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17卷第20期窑总第316期2019年10月窑下半月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

137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聂娅龙玲全佳尹周安罗成宇

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摘要院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学习传承是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床水平的快捷、有效途径。但传统师承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将名老中医学习方式无法满足高校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文章对中医临床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临床经验引入到高校课堂,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探索构建将大规模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关键词院名老中医;传承教学临床经验;doi:10.3969/j.issn.1672鄄2779.2019.20.057

文章编号:1672鄄2779(2019)鄄20鄄0137鄄02

NIEYa,LONGLing,QUANJia,YINZhouan,LUOChengyu

(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unanProvince,Changsha410208,China)Abstract:TheclinicalexperienceandacademicthoughtsoffamousandveterandoctorofTCMisafastandeffectivewaytostrengthenstudents'TCMthinkingandimprovetheirclinicallevel.However,thetraditionalapprenticeeducationmodecannotmeetsharingandefficientutilizationofresourcescanberealized,andtoconstructateachingplatformwhichcombineslarge鄄scalecollegeKeywords:famousveterandoctorofTCM;clinicalexperience;inheritanceteachingeducationwithtraditionalteacher鄄to鄄teachereducation.

theneedsoflarge鄄scalepersonneltraininginuniversities.Therefore,thispaperexploresandpracticestheclinicalteachingofTCM.ByintroducingtheclinicalexperienceoffamousandveterandoctorofTCMintouniversityclassroomwithdigitaltechnology,the

强化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床水平一直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标。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学术和临床水平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临床经验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学习、传承是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床水平的快捷、有效途径。中医师承虽然是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规律的教育模式,但是受到优秀师资、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传统的侍诊抄方模式无法满足高校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对中医临床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运用数字技术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引入到高校课堂,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教学对象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2014级“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学生为主,及部分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共60名。教学资料为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2014—2016年面向全国基层医生所进行的“临床现(场教学”视频,此视频包含3方面内容:1)熊继柏教(授现场诊疗患者的全过程;2)熊继柏教授对诊疗过程(的分析,包括辨证论治思路、处方用药经验等;3)熊继柏教授现场答疑。1.2教学方法

1.2.1课前准备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接收到更多

规划课题揖No.XJK18CGD048铱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的有效信息,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资料,进行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提前观看教学视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挑选典型案例,内容以内科常见病为主,涵盖少量妇、儿科常见病,适当选取部分疑难病症。然后将选取的视频内容进行剪辑,剪辑过程中记录每段视频的大致内容及播放时间,这样有利于掌握教学进度。其次,教师要熟悉视频中所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并且熟悉名老中医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及答疑解惑。

1.2.2教学过程(1)观看视频:组织学生对名老中医临床诊疗过程进行观摩,聆听名老中医对案例的分析和讲四诊资料、诊断辨证、解。要求学生对病案的主要内容(

(处方用药)进行记录;2)讨论互动:学生提问,授课老师进行现场答疑,或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3)课后提升:举行“跟名医学临床”沙龙活动,针对典型案例开展讨论或举行专题讲座等。

1.2.3教学评价本教学不适合用单一的试卷考评模式进行教学评价,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客观地评价学(1生学业,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病案分析测验,以分析学生的中医思维及临床水平;(2)写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在中医思维和具体诊疗经验方面的学习收获;(3)参考学生课堂发言及课后沙龙的综合表现。2教学效果评价

在学习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征询教学意见并

13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

第17卷第20期窑总第316期2019年10月窑下半月刊

进行改进。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参与本课程学习的收获、是否愿意选修、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不记名方式调查,全部问卷20min后收回。实发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1)认为参与本课程学习收获大者52人,占86.67%;收获一般者8人,占13.33%;收获小者0人,占0%;(2)认为收获在辨证思维方面的50人,占83.33%;收获在治疗用药方面的7人,占11.67%;收获在其他方面的573人,占5.00%;(3)如果列为选修课,愿意选修如果人,列为占选95.00修课%,;认不为愿16意课选时修合的适3的人,10人,占5.00占16.67%;(的%4)

;认为24课时合适的36人,占60%;认为32课时合适的

14满意人,的占5623.33人,占%;93.33(5)%对;教学一般形的式3满人,意度占的5调查%;,不认满为意的1人,占1.67%;(6)对本课程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淤建议多一些互动提问和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如观看“失眠(痰火扰心证)”案例后能附带介绍熊继柏教授治疗其他证型的失眠的经验;于提高视频制作质量,改善音质及画面;盂希望听到更多名老中医本人对诊疗思路的阐述。3讨论

长期以来,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大规模、流水线式的院校培养模式虽然培养了众多的中医从业人员,但是学生中医思维弱化、临床水平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中医专业八年制学生中选拔成绩优秀者参加临床拔尖人才班”。河南中医学院秉承“厚基础,重经典,突出仲景特色”的理念,于2009年始开办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仲景学术传承班[1]。以上都是以“强化经典、强化中医思维、突出实践”为思路,培养过程重经典、重临床、重传统文化,实施多导师制,试图构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相互补充的中医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改革虽然能弥补一些不足,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水平、特别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导师显得十分稀缺。

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吸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临证技能,培养造就中医人才、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十五”后期,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项目中设立了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重点课题[2]。此后,科技部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继续给予支持,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设立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项目。以上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其成果没有直接应用于中医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相对而言高水平、临床经验丰富的导师显得十分稀有。2014年,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创新了一种新的中医临床培训形式———临床现场教学。这种教学形式采用名医现场诊治疑难病人,运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诊断方式,并详细讲析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证思路及具体方药组成。相较于以往的名师授课主要是课堂理论阐述或者讲解案例而言,这一培训形式让学员直接面对患者,直接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令人印象深刻,对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泛好评。因此,我们尝试运用数字技术将这一成果运用于本科课堂教学中。

数字化技术已广泛运用到了中医学各科教学中。如袁晓红等[3]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自主开发中药饮片3D动画标本资源库,使中药饮片标本收藏数字化、操作互动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陈云慧等[4]将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伤寒论》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胡志希等[5]将文锋芋中医辨证诊疗软件有机地应用于教学之中,研制无纸化学习考试系统用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考试,研制中医诊断数据库用于资料查询和文献查新,编写了数字化实验教学教材,制作了系列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建立数字化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实践证明,数字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因此,我们尝试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教学,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引入到高校课堂,将名老中医的辨证思路、诊疗风格以及处方用药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诊疗过程,旨在构建将大规模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平台。目前,该项目主要在我校“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实施,待经验成熟后可推广至全校中医专业,作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种实训演练。我校正在构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示教观摩室”,建成之后将以“实时在线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对名老中医临床实践进行现场观摩。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水平,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瑞,郑玉玲,

詹向红,等.张仲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杂志,2013,54(12):1076鄄1078.

2]李振吉,贺兴东,

王思成,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2,7(1):1鄄4.

3]袁晓红,尹跃兵,

陈波,等.中药饮片3D动画标本资源库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24鄄25.

4]陈云慧,刘杨,鲁法庭,等.《伤寒论》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构建[J].

医药,2015(25):169.

5]胡志希,谢梦洲,

袁肇凯,等.数字化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34鄄137.

(本文编辑:尹秀平本文校对:郭春秀收稿日期:2019鄄02鄄19)

[[[[[“中医“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