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

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析建筑物防震减灾---以汶川地震为实例分析

摘要:阐述了地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介绍了地震的发生机理。以汶川地震为例,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分为非结构构件破坏和结构构件破坏,并且提出了建筑物的防震抗震的措施要从政策保障和建筑物本身两方面考虑,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不足。 关键词:地震,地震带,发生机理,建筑物震害,防震措施 0引言 由于地震具有波及范围广、无法准确预告、对建筑物危害大、可诱发火山等次生灾害等特点,使得地震成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的,5.12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造成了十余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也使国家蒙受了惨痛的代价,目前国内外各地质专家、地球物理学家都认为此次地震发生的因素较多,但尚未完全阐明[1]。但是刘丹撰文提到: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由此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笔者以汶川大地震为实例,探讨地震发生的机理和建筑防震措施,并对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汶川地震特点及发生机理 1.1地震成因 1.1.1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球在运动和发展中产生的能量(如转速变化、地幔对流)使地壳和地幔上层岩层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日积月累,当应力集中超过某处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遭到破坏,产生错动,将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形成构造地震。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1.1地震的分类

地震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五类:1)构造地震。也称“断层地震”。根据板块理论全球分为6大板块,大板块内部包含若干小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界在内部岩浆的作用下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人工地震。5)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其中以水库地震最为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地震90%以上是板块不稳定引起的构造地震。 1.1.2汶川地震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地震活动大致划分三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和23条地震带;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该地震带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是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同时,汶川地理位置又正好位于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松潘地区曾经发生七次7级以上的地震,主要是岷江旁边。1933年就发生了一次大的地震,还有1976年松潘7.4级地震,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多震区。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