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区人民医院

2022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护理水平,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根据国家卫纪委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以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 》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在总结2010年至2019年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基础上,制定2020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中的工作要求,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为标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及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1.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护理服务意识,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

高护理服务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95%。

2. 立足专业发展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夯实基础,持续

改进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满足人们群众健康需求。 3. 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的知晓率100% 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房覆盖率100% 5. 病区科主任和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90% 6. 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90%,年离职率≦5% 三、工作原则

1. 以护士岗位管理为关键点,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2. 以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使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

3. 以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落脚点,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精准

化的服务。 四、实施方案

(一)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实效

1. 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调整优质护理服务领导组织机构,明

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定期专题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制定可行措施,实施目标管理。

2. 按照《护士条例》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医院发展状况,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根据我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占护士总数≥90%,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非住院部门根据患者诊疗量、手术量等合理配置护士,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严禁护理员、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从事治疗性护理专业技术工作,保障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3. 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药学、信息、医学装备等多部门联动

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福利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建立医护合作机制,健全临床支持系统,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等,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二﹚加强科学管理,落实管理职能

1. 调整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并落实护理管理职

责。

2. 根据卫生系统护理行业标准及责任制护理等要求,健全更新护理管理制度、

常规、规范和标准,并有效落实。

3. 按照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明确护理岗位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

4. 结合我院护理现状,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实现能级

对应,落实各护理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5. 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和调

整护士人力,充分体现人岗匹配,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6. 探索和完善护士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根据护理岗位职责、风险要素、

工作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对护士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优、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士积极性。

﹙三﹚加强规范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1.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入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使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 根据国家卫健委《专科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规范培训机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护士的培训计划,加强在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和专科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护士对患者的评估、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和护患沟通等能力。 3. 按照医院《护士任职培训和考核手册》完成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护理管理

和护理服务的能力。

(四)丰富专业内涵,改善护理服务

1. 建立门(急)诊护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并落实护理服务职责。安排临床护理

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士承担分诊工作,做好分诊、咨询、解释和答疑,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 2. 对急、危重症患者要实行优先诊治及护送入院。对候诊、加强对就诊患者的

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有效处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候诊、输液、换药,留观等期间的患者健康教育。

3. 严格落实患者入、出院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责任护士应当按照要

求为患者提供入、出院护理服务、不得交由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代替完成,切实改善服务面貌。

4. 全院各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数量≤8人,根据患者

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措施、

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5. 严格落实护理分级制度,依据住院患者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实行动

态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评估率达100%,并根据评估情况予以必要的专业护理,按照相应级别的护理要求定时巡视患者,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及治疗后反应,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依法护理,个性护理。

6. 加强医护团队合作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运用专业知

识和技能及时帮助解决,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注重用药、检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指导,体现专科特色。

7. 根据医嘱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病情观察、气道护理、吸氧、发热护理、

引流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等动态制订护理计划,执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8. 实施护理“7S管理”,病区管理井然有序。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

护理患者,降低陪护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9.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等部门应结合综合科特点,积极开展优质护

理服务工作。

10. 积极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将医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出院患者

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连续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五)完善质控体系,持续改进质量。

1. 健全护理质控组织体系,人员职责明确,修订并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实施目

标管理。

2. 按照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并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及重

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患者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3. 定期监测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分析指标数据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并落

实整改措施。

4. 合理使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5. 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及《**省护理

文书书写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完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避免形式化书写,减轻护士书写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