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赖国威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兰陵学校
摘
要
广东·深圳518000)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建立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相当关
键的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G621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现阶段,关于教育公平性、全面性、创新性等问题获得了
广泛关注,教师不能仅仅是教育的施行者,还应当是教育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对此,各小学应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在工作中全面贯彻德育教育,推动小学生实现文化、体育、艺术等多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1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1.1缺少创新意识
从当前情况看,不少小学所实施的德育工作都滞留于表面,并没有对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德育属于一门非性课程,教师需要从整体入手,将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构建起相对稳定的教育系统。但是不少教师对此仍然缺乏相应的认知,依旧在课堂上采用空泛的理论展开教学,其目的性不够明确,同时也不具备创新精神。比如,有的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重点放在德育活动的表面规模上,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却没有收获到应有的效果。这便是由于活动组织者思维趋于传统,没有站在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当将其和学校的特色衔接起来,把德育教育同艺术教育相整合。比如某学校开展文化建设,在校内设置道德文化墙,打造浓郁的道德文化氛围等。
1.2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目前,还有的教师难以从之前的教学模式中转换过来,仍然以自己的课程为主。在这些教师眼中,还是认为学生的文化课程是最重要的,甚至以学生的最终文化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自身素养。而当前小学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几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极少有时间再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德育工作在现实中很难真正落实。即便教师开展了德育教育,学生也没有时间真切体会,使德育教育促进自己的素质提升。这便使得德育教育的本质变得抽象,因此也就更容易让教育工作者忽视,形成死循环模式,难以得到创新。并且有的教育工作者对小学德育教育认识不足,忽视其重要性,认为这是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工作,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1.3缺少指导与实践
虽然我国已经在广泛弘扬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过程中很难找到确切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使得不少教师不清楚怎样发掘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有的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知识灌输,没有注重实践的融入。就德育教育本身而言,其是一种和个人性格关系紧密的学科。假如没有重视创新,而是一概而论,采取文化课的教学方式,就很难体现出新课标的教学意义。对此,教师必须要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眼下面对的困境,以实现德育工作开展的初衷,强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指导。
2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方法2.1创新并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工作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就必须体现出时代特色,
并且与时俱进。对此,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改革德育工作内容,并对其内涵进行丰富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及社会道德教育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养成无私奉献、自强、奋勇拼搏的精神。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校园文化月”、“道德品质月”等,对德育工作进行宣传。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生命主题教育,使小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确保其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拾金不昧等,将这些小事融入德育教育中,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德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导入一些案例,比如社会热点、经济发展趋势等,以这类创新的题材制定德育教育计划,丰富教育的内涵。
2.2尊重并关爱生命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而小学则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并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对学生加以引导,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其能够较好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获得尊重与关爱后,能够建立起较为清晰的是非观,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一旦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与行为能够获得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其自信心就会得以提升,并对教师建立起信任,从而更加愿意倾听教师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这时教师就应当把握好机会,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做人的道理及原则,帮助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表现机会,让其享受到被尊重与关爱的感觉。
3结束语
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其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掌握德育的相关知识。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德育工作进行。要创新并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尊重并关爱生命,同时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校内营造出理想的德育氛围,从而达成德育教育的最初目标,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浅谈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339.
[2]马庆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N].发展导报,2015-04-03028.
[3]鹿金兰.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N].发展导报,2015-11-13028.
[4]勾华.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3(14):174.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0期/7月(中)—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