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 《孟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齐读课文 要求:
第1页/共6页
1。 读准字音
2。 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生读后教师简评
三、讨论质疑与解疑归纳补充 (一) 、讨论
学生形成4人讨论组讨论,时间8 分钟。幻灯机提示可讨论的内容。教师巡视,适当解疑,提醒少言寡语者,提示讨论的时间,要求各讨论组A层次负责人注意把握进度。 (二) 、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上讨论。 1、虚词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
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古今义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第2页/共6页
3、实词 去 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5、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⑴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论点 第三四段:总结论点
⑵治理国家主要靠高压还是事实仁政?
通过我们对字词的理解,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很重视人和,不可否认,天时和地利都具与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视
第3页/共6页
实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 四、朗读训练 作业 1。 背诵
2。 分类积累词句
3。 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习题课)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教学过程:
阅读本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人和 池 域 至
3、《孟子》是“四书”之一,请写出其它三篇《 》《 》《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8.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第4页/共6页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故君子有不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D.然而不胜者 北山愚公者
10、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1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为“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
第5页/共6页
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根据文段内容理解,“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那应靠什么? 13、文中所指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 1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
________________。今年 5月,美国在联合国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得道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___。
16、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 A委而去之(离开) B天下顺之(归顺)
C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限)
17、揣摩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用它们各组成两个成语。 寡助之至( ) ( ) 兵革之利( ) ( )
18、“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