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信息加工概述
[设计意图]
由于“概述”这样的内容比较难讲,既零乱又枯燥,也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教学设计以传统的讲述法为主,但是在教学环节上却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考究,把信息加工的需求与过程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了揭示,引导学生一步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该教学设计在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灵活、实用的练习题,这对于知识的巩固与学习效果的检测都是非常有益的.(编者按) [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这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一个概括,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还可以结合第一章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来帮助学生理解.
2.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理解手工加工与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把握信息加工三种形态及其各自的适应范围。 教学内容
1.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分析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理解手工加工信息和利用计算机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加工信息的异同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课时:1课时 [设计亮点]
把每一个加工的概念细化,并在每一个阶段给出相应的实例化练习题。 [教学流程]
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⑴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序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信息。另外说法: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使其具有可用性.
⑵为什么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呢? ⑶信息加工涉及的内容
¤分类:对零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整理归并,使其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可以按时间、空间(地理)、事件、问题、目的和要求等标准来进行分类。
¤比较: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鉴别和判断出信息的价值、时效性,达到去粗取精,提高信息质量的目的。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综合: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对各种零散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从而使原始信息升华、繁值,成为更加有用的信息.
¤研究:信息加工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根据,从而形成有科学价值的新概念、新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
¤编制:对加工过的信息整理成易于理解,易于阅读的新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编目和索引,以便信息利用者方便地提取和利用。 练习:
1.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经历了25个朝代,若把这25个朝代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最好按( )标准划分。
A.时间 B.空间 C.事件 D.问题 E.目的 F.要求
2.“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是信息加工的( )环节。 A.编制 B.综合 C.分类 D.研究 E.比较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例: 练习:
裁判员政权对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排名,这是信息加工的()环节,然后把结果送到广播员处,广播员播出成绩,这是( )环节. A.记录信息 B.加工信息 C.发布信息 D.存储信息 3.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手工加工处理技术特点: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因此被人们广泛采用。
缺点:繁锁、容易出错、费时 方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⑴划记法:利用点线符号,对数目进行计算和分组的一种汇总方法 ⑵抄录法:原始材料à整理表à统计表
⑶折叠法:在汇总时,将全部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折在边上,按一定顺序叠放整齐,然后进行加总计算.
⑷卡片法:将每个调查单位的有关资料都摘录到一张卡片,然后利用卡片进行分组,计算和汇总。 练习:
高二(1)班和高一(3)班进行篮球比赛,记分员在地板上画了许多“正”号,这是手工处理的( )方法。 A.抄录法 B.划记法 C.卡片法 D.折叠法 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⑴选择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可分为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和超大型机
⑵资料编码:为了使原始数据能方便地输入计算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编码。
⑶选择计算机软件:常用软件有SPSS、TSP、LO—TUS、SAS、MINTAB等。
⑷数据录入:录入过程必须对信息进行仔细核查
⑸数据加工:包括计算、比较、归纳、统计、汇总等。 ⑹信息输出:包括显示、打印等。
⑺信息存贮:加工以后信息如不立即使用,那么可以存计算机硬盘内或可移动磁盘内,待使用时再调出显示或打印.常用的信息存贮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备如硬盘(计算机用于存放数据的设备)、软盘(自由移动储存设备)。 练习:
1.我国有34个省市和2个港澳自治区,我们可给各省、各治区、直辖市编码,如01代表北京,02代表天津,这是电子计算机加工信息的( )环节.
A.数据录入 B.选择计算机 C.数据加工 D.信息存贮 E.资料编码
2.信息技术老师在电脑里写了一篇教案,他通过“打印预览”查看文章排版效果,这是( )。
A.数据加工 B.信息输出 C.信息存贮 2.电子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工作流程图
优点: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因此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加工大批量的数据,也为资料的更深入加工提供了条件.
结论: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有序过程,也是承接信息获取的过程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⑴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的信息加工。针对具体的问题编制专门的程序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
⑵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GUI界面)。包括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住处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利用多媒体软件加工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智能化加工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信息,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序.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练习:
VB是一种( )工具,用Excel设计工资表,Excel是一种( )工具。 A. 人工智能化 B.大众信息技术 C.编程 实践题:
以成绩公告组的工作流程为例,比较人工方式和计算机加工比赛数据的异同
工作流程 人工加工方式 加工信息 过程麻烦,费时间 发布信息 口头、书面 [观点争鸣]
观点1:本教学设计的教法非常传统,并没有采用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问题的提出和论述也比较平淡,仅仅是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缺乏必要的情景创设和质疑、解疑.相比较而言,其中的练习题却更富有实际感,对学生的理解更加有益.
观点2:显然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了教学内容及环节,并没有在教法上进行更好的设计,所以显得缺少生气。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教师也正是这种方式讲的,所以本课所提供的学习思路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观点3:作为概述性的内容,要提供大量、丰富的事例虽然并不现实,但是少量提供是有可能的,实际上陈老师也正是通过练习达到了这个目的.我认为从本节课学习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讲与练很好
计算机加工方式 可用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 按软件规定的格式发布信息 记录信息 抄写快速、但数量多 易出错,须仔细核查 存储信息 纸质存档,不易查找 存储可用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在同类课中是难能可贵的. [专家评说]
我们学习这个案例,首先要与教材相对照。本课在发扬教材中的一些优点(例如对加工环节的图示及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的比较等)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发挥和提高。例如,对“信息加工涉及的内容”、“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详细注解,这对于笼统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了。另外,本节课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大家都已经看出来的“练习”设计,陈老师的练习设计是很有针对性和实例化的,这对学习与检测都是非常好的。
本节课的不足,那就是在知识的讲述上重了些,在引导上欠缺.如果结合相应的实例进行分析,同样是单纯讲述也可能效果有所提高.至于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调查、研究等,这是另外设计的问题了。 [举一反三]
通过学习这个教学设计,给了我们几个提示。第一,概述性质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对其中的环节、概述吃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材的用意,而过于粗放会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第二,知识类练习也可以设计的很好,那就是使用真实的事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