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它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荣膺(yīng) 诘难(jié) 恪守(gè) 如坐针毡(zhān) ....B.驾驭(yù) 盘桓(huān) 游弋(yì) 矫揉造作(zào) ....C.遵循(xún) 妖娆(ráo) 眺望(tiào) 味同嚼蜡(jiáo) ....D.绰号(chuò) 广袤(mào) 别墅(shù) 浮光掠影(lǜ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劝诫 不停顿 不屑置辩 无精打彩 B.怡情 硬骨头 李带桃僵 妙手回春 C.练达 蹄毽子 彬彬有礼 望眼欲穿 D.雷霆 新征程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我们以千钧之力的追梦步伐,让梦想焕发激荡人心的力量。
B.为了提高科技异想天开的能力,莱芜区营造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C.新年元旦晚会结束后,同学们对演员们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新年盛宴。 D.作为地球唯一的“小伙伴”,在现代航天科技领域,月球理所当然成为人类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探月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B.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凝聚起共克时艰、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
C.济南是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于一身。
D.新冠肺炎出现超级传播现象,金某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11人全部感染,之后又传播到所居住的楼道单元住户,造成大约22人左右感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中华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记忆,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是我们 在未来道路上寻找家园的识路地图, , , ,我们就能找到同心人、同路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识路地图上的印记和徽号。今天,我们有责任保存好这张识路地图,并将它交给我们的后代,交给我们的未来。
①但是不论在哪里,不论是何时
②只要我们的文化传统血脉不断,薪火相传
③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久远熟悉的语言、频率相近的心跳,浸润至今的仪俗、茂密茁壮 的传奇、心心相印的瞩望
④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像种子一样飘向世界各地 A.②④③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词根据字数多少分为中调和大调,大调亦称长调。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古代诗文(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一9题。(共6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7.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
A.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B.沙鸥翔集 集:聚集 ..C.去国怀乡 国:国都 D.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其喜洋洋者矣 增其旧制 C.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前人之述备矣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选文第一段以“若夫”虚拟语气起笔,含蓄深婉。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悲凉的情境。 B.选文第二段以“至若”领起,格调转为高亢,节奏变得明快有力,描绘了一幅晴朗明丽的图画。 C.选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最后一段作者赞美了前两段所写的览物之情,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济世情怀。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日:“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有 ① (用原文回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进一步升华为 ② (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5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莱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上阕描绘了暮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 B.“平冈细草鸣黄犊”中“鸣”字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象到黄犊吃草时的悠闲情态,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C.“山远近,路横斜”一句承上启下,由写陌上平冈转入写农家生活,视角由物到人,情景交融,富有生气。
D.这首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整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 ”两句,直接表明诗人心志:尽管自己己是年老体弱,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
三、名著阅读(7分)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7分)
(1)《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结局是① ;罗切斯特先生眼睛瞎了的原因是② (4分)
(2)《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有及时雨 ① (人名),神行太保 ② (人名),花和尚③ (人名)(3分)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一18小题。(共10分)
嫦娥五号
①嫦娥五号轨道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共配备了39台发动机,分布在舱体的各个位置。在整个任务阶段,轨道器共历经19个飞行阶段、8种飞行姿态及5种不同的构型。
②在整个任务飞行过程中,轨道器成功经受了太阳、月球和空间的高低温交验。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二百多摄氏度,最高时达到了1300多摄氏度。为了让轨道器既能节约能源“轻装上阵”,又能应对“时冷时热”的严酷考验,热控团队给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开创性采用了一体轻量化热设计理念、错峰补偿控温策略和二次热防护复合系统。
③为了控制设备重量,设计团队对热管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新研制了微结构热管不仅质量更轻,而且传热能力增加达130%。团队还把原本厚度统一的多层隔热组件,改变为“量体裁衣”,让每台设备穿上厚薄不同的“太空服”。同时,将散热涂层厚度减小了30%,设计了更轻、更薄的柔性散热面,通过采用一体化热设计理念,大大降低了热控设计的重量。
④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热控团队探索出一套“错峰补偿”的控温策略。通过对在轨卫星 海量运行数据的挖掘,推断出热控涂层等材料参数的空间影响因素和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准确的温度场在轨预测模型。摸准了每台设备在轨温度特性后,团队“对症下药”。针对每台设备提出热控系统自主管理模式,实现热控系统在近月制动、交会对接等关键阶段的用电高峰期时,加热功耗为零的目标,确保了嫦娥五号有充足的能源完成关键任务,
⑤在嫦娥五号任务中,轨道器成功完成了地月往返运输、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样品容器转 移等重要任务。如果将轨道器比喻为一位首次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的“太空快递小哥”,这位“小哥”功成名就的背后,是八院研制团队长达十年的辛勤付出。为了保证“小哥”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研制团队为它制定了35项故障预案。
⑥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⑦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
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
⑧从2009年至2020年,八院805所整整开展了十年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自动样品转移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突破了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技术、复杂接口自动样品转移技术、对接与 转移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轻量化设计、集成性高、对接精度高的轻小型对接技术 及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大行程物品自动转移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三期任务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⑨专家们认为,对接与在轨自动转移功能一体化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深空无人探测和样品采集、转移等任务类型的需求,为我国后续大型卫星近地轨道补给维护任务,以及其他深空探测任务等项目奠定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轨道器穿上了“智能太空服”,只是因为科学家对热管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新研制了质量更轻、传热能力的微结构热管。
B.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精准对接,科学家采用了传统的“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设计,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
C.为保证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顺利对接,科学家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说明对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D.科学家们经过十年的攻关和工程研制,仅仅突破了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17.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从2009年至2020年,八院805所整整开展了十年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自动样品转移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
如果将轨道器比喻为一位首次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的“太空快递小哥”,这位“小哥”功成名就的背后,是八院研制团队长达十年的辛勤付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一22题。(16分)
木江台
①这片土地,像嵌入我肌肉里的痛,时不时在夜里把我拽醒。
②登上距离山脚500余米的山顶,时光回溯到50年前。父辈们硬是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用雄浑的呐喊唤醒沉寂,用双手搬走石头,柴刀伐倒树木,锄头掘开脊梁,把荆棘和莽林开垦成50余亩散发黄泥腥香的耕地。父辈们把梦想的种子蘸着凛冽的山风,种在了更接近太阳的 地方。
③这片有着50余亩耕地的缓坡就叫木江台,为什么叫木江台已无从考证。缓坡上的时光像书一页一页地打开。父辈们交付汗水,用喘息捂热层层梯土,用骨骼书写着荒山上的绿黄荣枯,他们付出大半生的时光,只为了从土里获取果腹的玉米、土豆和辣椒。
④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⑤时间就像木江台上空的流云,变幻着季节的颜色,倏忽间就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6岁的小脚丫第一次踩在木江台陌生而新鲜的土地上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好奇?惶恐? 向往?温厚而敦实的泥土,举着露珠的草茎,土坎上怒放的野棉花,还有那瘦小而倔强的玉米苗,尽情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热情和无限可能。土地的内涵,需要用手去触摸,用灵魂去聆听。
⑥我只想用简单和直觉去感受这片土地。放牛、割草、撬野地瓜、摘山果,享受着大山慷 慨的赐予。泥泞中的摸爬、雨雾中的找寻、烈日下禾苗的干渴无助,则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无奈的一面,要想获得好的收成,只能更加精耕细耘、小心呵护。即使拔出土里的一株杂草,也是向土地表达虔诚的一种方式 ⑦在木江台,我在黄土地上种下劳动的因子,从乡民们黝黑的脸、长茧的手掌中找寻成长的钙质。像玉米苗瘦弱枯黄的童年,在土层深处汲取营养,在风雷声中谛听远方。
⑧十四五岁,正是拔节长苗的年龄,是树,就要迎接风雨;是男儿,就要分担父母的艰辛。 ⑨暑假一到,便挑着农具跟着母亲沿着之字形的山路爬上木江台,这不是旅游,这是到自 家的包谷地里刨土豆。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坝上的水稻刚刚孕花,家里的粮仓已经见底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土豆接济直到水稻收获。流火的七月,正午的太阳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玉米林里像蒸笼。母亲弓着腰挥着锄头,尽量避免碰着玉米叶,小心地挖出土垄里的土豆。我蹲在垄上,捡拾着大大小小的土豆,抹去土豆身上的老泥,装进小竹筐里。直到把母亲的背篼和我的挑子装满。挖满挑子时已是夕阳西下,放眼四望,山脚下炊烟四起,饥饿和无力感顿时涌上心头,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母亲咕隆咕隆灌了一气水,笑眯眯地说,“刚干第一天就怕了?等会儿挑着担子下山才难呢。男子汉嘛,就是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一挑挑担出来的。看看村子里,哪个娃儿拈轻怕重过?挑起来,回家!”
⑩我咬着牙挑起近百斤的土豆,踉踉跄跄,一步三摇,歇了够十回,总算回到了家中。扔下挑子,喘着粗气,只觉四肢酸疼无力。我生平第一次体验到:劳动真累,农民真苦。进而想到父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大半辈子,那是怎样刻骨铭心的体验啊!躬耕黄土的乡民们,就像忙碌的蚂蚁,卑微而辛劳,为了一家人的食物而付出自己的一生,最后成为一杯黄土。平凡中的伟大,属于农民。
⑪这个暑假,烈日下的劳作帮我战胜了怯懦、学会了担当。稚嫩的肩膀,像黄土地一样慢慢变宽变厚。
⑫难道我就这样像父辈们一样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黄土地,再把接力棒交给我的下一代吗?
⑬“我不想你在黄土地上拴一辈子,重复我的老路!走出大山,才是好的出路。”父亲一脸严肃。
⑭于是我立志,苦读,尝试眺望远方。17岁那年,我考上了遵义师范学校,按父亲的话说是“终于跳出农门了”,“是吃皇粮的人了”。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顿时觉得身子和心灵变得轻灵起来。但我知道,我的根扎在木江台的那片土地,繁华的都市让我轻灵但不会让我轻飘。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帮父母干上几天农活,闻闻泥土的味道,筋骨才兴奋,心灵才舒坦。即使教书的日子,我也要抽空爬上木江台,看看那里的草和庄稼,享受片刻如植物般的自由呼吸。但我知道,我离木江台是渐行渐远了。
⑮木江台,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还原成山坡最初的模样。枯槁的草木像父辈们忧伤的岁月,干裂的土地像父辈们披星戴月的执着与守望,我依然如老树一样,眷恋着遥远的故乡。 ⑯就让它盛放在我的梦里,也好。
19. 本文围绕木江台写了四件事,请通读全文,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1)父辈们用心血开垦土地,获取果腹的食物; (2) ① (3) ② (4)我考上师范也常回家乡,享受自由空气。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2分)
父辈们把梦想的种子蘸着凛冽的山风,种在了更接近太阳的地方。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四段画线句。(2分)
我咬着牙挑起近百斤的土豆,踉踉跄跄,一步三摇,歇了够十回,总算回到了家中。扔下挑子,喘着粗气,只觉四肢酸疼无力。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木江台,是父辈们一生的战场。献祭一生的心血,战利品便是一茬茬饱含阳光和汗水的粮食,以及吮吸着泥土的钙质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2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木江台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4分) 五、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
接力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默契。江河的接力,涓滴成不息的大海;你我的接力,创造梦想的奇迹;爱心的接力,汇聚磅礴的力量;文化的接力,传承渊源的文明;国家的接力,铸就辉煌的国力……
请以“接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