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临床·评价空腹和餐后服用两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生物等效性
卜海涛,陈新洋
(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 研究空腹和餐后服用两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
月志愿参与研究的男性受试者80位,随机分为空腹A组,空腹B组,餐后A组与餐后B组四组,各20位,给予空腹A组及餐后A组口服受试剂75 mg;空腹B组及餐后B组口服参比试剂75 mg;观察血药浓度及不同试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者tmax及空腹、餐后组内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餐后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空腹(P<0.05);受试剂Cmax、AUC0-8h、AUC0-∞90%CI位于参比剂相应区间内。结论 两种试剂吸收程度、峰浓度时间、峰浓度及代谢速度无明显差异,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11.091
本文引用格式:卜海涛,陈新洋.评价空腹和餐后服用两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生物等效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120-121.
0 引言
硫酸氢氯吡格雷为血小板凝聚抑制剂,通过干扰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对糖蛋白GPIIIb/IIIa复合物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1],进而抑制血小板凝聚;硫酸氢氯吡格雷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被应用在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中则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硫酸氢氯吡格雷用药后,测定血药浓度变化,分析不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药代动力特征,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报道如下。
力学参数,对比两种药剂生物等效性。受试剂90%CI位于参比剂参数的80%-125%范围表示具有生物等效性。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数转换AUC0-t、AUC0-∞、Cmax后,经多因素多变量分析,双向单侧t检验计算90%置信区间(CI),tmax使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对比。空腹A组与空腹B组比较、餐后A组餐后B组比较,各时期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餐后A组相比空腹A,餐后B组相比餐后A组各时期血药浓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1。
3 h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招募志愿受试者80位,分为空腹组(空腹A组、空腹B组)与餐后组(餐后A组、餐后B组);其中空腹A组20例,年龄18.6-42.8岁,
组别空腹A组空腹B组餐后A组餐后B组
0.5 h1156.58±26.69
*#
表1 各时期血药浓度对比(±s)
1 h14.65±124.2918.49±123.57#58.69±985.48*59.15±978.69
8 h
*#
768.47±96.51138.65±21.30*#142.29±22.61#361.67±62.28*360.91±62.07
1158.36±26.97#3402.±236.94*3398.48±235.69
771.58±97.67#2137.97±268.09*2141.65±270.68
注:*表示A组与B组对比,P>0.05;#表示空腹与餐后对比,P<0.05。
平均(28.67±3.68)岁。空腹B组20例,年龄18.7-42.7岁,平均(29.35±3.56)岁;餐后A组20例,年龄18.1-45.6岁,平均(29.34±4.05)岁。餐后B组20例,年龄18.2-43.6岁,平均(29.67±3.97)岁,对比各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我市人民医院提高检查,未见疾病症状,均为体格健康者;并在实验前15 d内,为服用任何药物。1.2 方法。空腹组用药:指导受试者禁食8 h后(或过夜),给予空腹A组口服受试制剂1片(75 mg),并给予空腹B组口服参比试剂1片(75 mg)。餐后组用药:受检设禁食超过8 h后,指导受试者进食高脂餐,并于进食后30-60 min,给予受试者口服参比试剂一片(75 mg);随后分别在受试者用药后0.5 h、1 h、3 h及8 h采集3 mL静脉血,设置高速离心机转速3500 r/min,离心半径5 cm,离心时间调至10 min,分离血浆;整个离心过程需在完全避光环境中完成,并置于-70℃环境中保存。
1.3 观察指标。检测受检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血浆中血药浓度,并通过DAS2.0分析受检者血药浓度数据,计算药代动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2.2 各组药动学参数对比。通过DAS2.0计算受检者药动学
参数,tmax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评价生物等效性。空腹及餐前两种药剂均等效(受试剂90%CI位于80%-125%区间)见表3。
3 讨论
氯吡格雷在人体中的代谢广泛,且速度迅速,可借助脂酶介导,经水解代谢为氯吡格雷酸并对血小板凝聚有着强烈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但其实际用药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2]。
由于人体内氯吡格雷含量极少,而代谢产物氯吡格雷酸浓度较高,因此需要通过分析氯吡格雷酸水平研究不同制剂生物等效性[3]。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健康者空腹、餐后不同状态进行不同制剂用药,发现同种状态(空腹或餐后)中,不同制剂的吸收程度、吸收速度、峰值浓度峰浓度时间等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制剂间具有明显生物等效性;但餐后用药相比空腹用药,其AUC及Cmax明显提升,高于空腹组3倍左右,且tmax出现少量延迟,因此,饱食度将极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1期
表2 药动学参数对比(±s)
药动学参数t1/2(h)tmax(h)Cmax(Pg/mL)AUC0-8hAUC0-∞
空腹A组4.03±2.340.84±0.34a1511.24±665.582721.±5.252862.15±961.37
空腹B组4.04±2.450.75±0.321508.86±659.172859.27±98247.3105.29±1135.29
餐后A组5.78±1.261.52±0.71a5221.65±1268.2411024.58±3865.4911274.26±4102.27
餐后B组5.49±1.391.56±0.735518.24±1232.5711298.45±3685.3711486.17±3578.56
121
注:a表示A组与B组比较(P>0.05)。
表3 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
药动学参数
AUC0-8 h
空腹
AUC0-∞CmaxAUC0-8h
餐后
AUC0-∞Cmax
低测值(tL)
2.7812.7923.5284.1184.1212.981
高测值(tL)
2.3512.4693.9085.8095.8413.361
几何平均值101.85102.0199.25.56.18.26
P0.001-0.0150.002-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
90%CI87.6-117.487.4-116.1.1-114.388.7-104.3.2-103.587.6-109.8
程度影响氯吡格雷的吸收、代谢程度 ,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两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餐后用药将大幅提升Cmax及AUC,少量延长tmax,餐食对氯吡格雷的吸收、代谢具有极大影响。
[1] 陈旭,谢荟茹,张勇,等.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餐后人体生物等效
性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1):75-78.
[2] 李丽芳.进口和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
栓形成事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5-6.
[3] 雷吉娜.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83-84.
参考文献
(上接第118页)
托伐他汀钙片主要是由具有胆固醇缓解功能的阿托伐他汀钙和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的氨氯地平两种药物合成,其中氨氯地平主是一种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多余的钙离子,使患者的的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得到有效的治疗,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还原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胆固醇的产生,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5-6],因此,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使患者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得到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通过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以后,能够有效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因此,该药物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莉,徐志勇,禹颖,等.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
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03):302-305.
[2] 邹文生,颜刚,李京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
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6):16-17+19.[3] 陆首玲,涂娟,倪爱霞.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
冠心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94-95+98.[4] 李京倡.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
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174-176.
[5] 吕从欢,刘瑜.麝香保心丸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
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119-120.[6] 田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
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19-120.
(上接第119页)
究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4.4%,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不接受盐酸氨溴索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41.0%和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并且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更短,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P<0.05。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更快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8):62-63+84.[3] 赵昱.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100-101.
[4] 薛梅.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J].河北医学,2014(11):1907-1909.
[5] 孟庆祝.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安全性及可行
性[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43):203-203.
[6] 罗欢.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29-31.
[7] 李保锋.盐酸氨溴索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
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10-2911.[8] 叶茂.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793-793.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参考文献
[1] 钱嘉莉.小儿肺炎患儿行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3):332-333.
[2] 陈练,董杨颖,汤韶斌,等.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