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分类和整理”将分类和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其中主要变化:
(1)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单元整合为8个教学单元。将实验教材原先“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对原来“图形的拼组”与原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去掉原“认识时间”单元,降低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将原一年级上册的“分类”单元移至本册并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等等 (2)“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3)“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与编排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 (4)“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编排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至本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提醒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5)“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保留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并进行修订,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6)仍然安排了找规律单元。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找规律”从学生们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使学生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8~9页的游园活动、第28页的节日郊游、第52的人民币的用途、第61页的教室里等,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如第12页的小兔收萝卜、第23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5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第48页的小熊一家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第17页的“找出相同的数的卡片”、第45页的“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第86页的“做动作,猜规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开展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思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第一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 次 1 2 日 期 2.15-2.16 2.17- 2.22 课 题 备 注 认识图形(4课时): ①认识平面图形 ②平面图形的拼组 报名注册 ③ 练习一 ④有趣的七巧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课时) : ①十几减9 ②练习二 ③十几减8 ④十几减7、6 ⑤练习三 ⑥十几减5、4、3、2 ⑦练习四 ⑧用数学(一)(二) ⑨练习五 ⑩整理与复习 分类与整理3课时 做练习(测验) 3 4 5 6 7 8 9 10 2.23-3.01 3.02-3.08 3.09-3.15 3.16-3.22 3.23-3.29 3.30-4.05 4.06 -4.12 4.13-4.19 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①数数、数的组成 ②读数、 写数 ③练习八 ④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做练习 ⑤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⑥练习九 ⑦例7 ⑧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做练习 ⑨练习十一 ⑩摆一摆、想一想 做练习 认识人民币(5课时)①认识1元以下 ②认识1元以上 ③简单计算 ④练习十三 做练习 100以内的加、减法(18课时)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④练习十五 清明节放假一天 11 4.20-4.26 做练习 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③练习十六 ④例3小括号 ⑤练习十七 期中复习3课时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7-5.03 5.04-5.10 5.11-5.17 5.18-5.24 5.25-5.31 6.01-6.07 6.08-6.14 6.15-6.21 6.22-6.28 五一放假一天 ①用连加解决问题 ②用连减解决问题 ③练习十八 ④整理与复习 做练习 找规律(5课时)①例1 ②例2 找规律 ③例3 ④例4 ⑤ 例5 做练习 总复习:分知识点复习 总复习:综合复习 总复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