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俄语口译

俄语口译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 口译概述

1、 什么是口译(口译,即口头翻译。是口译人员把听到的话经过自己头脑加工精制重新组织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传递到听众的耳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口译过程实质上是释意过程。释意——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大家都会注意到,口头陈述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口译记住听到的整体内容,但却几乎忘记了陈述用的词语。事实是:讲话使用的有声符号逐渐消失,而听者–––议员–––保持着非语言形式的记忆,即处于意识状态的思想或提到的事实。

即席翻译议员之所以能够记住意义的各种细微差别,并自如完整地将其用母语表达出来,是因为他启用了一项基本能力,即在词语消失时记住理解了的内容。他摆脱了原语言形式。

2、 口译分类

3、 口译人员的任务

4、 口译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5、 口译过程(语音听辨——理解分析——信息重组——表达)

理解包括:认真听清;熟练掌握原语讲话人所属国家的文化特点;熟悉原语讲话人所属国家在用词和发音方面的特点;熟悉讲话所涉及的内容;具有渊博的学识。

6、口译特点

和笔译的区别、现场性、即席翻译、表达具有口语色彩。俄语口语体的特点。能用人们熟悉的词,就不用牵强的词;

能用单个的词,就不用多个的词;

能用表示具体概念的词,就不用抽象概念的词;

能用短语、简单词,就不用长词、大词;

能用盎格鲁撒克逊词,就不用拉丁词。

那么,我们俄语口语体的特点是什么呢?

1) 广泛使用省略的、形式简化的表达手段。

——Бабушка! ——закричал Дима.

——Что? ——Бабушка вошла в комнату.

2)使用大量习用的套语和带有固定词汇成分的句型。

Ничего подобного. Счастливого. Ну, так себе. спрос–––не беда. кричи не кричи, ни то ни се… 3)积极使用各结构层中富于表情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现象。Попытка–––не пытка,

Неохота, умница, повесить нос, домик…

4)日常口语的词序和书面语体的词序有显著的不同。

Твои это дела!

Ничего я не брал.

––Ой, –––отвечала та. –––Я сейчас побежала бы к матери, да очень занята: надо мне к ярмарке холста наткать(Татарская сказка «Три сестры»).

二、在信息重组和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各种技巧

记忆训练 笔记训练 数字训练 表达技巧 节奏与音色 手势和语调 讲话的口才 翻译用语 讲话的风格 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 间歇与停顿 译文长度 不会译怎么办 错译怎么办 增词与减词 谚语和比喻的译法 典故的译法 玩笑和笑话的译法对原语讲话人错话的处理 对语义含糊、暧昧不明的讲话的处理

我们所要学的是连续传译,连续传译的内容包括:双语的语言知识、各种口译技巧、双语言外知识、译员的职业道德训练。其中,各种口译技巧是重中之重。

ТЕМА 1 КРАТКИЕ СВЕДЕНИЯ О УСТНОМ ПЕРЕВОДЕ

Урок 1 口译简述

口译是以口头的形式把口头或书面讲话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转达出来。它是随

着人类的语言产生而产生的,其历史要比笔译久远得多,但作为一门的学科,把它专门化、技能化、职业化、把它作为一种在国际上被认定的正式职业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据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口译和笔译作为翻译的两种基本形式,有着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都是一个重新表达的过程,即代码的转换,其主要过程均为理解和表达(尽管内涵有一定的区别)等等。不同的是笔译是在语言层面上重新创造。因不受时间的,重新创造时可借助各种资料和工具书努力寻找各种表达手段,反复推敲,加工润色,以达到“信、达、雅”的目的。它旨在把世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介绍给广大的本国读者,作品落实到笔头上,具有永久性的特点。口译是在话语层面上进行再创造。因在现场工作而有实际的言语交际环境,用声音面向受话人,因而讲究声音效果;口译时效性(即时性)很强,译员应在无法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快速、精确,流畅地把原语讲话人的信息传递出去,它是速度与效果的统一。因为译员没有时间刻意考究译入语的语言修饰,用词的精美,句子结构的布置,不可能对译入语进行很多的加工整理,所以口译译入语的语言具有即席性、语言结构具有松散性的特点。口译是经过第三者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一次性的信息的成功传递意味着该次口译工作随之结束,口译的作品表现在口头上,作品没有保留的价值,交流是一次性的。

一般情况下,口译的形式被分为二种:一种称做连续传译(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ый перевод),另一种叫做同声传译(синхронный перевод; синхрон)。连续传译表现为信息传递的间隔性,即口译员在原语讲话人说完一段话之后把信息传递出去。一段话的时间从几十个字到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字不等。它又分为单向传译和双向传译。单向传译是говорящий  переводчик слушатель。双向传译是

говорящий

переводчикслушатель。连续传译是同声传译的基础。同声传译是指译员一般在

原语讲话人讲话3秒后开始翻译,可以说,译员的翻译几乎和原语讲话人的讲话同步进行,

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因而被国际性的会议所采用,该传译方式也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口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是根据声音或文字建立意义,理解的过程就是意义建立的过程。丰富的联想,逻辑性的推理是其关键的环节。也就是说在理解过程中译员应抓住言语讲话人话语的灵魂,深层含义,重点,对话语进行归纳、总结、加工与整理,进行认知理解,切不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 —— 讲话的形式上。因此,有人给口译的“理解”这样下定义:“口译中的理解表现为某种将注意力转向原语的整体,并对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的心理努力,目的是将原语贮存以便传译“(鲍刚,《口译理论概述》,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P111)。

口译的最后一个过程为表达。是把前面我们所理解的原语内容重新组织起来,再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这种重新表达不追求每个词的语言意义,而是把每个词,每个词组,每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话语交际语境中,找出它们的言语意义,重新表达,也就是说不是逐词逐句地仿造、直译、硬译原语讲话人的讲话,而是把对每个词群乃至每个段落的整体意思的深入理解用目的语传递出来,再现原语的深层内容,让受话人立即听懂原讲话人讲了些什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口译过程实质上是认知因素和话语语义的综合体。

译员在进行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如何妥善处理“双语的文化冲突”现象。语言是人们在社会劳动生产中产生的,因而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所处地域的差别,至使他们的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就更大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双语文化冲突”一方面指双语的语言与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指持双语的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差别。双语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别既指存语言上的差别,比如:书写、语音、

词法、句法、修辞等,又指一些具有社会、文化背景的词汇及包含在词汇、短语、俚俗语、成语里的伴随意义。例如:人的пасха, самовар, берёза, горбачёвщина,中国人的清明节,鹤、雷锋、旗袍等,它们都分别含有本民族的独有意义,因此,译员应具有与双语相关的“百科全书”般的大脑。

口译技巧和译员的职业道德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两大因素。它们从始至终地贯穿着整个口译过程。口译技巧是在“处理两种语言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发挥语言的应用技能,以便取得最佳效果”的手段(李越然,《论口译的社会功能》,载《语言与翻译》,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P226),所以说,拥有良好的口语与听力技能的人不一定是一名出色的译员。口语和听力仅为口译的语言载体,是口译的基础,口译是“高级”的口语和听力,而口译技巧则是进行口译的方法和手段,是保障口译质量的因素之一,是译员顺利进行口译 、解决口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的一把金钥匙。

和笔译相比,口译所讲的职业道德还具有另外一些含义。译员面对是活生生的人,参加的是涉外活动,用声音传递信息。这样,作为一名传递信息的使者,译员的仪表、谈吐,举止行为,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语音清晰度及面部表情等(简单地说就是译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口译工作的进行和口译的质量。

Урок 2 口译员应具备的素质

口译和笔译一样,做为翻译的一种形式为世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口译员做为信息转换的使者,首先要有精通的双语知识和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原语和目的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相相精通,尤其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听力。现代社会对口译员的要求更进一步,口译工作要求译员对原语国和目的语国及其它世界各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

均有所了解,也就是说要有丰富的语言背景知识——国情知识,这是因为由于讲话人所受的教育,文化功底及修养各不相同,他们讲话的水平也不一样。有的人讲话时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进行抛砖引玉,有的人则喜欢用恢谐、风趣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人讲话喜欢平铺直叙,有的人则喜欢高谈阔论,无所不谈,译员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人,除了要学会适应原语及目的语的各种不同的口音,语速,还要把不同风格的讲话顺利地翻译出来。可见,如果译员平时不注意对双语国情知识的积累,事必会影响工作的效果。所以译员平时要养成读书、看报、剪报的良好习惯,熟悉各国的礼俗与习性,积累知识,丰富头脑。总之,一名合格的译员除了应该具备上述的素质外,还必须:

1、思维敏捷、反映迅速、语言表达能力强。

译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讲话人的话语经过记忆、贮存、理解、加工、归纳、总结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表达出来,达到双方顺利交流的目的。因此,译员必须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口齿伶俐、吐字清晰,用精确的语言把信息传递出去。

2、记忆力出众。

口译不同于笔译,由于在现场工作,受时间的,遇到难点时,译员不可能去查阅资料翻字典等,这就要求译员一定要有一个出众的记忆力,平时大量地记忆词汇,成语、俚俗语和惯用语等,需要时,即可信手拈来。虽说,笔记是为了补充大脑记忆的不足,帮助大脑对所回忆和听到的东西得以再现,但口译时主要还是靠译员的大脑进行记忆,还需要译员凭借记忆力把所听到的东西和上下文连贯起来。特别是当陪同客人参观游览时,边走边说的客观条件使译员无法记录,译员从原语讲话人开始讲话到讲话结束就得运用记忆机制,全凭大脑的记忆力进行工作,可见,一个译员如果没有一个出众的记忆力是无法胜任口译工作的。尽管每个译员的记忆水平高低不一,但记忆水平通过专门训练是可以提高

的,这种记忆的专门训练一般有数字记忆训练,专有名词记忆训练等。

3、具有适应高度紧张工作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

和笔译员比较,口译员的工作强度要大得很多。它表现在:(1)在现场工作,紧张的气氛使得译员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2)工作时间长,连续几个小时的口译工作使得大脑疲惫不堪,又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种情况下大脑通常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会严重地影响译文的质量,所以译员要学会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能够边工作边休息,使大脑一直能在一个轻松的状态下工作。

最后要指出的是译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做为一个信息转换的使者,一个涉外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祖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知识再渊博,工作能力再强,也是不能担任口译这项工作的。译员要有敬业精神,每次工作前都应主动与主委会负责人联系,索取相应的材料,弄清此次会议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着手进行准备,使自己有备无患。如果有多个译员,那么译员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以便顺利完成口译工作。

Урок 3 口译员在外事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口译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界的语言交流,属涉外工作,因此,译员在外事工作中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要严格遵守纪律。具体地讲,第一,译员要遵守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服从大会的安排。第二,译员一定要为双方保守秘密。有些重要的会议,往往只有双方和翻译出席,译员有责任为双方严守会议内容,无权泄露机密,哪怕是在与他人闲聊时无意地涉及了会议内容也是不允许的。第三,译员要注意保持与双方的关系。在进行传译时,译员应时刻记得自己只是讲话人的影子,不是讲话人,不能随意地偏袒某一方,

翻译时不能加杂个人的观点与情感,传译时要忠实原文。第四,译员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感,爱国情。当祖国的荣誉受到损害时,一定要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地起来维护祖国的尊严。

俗语说: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同样,口译工作中也没有不出过错误的译员,关键是犯了一次错误后一定要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做到以后再不犯类似的错误。

口译中出现的错误一般有二种。一种是译员自己出错误。这可能是译员把讲话人的话理解错了,或者理解是正确的,但在言语表达时因用词不恰当,不准确而扭曲了讲话人的意思。译员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或被别人发现并给指出来时,一定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澄清原意,绝对不能将错就错,这样会误导双方,甚至会严重地影响双方的交流,使口译无法进行下去。译员如果没有听懂讲话人的意思,可以有礼貌地用Прост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я не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вас понимаю…这样的语句打断讲话人,让讲话人再重新解释一下,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把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译员在工作中应尽量不打断讲话人,这就要求译员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包括语言水平、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是指译员仅从双方的言辞、举止及表情就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传译是否出现了错误。)

另一种是讲话人在自己的讲话中出现了错误或讲话逻辑不清,模棱两可,让译员摸不清头绪而无法翻译。为了保障翻译的质量,此时译员千万千万不要凭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可以用Прост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можно так понимать ваши слова这样的话打断讲话人,给他一个提示,礼貌地主动询问。应当注意的是口译工作中不主张多次地打断讲话人,因为这样会扰乱讲话人的正常思路和破坏讲话人的情绪,所以失误如果只是由于讲话人说话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但又不十分影响译员的理解,译员就不要中断讲话人,而是自己

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假设在讲话人的讲话中确实存在着让译员无法翻译的错误,也就只好再次中断他的讲话了。

口译工作中出现失误时,译员切忌心慌意乱,紧张得使原本可以译出来的都译不出来了。此时译员可做一下深呼吸,努力使心情平静下来,让大脑恢复正常状态,沉着冷静地改正错误,把工作继续下去。

口译工作中译员说话时不应带任何口头语或受讲话人情绪的影响使自己的情绪也随之变化。一句话,译员的情绪应该是始终稳定的。

最后,译员还应注意翻译礼仪。所谓的翻译礼仪是指译员的穿着与言行等。译员的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整齐干净,不应过分地追求时尚,女译员也不应打扮得过分的花俏,穿衣过分地暴露;译员走路时应和讲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的标准定为既可以使自己能够正常听清讲话人的声音,又可以使讲话人不费力地听清自己的声音。译员与讲话人的位置要相对固定,不能忽左忽右,让讲话人左右找人;译员入座时动作要轻,要稳,尽力不弄出声音来,双脚下放,双膝自然收拢,女译员要把裙子摆平,罩住膝盖,切忌翘起二郎腿或双腿叉开。要上身坐直,必要时可略向前倾;译员的面部表情要自然、吐字要清晰、音量、语速要适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