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 文/许 芳 一、新农村庭院经济问题的提出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单位。新农村 庭院经济具有科技功能、教育培训功能、 医药卫生功能、文化环保及美化功能的 多功能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实现庭院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庭院 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是转变庭院经 济生产方式,要由资源依赖型生产向科技 依托型生产转变;二是转变农民生活方 式,要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清洁文明 生活方式转变;三是转变庭院经营方式, 要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2.立足庭院经济的发展现状,必须 从外延上实现“三项拓展”。一是拓展发 新农村庭院经济是随着市场经济的 全面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 形式,是从自给半自给的家庭副业逐步 发展成为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并追求 更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将农民庭院及 四周空隙地开发利用,以户为单位,以家 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果、菜、畜禽 养殖、作坊加工、家庭饭店、家庭幼儿园、 家庭医院、家庭修理业等特有产业形式 和经营形式。 我国农村人口近10亿人,农户 24761.6万户,劳动力达4.97亿人。全 国庭院土地约794万公顷,约占我国耕 地总面积的6%。21世纪初农村剩余劳 动力高达2亿多人,如靠城市化和乡镇 企业来消化显然不可能。但是我国有上 亿个庭院,如果每一个庭院容纳1个劳 动力,就可以就地消化一半。显然,庭院 经济是一个理想的劳动力新容器。尽管 我国地大物博,农业自然资源绝对量多, 展领域,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消费相结 合的休闲、观光旅游方向拓展,重点发展 乡村旅游业和乡村庭院文化产业;由单 纯的资源开发型向资源与能源开发并举 的方向拓展,突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和循环农业;由单纯的产品型向产品与 服务共进的方向拓展,重点发展乡村物 业化服务产业。二是拓展发展空间,由家 园向田园拓展,由“小农”向“大农”发 新农村庭院经济具有广泛的经济、 生态、社会效益,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走 向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庭院经济、农田 经济、乡镇经济、三产经济、劳务经济正 在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五大支柱。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庭院经济已成为农 业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形式。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 但人均量少,劳动力剩余,土地资源短 缺.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宅基地空地 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的 季节性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目前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每年约有近30%的 剩余时间,不解决这一问题,就意味着大 量的劳动力资源浪费,农民也得不到应 有的收入。这不仅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和 致富,也会影响稳定大局。 二、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指导思想 和发展方向 展,推动发展现代农业;由单一农户生产 经营向多个农户间的协同合作方向拓 展,共同应对市场竞争。三是拓展发展思 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集中指导扶持一批生产和技术基础 好、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 用大的领头农户和龙头企业,加快示范 和推广;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建立新 2008・8经济论坛 129 农民居住分散,几千年传统文化习惯以 及农民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等客观条件, 决定了我国农民不能从整体上进入集约 经营较高领域。因此,目前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了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只能把现代 家庭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1.着眼庭院经济发展的未来,加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工作・ECONOMIC PRACTICE 要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农村社会经济, 革,在界定“五荒”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 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庭院经济发展和 开发规划,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由 市(tg)N府实施拍卖,实行“谁购买,谁治 理,谁受益”的原则。 型庭院经济开发运行机制;实施结构战 略性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延长农 根据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大小和发展难 易程度,确定生产项目,选准突破口,因 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对适宜发展的项 目进行分类排队,确定分期开发的重点 产业,提出庭院经济分期开发规划。政府 部门应制定庭院经济的总体规划或实施 方案,并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教学单 民受益链;利用现有的普惠政策,争取国 家政策倾斜,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发展方 式上突出重点,推动发展。突出区域、资 源、生态和文化特色;完善组织结构,提 高组织化程度;突出先进适用技术的组 装和集成,在“精”和“深”上下功夫,形 4.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是 农业经济的遮雨伞,应当建立一套独立 于现有商业保险之外的政策性保险机 成特色竞争力。 3.从战略上实现“三个转型”。① 结构转型。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由“小 而全”的结构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向 转型,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营销,降低成 本、增加收益。②功能转变。适应消费多 样化的需求,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经济、 社会和生态上的“整体、协调、循环、共 生”方向转变。建设新农村,发展庭院经 济,不仅要把强户富民作为发展的落脚 点。还要把农村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谐 作为发展的方向,通过生物链的延伸、产 业链的延长,把传统农耕文化长期积淀 的民风、民居、民俗、历史遗迹、人文景 观、道德规则等融入到庭院经济和农村 各类产业的发展之中,既要把保护环境 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 相结合,又要加快建设家居环境清洁化、 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 态家园。③机制转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 客观要求,由单一的自我经营服务型机 制向一体化统一服务机制转型。一是成 立行业协会,协调内部竞争与合作关系, 为行业系统提供统一的物业、信息服务、 人才服务,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实行“多 项技术成果集成配套,整体打包”,技术、 信息、产品物流紧密结合同步服务。二是 扶持农户建立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 度和市场谈判地位,提高农民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龙头 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仅体现为合同生 产,而且要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三、加快庭院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庭院经济 l3O 经济论坛2伽曙・8 位,进行科学论证,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 2.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好 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窗口,加强与 各个市场信息联系。二是做好庭院经济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庭院经济的 生产、加工、贮藏、运销等方面,从技术、 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 务。三是搞好市场预测预报,向农民提供 适用信息,使他们少走或不走弯路,避免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是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 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解决“买难卖难”的 问题。五是进一步发展民间服务组织,大 力培育农民经销员和经销组织,发挥农 村各专业协会和社会性服务组织的作 用,使它们成为连接生产和流通的桥梁 和纽带。 3.加强领导,适时给以优惠政策。 发展庭院经济,必须强化农村工作的领 导,为发展庭院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政 治环境。各级政府要本着面向基层,方便 群众,服务生产的要求,把精兵强将推向 农村第一线,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总结经 验、树立典型、推动全盘。要把庭院开发 和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起步阶段 重点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 项目,先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然后再向 更高经济目标迈进。要教育农民树立整 体观念,庭院生产和大田生产同等重要, 防止重“一小块”轻“一大片”,顾此失 彼。庭院是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要制定 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政策。建议国家按 照《土地法》有关规定,推进农村土地改 构。具体由财政部门牵头,从国家有关保 护农业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启动资 金,中央成立总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建立分公司,在农村则建立统一指导 和管理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引导农民 投保。 5.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要从各 地实际出发,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 景广阔和经济效益好的重要科技成果, 认真组织推广。政府要组织有关科研单 位、科技人员向农民传授饲养、防疫、管 理、栽培、良种选用等新技术。采取综合 措施,改善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多方筹 措资金,兴办农村教育。要拓宽办学领 域,加强应用技术教育,搞好“绿色证工 程”,使农民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通过举 办定期或不定期学习班,帮助农民掌握 一门或几门关键性致富技术。 6. 建立发展新农村庭院经济的投 融资机制。庭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 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 道、多形式、多层次开辟庭院经济资金来 源,在积极引导农户的同时,计划和财政 部门要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每年新 增财力用于庭院经济发展的比重,应不 折不扣落到实处。各级银行、信用社等金 融机构,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庭院 经济的资金支持,增加对庭院经济信贷 投入力度。对各类企业要公平税赋,充分 考虑庭院经济具有以工补农、以工建农 的特殊功能,在税收上应有所区别。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