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期 2008年6月 林业调查规划 Vol_33 N0.3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Jun.2008 广东省天然林研究的必要性及要点概述 李志洪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开展广东省天然林研究的目的是充分掌握不同天然林群落类型的自然分布规律和群落内部的物种结构、种 间关系,破解其“自然密码”,为师法自然,进行生态公益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论述了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可以提供 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天然林研究;师法自然,生态林建设;广东省 中mS ̄-N:¥718.5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08)03—0058—03 The Necessity and Essentials of the Study on Natural Forest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 Zhi—hong (Guangd0ng Institute 0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Guangzhou Guangdong 5 10520,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s of natural forest study are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law,spe‘ cies structure inside communities, inte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translation of natural code of different natural communitv tvpes on one hand;to provide scientiic basifs for ecological non—commercial forest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methodology,content and major available a— chievements of the study. Key words:study on natural forest;respect to the nature;ecological forest construction;Guangdong province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环境的好坏, 森林的生态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广东地处岭南山 区,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森林的质量和 功能对生态大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 公益林已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使生态 林建设达到预期的目的,“师法自然”是条必走的科 收稿日期:2008一O1-21 作者简介:李志洪(1965一),男,广东梅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5.2系统误差分析 用以在延边地区范围内快速准确地估测天然赤松的 树高及林分平均高. 参考文献: 胸径与树高的回归方程系统误差为0.014 9%, 表明天然赤松模型总体精度极高,且各径阶系统偏 差均小于±5%. 6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赤松胸径与树高的最佳相 关模型为H=16.987 8 e 佃,相关系数r= 0.982 6,系统误差Se=0.014 9%,远小于±5%,总 [1]柳明来,张芬玲.黄龙山林区主要树种的树高与胸径关 系的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2(2):44-48. [2]向志民,何敏.几种落叶松生长规律及其树高与胸径问 关系的研究[J 林业科技,1999(1):10—12. [3]王利,丰震,白世红,等.麻栎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 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5(4):33—34. 体精度极高,且各径阶系统误差均在±5%以内.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李志洪:广东省天然林研究的必要性及要点概述 ・59・ 学捷径.因为天然林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下,经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了具有高度的适应 性、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高效性的森林群落,因 而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天然林的自然分布规律,为 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稳 定性、可持续性、生态功能高层次性的接近自然生态 森林. 2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提高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科技水平的需要 破解森林群落的物种结构、种问关系的“自然密码” 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建成的生态公益林具有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高效,接近天然林结构. 1开展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前,广东经济社会落后,工业基础薄 弱,基本上属于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特别是森 林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对社会发展影 响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但不会提出保护生态环境, 而且还为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天然林.在倡 导发展橡胶、发展人工用材林、发展农业(开荒造 林)的过程中,大量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高效的天 然林被砍伐,被大批树种单一、生态功能不高的人工 杉木林、松林、橡胶林、桉树林、相思林所代替,使天 然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生态功能作用大为降 低.由于天然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 的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还可常年通行中、小船只 的中、小河流,现已基本断航,连北江这样重要的河 流也经常出现季节性断航. 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 不到30年的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从1878年的 185.85亿元增至2006年的2 604.47亿元,已从一个 不发达的农业省发展成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大 省,珠三角被誉为“世界工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给生态环境带来建设性的破坏,工业的发展,城市 的扩大,土地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来的自然地貌, 并挤占林地.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大气污染, 降低了空气质量,加重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压力. 森林是广东省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生态安 全功能主要体现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吸碳放氧、维护大气碳氧平衡等.广东经济社会能否 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生态系统不断优化的支持,但据 最近一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全省乔木林按优势树 种分,生态功能比较高的阔叶树面积只占7.22%、 蓄积只占7.96%,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仅有42.7 m /hm .从统计数字可看出,全省森林仍以低产、 低质、低效的人工纯林为主,森林的生态功能难以适 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以生态建设 为中心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林业的建设任务,尤 其要把界定的360.2万hm 生态公益林改造为具 天然林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经过 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具 有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种间依存共生性、生态 功能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群落,这样的森林 群落又是相应森林动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载体,彼 此相生相克,共荣共存.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是生 态建设必走的科学捷径.为此,有计划地对广东省现 存的天然林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中 找出不同森林群落的自然分布规律和破解其内部物 种结构、组成比例、相互关系的“密码”,为生态林的 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2.2解决生态林建设树种科学选择与配置的需要 天然森林群落是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物种 十分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组成物种经过长期的自然 选择,彼此之间各自占据一定面积的生存空间,形成 了一个物种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生机勃勃、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群体.要在生态林的建设过程中解决好 科学选择树种、结构比例、配置方式等问题,就必须 研究天然森林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 2.3提高生态林建设成效的需要 为确保在生态环境安全方面支撑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已为广东省各级政府 所重视.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珠三角地区,10年 前中山、深圳、南海等市(区)已开始重视生态林的 改造建设,把生态林的改造建设纳入各年度政府投 资的基础建设范畴.深圳市政府2006年12月更做 出争取在2年时间内把全市7 027 hm 生态功能低 下的林分全面改造,项目总投资达2.43亿元.但是, 生态林的改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态建设工程,如 果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即使有了建设资金的保证, 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由于过去对天然林的分布、 物种结构、种间关系等自然规律全面深入的调查研 究不够,只能乱点“鸳鸯谱”式地随便选择几个乡土 知名树种进行造林改造,无疑是难以营造出近自然 的高效生态林的. 2.4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 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将对生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1992年广东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0・ 林业调查规划 第33卷 国内率先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界定优质高效生态公 益林面积360.2万hm。。从最近二类调查统计资料 反映,在全省现有乔木林中只有不到10%的林分属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天 然林和天然次生林,有90%多的林分为树种单一、 生态功能不高的人工纯林,因此,生态林的改造任务 十分艰巨.随着生态林建设从珠三角及沿海经济发 达、自然条件相对单纯地区向生态安全重点的中、北 部推进,自然地貌更为复杂,天然森林群落类型更为 多种多样,生态林建设技术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尽快 对现存不多的天然林开展调查研究,未雨绸缪,提前 作好科技上的准备. 2.5广东省天然林现已残存不多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原生森林群落已大部分 遭到破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项目具有抢救 性质.残存下来的天然林进一步遭到破坏,原生森林 的分布结构规律将无迹可寻.如在广东惟一属热带 地区的雷州半岛上自然分布的北热带季雨林,经过 农垦开发,种植桉树之后已无迹可寻了.在沿海及南 部丘陵台地分布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也仅 存零星分布于村庄周边的“风水林”,从中尚可大概 了解其自然分布、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结构情况。 3研究方法和内容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保存最好、最有代表 性的林分设立面积不少于0。1 hm。的标准地,在标 准地内进行树木的定位和各专业的调查. (1)森林生境调查 调查记载森林所在的地理位置(水平位置、海 拔高度)、自然地貌、周边情况等; (2)森林资源调查 对标准地的林木进行全林检尺,分别测定树种 的胸高直径、树高、所处林层阶位,并计算各树种的 蓄积量; (3)森林植物调查 分别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调查其物种结构数 量、分布、生长健康情况,天然更新情况等; (4)森林动物调查 通过对林内动物活动足迹、粪便的调查,或通过 访问了解动物的种类、活动的频繁程度,以分析森林 植物与动物相互的依存共生关系; (5)森林枯落物调查 在标准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方设一个1 ial×1 ial 样方,调查枯落物的厚度、数量,以了解森林对土壤 养分吸收与归还的情况和枯落层的储水功能; (6)土壤调查 通过剖面调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物理性状 和土壤生物活动情况;采集土壤样本化验分析土壤 的理化性质和养分情况、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种 类、组成及其对森林生长的相互关系. 4可以提供的主要成果及其应用 4.1研究可以提供的主要成果 (1)广东天然林群落类型划分的依据、标准和 方法,划分的结果和分布规律,编绘广东天然林分布 区域图; (2)不同天然林群落类型的树种(植物)构成、 比例规律,种间关系(水平、空间)分析,不同树木 (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分析; (3)不同类型天然林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吸 碳放氧、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分析与评价; (4)森林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系统与林木生 长关系的分析; (5)天然林各树种天然更新方法、能力的研究 分析; (6)小气候生态环境条件对天然林分布影响的 分析; (7)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依存、 共生关系的分析。 4.2研究成果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生态林建设提供师法 自然的依据,用人工方法促进接近自然、生态高效的 森林群落的恢复.故此,在对各种森林自然群落深入 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 的生态林建设模式,科学地解决树种的选择、结构配 置比例,科学整地、施肥和抚育管理等问题,最终建 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最大限 度地发挥生态公益林在维护生态安全、支持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07年广东 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广东省植物研究所.广东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6. [3]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 森林生态状况调查报告(2003—2005)『R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