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ricl-economy I区域经济 浙江省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田甜 陆胤 赵茵茵 郝飞麟 许晓路 浙江树人大学 31 0000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2012C251 04。 摘要: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介绍了生态经济的基本 概念及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并以浙江省为例,从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 法制保障体制、切实推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方面分析了全省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浙 江省作为最早的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实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将对其他省市起到重要的借 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浙江省 要》(1996~2050年)。浙江省作为最早的一批的生态省建设试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思 点,经过第一、第二阶段(2003 20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经 想出现于8O年代中期,源于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忧思。早 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生态环境 在20世纪初期,英国城市规划学家Edward Howard就提出了现 状况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 1年浙江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更 代生态城市思想的雏形一一田园城市理论。l971年联合国教科又 加明确和具体了这一思路,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 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网计划”的研究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 创新强省”为总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文化,不 尤尼斯基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1992年6月 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浙江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观 面临资源与环境压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经济发展方式向 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全球有许多城市,如德国的Erlangen 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良好契机。 市、美国的华盛顿和克利大兰等一大批国外城市都进行了城市生 态系统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这些西方发达国家起点较高, 二、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加入WTO后,一、二、三产业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 倾向于从资源再生、新能源、生态补偿机制着手,逐步解决可持 无疑要求我们采取许多应变措 续发展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4年3月我国出台了《中国 是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就是要变全面赶超战略为比较优势战略,深入 21世纪议程》,这是世界上贯彻实施《21世纪议程》第一部国家 施,其中重要一点,分析浙江省各地的比较优势,发挥各自的特色。因此,走生态经 级行动计划。1995年原国家环保局决定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生 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 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生态省既符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 一 引言 便游客,以此发挥文化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制保障;而设施配套+科学营销+防范应危机制是武陵山片区两大 随着休闲时代和体验经济的到来,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 产业融合发展的防范机制保障。这四大机制共同构成了片区两大 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人们外出旅游需求还会逐步提升,且市场前景 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体系图。四 参考文献 [1]尹华光.旅游文化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 【21尹华光.武陵山区旅游开发中凸现的问题及其战略选择【J1.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6)[3]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 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 1(4) 非常广阔。若想推动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深入进行,今 后设施配套还不够,还需重视市场开发,对片区进行系统深入科学 的营销,客源增长就必然会有一个崭新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减免文化旅游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 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序进行,构建和完善预测预警 机制乃是游客的心声,时代的呼唤。因为游客的安全和满意不仅 直接关系着武陵山片区的形象,更关乎片区这两大产业融合的顺 利进展。为此,片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进一步完善工作 作者简介:1姚云贵,男,1 985年2-月出生于河南尉氏,吉首大学旅游与 机制;二是加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三加强宣传,尤其是景区景 管理工程学院201 2级研究生, 点,强化游客的减灾意识;四是片区应改进应急应难手段,减少旅 、游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片区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四大机制的关系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政府规划+合作协调+ 形象设计机制、经济增长+资本准入+环境保护机制和设施配套+ 科学营销+防范应危机制四者之间层层递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2、尹华光,男,1 964年1 0月出生于湖南洞口,吉首大学旅游与 管理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经济与 旅游教育。 相互促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是武陵山片区两大 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机制保障;政府规划+合作协调+形象设计机 制是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机制保障;经济增长+资 本准人+环境保护机制是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机 11斗 现代商业MODEAN BUSlNESS 区域经济I District economy 要,又符合浙江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优势,也是帮助浙江中小企 共生机制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扩 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 张力,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依靠供应链管理促 从第~产业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进入战略性调整 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及竞争优势:合作使中小企业发挥集聚经济效 的新阶段。浙江省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省,但是在一些经 应,弥补了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而竞争则促进了企业的技 济作物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常山胡柚、塘西的枇杷、黄岩 术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从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 蜜桔等等。这次调整是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 种创新激励。浙江有着众多中小企业,通过这种集群式供应链 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 系统的协同管理,使之可以与大企业进行的抗衡,促进经济良性循 一加农民收入。 环发展。 从第二产业看,发展生态环保型企业是国家产业政策的要 (2)高效优质,建设环保型生态农业 求。国家已对污染型工业企业采取了关、停、转、达标排放等限 制手段。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容易得到国 第一,坚持规划引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鼓 励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 家的支持并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浙江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不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终将面临淘汰。因此,以建立生态经济为 契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实现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 级的迫切需要。 第三产业一直在浙江省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更应保持 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如果不自始至终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最 终旅游业也难以为继。浙江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保护并优化生态 环境是发展旅游的生命线。其次,新兴服务业在浙江得到了蓬勃 的发展,给浙江经济带来新的动力。新兴服务业的未来发展应基 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走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产业发展 协调一致的道路,才能促进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浙江省生态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浙江省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机制 从价值理念来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经济效益衡量模式,强调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指标选取来看,以正式 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进行切入,其中正式制度包括环境保 护制度、资源合理利用制度、污染治理制度、物资循环利用制度 四个方面,非正式制度包括人们日常经济行为、社会发展水平、 人居环境质量水平等有关的衡量指标,从指标权重计算来看,从目 标层A(生态市建设评价)、评价因素层B(经济发展B1、环境保护 B2、社会进步B3)、指标因素层C(即选取的具体指标)三个层次 各自打分,给出相对重要程度的排序,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三 层次指标的计算方法,利用加权求和法进行逐级计算。只有建立 更为系统和完善评价机制,才能更合理有效的推进浙江生态省的 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体制。 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根据浙江省的实际需 要,在实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立法,重 点制定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清洁生 产、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 章。 强化行政执法,建立健全部门执法责任制;强化对建设项目 立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 况的监督;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并发挥 新闻媒介和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切实推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并且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这种增长方式必定会走到尽头。集约型经济 增长方式是基于技术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来实现 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单个企业必须与集群内的其它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基于内部 农业产业;第二,坚持科技创新,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的突破。 依靠 科技、组织实施好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农产品认证、农产品 安全生产等重点项目,围绕浙江省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重点建设 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浙江生态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发展生态服务业。 推进和优化各类服务业,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 服务环境保护,强化环境保护,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服 务体系。 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降低商贸 流通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量;加强对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和商业垃圾的处理,提高商用“三废”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水平。 控制高耗水、高耗能的洗浴业、洗车业、洗染业等增长 速度,建立与水资源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生产经营 体系。 (4)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目前 浙江省循环经济科技发展相对缓慢。浙江省应全面深化循环经济 试点省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由政府牵头,逐步 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利用再生资源技术提供帮 助,引导再生资源市场发育,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行清 洁生产,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不同产业之间横向联合,促 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结论 改革开放3O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从建国初的l2%达到 46.6%,伴随而来的城市生态问题IEI益严重,亟待解决。建立生态 省的目标不仅仅是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使得整 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更要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理念,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追求高效、高质、零废或少废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省市的生态化 发展。这不仅能为浙江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标杆作 用,也对全国的城市生态化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固 参考文献 【1】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城市规 划,2001,25(1):55—46. [2】张云云,朱玉利.中国生态省建设研究及思考.经济研究导 刊,2009,1 6(54):1 51—1 52. [5】张军.积极探索以生态文明促科学发展的新路一一浙江推 进生态省建设综述.今日浙江,201 0,1 1:1 2—1 6. [4】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 2—11—1 4.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