作战吗?”
试题:3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
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原文:
平公①射鴳②,不死,使竖③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④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⑤射兕⑥于徒林,殪⑦,以为大甲,以封于晋⑧。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⑨,乃趣⑩赦之。
——《国语·晋语》
注:①平公,晋悼公之子彪。②鴳,鸟名,鹌鹑一类,又名鴳雀,体小。③竖,内竖,宫内小臣。④叔向,各羊舌肸,晋大夫。⑤唐叔,唐叔虞,周武王之子,封邑于唐。⑥兕,雌的犀牛。⑦殪,射杀、杀死。⑧
唐叔射杀兕后,显出才艺,封爵为侯,因地处今山西,也称晋侯。后来,叔虞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⑨忸怩,惭愧。⑩趣,着急,赶快。
翻译:
晋平公射鴳雀,没有一箭射死。他叫身边的小臣襄赶去捕捉,没有捕着。平公怒了,把襄拘拿,还要杀他。叔向听到了。晚间,平公告诉他射鴳的事情,叔向说:“你一定要杀了襄。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里猎射犀牛,一箭射死,把犀皮做了铠甲。因为他的才艺,被成王封爵为晋侯。现在,你射一只小雀,没有射死,又捕捉不得,实在是宣扬你的无用了。你得赶紧杀了襄,切不可声张出去。”平公当然听出叔向在说什么,感到惭愧,忙着去赦免了襄。
试题:3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
原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翻译:
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试题:3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
原文: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翻译: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试题:3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曰使齐人传之曰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把可得矣引而置之荘嶽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腾文公下》)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翻译: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试题:3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韩非?说难》)
原文: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翻译: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使他快意。就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试题:3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亡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
原文: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 寒,富贵则流
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翻译: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试题:3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怀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汉之嗟汉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啃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
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 《毛诗?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翻译:
试题:3
、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减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所以减也 (《荀子?臣道》)
原文:
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翻译:
试题:3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讲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即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
古语兴今殊别其问轻重清犹未可晓加以内言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而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颜氏家训?音辞》)
原文: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着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
翻译:
五、给下面几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人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2.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注:①逆旅:客舍,旅馆。 ②小子:男仆。 ③行(xìng):品行,操行。
3.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 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史 记•齐太公世家》) 注:①西伯:即周文王。②彨(chi):同“螭”,兽名,传说为无角之龙。③太公:指姜太公吕尚。④先君太公:指周文王的父亲季历。 4.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日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 《汉书•酷吏传•郅都传》 5.太史公曰传曰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膠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7.善为上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下之极 《老子•六十八章》
8.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 而致千里士或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斥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书•武帝纪》 9.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子入见立有间公问怪哉雨雪三日而天
不寒晏子对曰天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0.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比五之所以无敌也 《史记•李斯列传》
11.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曰君惠缴福于敝邑亡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
12、齐侯曰以此众战准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14.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也好即札录之录讫乃朗读十遍粘之壁间每日必二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贴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中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得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隔时日便成枵腹不如奈之约取而实得 《退庵随笔》
15.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嘉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垢病嘻异哉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不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7、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矣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18.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宠涓于此树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9.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令无有代其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左传•成公二年》
20.景公过晏子日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拜而辞日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韩非子•难二》
21、齐大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揖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之闻之曰去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
22、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 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3、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跽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解字叙》
24、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其谁不知公辞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5、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通辞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土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26.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人中射之土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土中射之土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明人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楚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