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病证型药用方剂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DOC
.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DOC
.
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清静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DOC
.
经行头痛:通林珍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采金菊 风寒:荆穗四物汤 风热:桑菊饮 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趁痛补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经行浮肿:淤八肾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DOC
.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归营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香橘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 1〕肾虚:寿胎丸
DOC
.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石桂英固气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武术天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到柏林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生命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
DOC
.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宁化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缺乳:通漏下
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 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香附黄肾
DOC
.
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五仙活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 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 1〕肾虚: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柏地龙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DOC
.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龙阳 热毒:龙胆泻肝汤 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补中元
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
㈠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方剂索引:
1.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柏母弟要服青皮〕 2.两地汤:二地要卖生胶。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桃花乡穷,连弟要生母饿归。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
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黄子三弟教龟母炒藕炭。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
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敌人归还姜叔。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顺经汤:京母归地服沙药。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 车前子.黑芥穗
DOC
.
8.止带方:二苓子要黄因牛子携母。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 黄柏.栀子.牛膝
9.寿胎丸:土姣继续。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黄芩.黄柏.甘草
10.天仙藤散:##草皮白,二林想写乌藤瓜。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
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11.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八珍穿鹿狗肚。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14.启宫丸: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 15.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鹤虱.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
2〕蛇床子散: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苍附导痰丸: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
归肾丸: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二仙汤:二仙母白天归。
温经汤:〔良方〕母牛炒贵鹅,人当要穷。 举元煎:黄麻人炒叔。 寿胎丸:土姣继续。 胎元饮:二伯归地炒人肚皮。
DOC
.
保元煎:二黄二弟要断药草。
㈡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
DO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