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 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皓忤秦桧投闲,桧憾未已,.
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时议遣使报金国聘,三月 丁巳,诏侍从、台谏各举可备使命者一人。初,..迈之接伴也。既持旧礼折伏金使,至是,慨然请行。于是假翰林学士,充贺登位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夏四月戊子,迈辞行,书用敌国礼,高宗亲札赐迈等曰:“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迈奏言:“山东之兵未解,则两国之好不成。”至燕,金阁门见国书,呼曰:“不如式。”抑令使人于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见之仪必欲用旧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金人语极不逊,大都督怀忠议欲质留,左丞相张浩持不可,乃遣还。
十一年,知婺州,奏:“金华田多沙,势不受水,五日不雨则旱,故境内陂湖最当缮治。命耕者出力,田主出谷,凡为公私塘堰及湖,总之为八百三十七所。”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迈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跻贵显,迈尤以博洽受知孝宗,谓其文备众体。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手书《资治通鉴》凡三。有《容斋五笔》《夷坚志》行于世,其他著述尤多。
(选自《宋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
B.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
C.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
D.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丁巳,干支之一,可纪年月日,文中是指干支纪日法,在丙辰和戊午之间。 B.稗官,本指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小说为稗官。文中指小说。 C.季子,古时兄弟排序一般按伯、仲、季、叔来排,季子就是指第三个儿子。 D.黥挞,中国古代刑罚。黥,是在罪犯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挞,是鞭打。
1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洪迈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涉猎广泛,过目不忘。后来学术成果丰硕。著述非常多,《容斋五笔》《夷坚志》流行于世。
B.洪迈胸有韬略,足智多谋,朝廷商议派使者回报金国聘问之礼,他慨然请缨、假借翰林学士的名义,冒充贺登位使,持旧礼出使金国。
C.洪迈的父亲得罪了秦桧,赋闲在家,但是秦桧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弹劾洪迈。说洪迈知晓其父亲不安定,洪迈被外放福州任职。
D.洪迈执法严格,不畏强暴。婺州军士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人,按律分别处置,使得皇帝刮目相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 译文:
②迈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跻贵显,迈尤以博洽受知孝宗,谓其文备众体。 译文:
14.面对金华干旱的问题,洪迈提出了什么建议和措施,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建议:修缮治理陂湖;措施:各司其职,共建湖塘;结果:共修了八百三十七所。
【答案解析】 10.B ;“三十年”作“隔阔”的宾语,应在“三十年”后断开,排除AC;“己”作“屈”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且“亦何所惜”中的“亦”加强后句语气,应在“亦”前断开,排除D。故选:B。句意:祖宗陵墓,隔绝三十年,不得按时洒扫祭祀,心中十分悲痛。如果金能将河南地归还,必要位于尊上如故,那么再次屈己,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11.A;“季子就是指第三个儿子”错误,古代一般按伯仲叔季来排序,季子一般指幼子。
12.C;“假借翰林学士的名义,冒充贺登位使”错误,冒:充任。
13.①洪迈起初坚持不答应,不久金朝封锁使馆,从早上到晚上水浆不通,三天后才得以与金人见面(交涉)。(执:坚持;既而:不久;自:从;乃:才。句子翻译为:洪迈起初坚持不答应,不久金朝封锁使馆,从早上到晚上水浆不通,三天后才得以与金人见面(交涉)。)
②洪迈兄弟都是以文章取得盛名,跻身高贵显要,洪迈尤其因学识广博被孝宗知遇,说他文章兼备众体。(跻:跻身;博洽:学识广博;备:兼备。句子翻译为:洪迈兄弟都是以文章取得盛名,跻身高贵显要,洪迈尤其因学识广博被孝宗知遇,说他文章兼备众体。)
14.建议:修缮治理陂湖;措施:各司其职,共建湖塘;结果:共修了八百三十七所。
2
由“金华田多沙,势不受水,五日不雨则旱,故境内陂湖最当缮治”可知,建议“修缮治理陂湖”;
由“命耕者出力,田主出谷”可知,采取了“各司其职,共建湖塘”的措施; 由“凡为公私塘堰及湖,总之为八百三十七所”可知,结果是共修了八百三十七所。
【参考译文】
洪迈字景庐,洪皓幼子。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博览群书,即使是杂记小说、佛道等书,无不涉猎。绍兴十五年才中第。洪皓忤逆秦桧赋闲,秦桧依然恨他不已,御史汪勃弹劾洪迈知道他父亲有反叛之谋,于是被贬出任福州教授。
当时议论派使节回报金朝,三月丁巳日,诏令侍从、台谏各举荐能充任使节的官员各一人。当初,洪迈任接伴使。已持旧礼使金使折伏,到这时,慷慨请行。于是假借翰林学士的名义,充任贺登位使,想让金与宋称兄弟对等之国并归还河南地区。夏四月戊子,洪迈辞行,国书使用对等之国的礼节,高宗亲赐书信给洪迈等人说:“祖宗陵墓,隔绝三十年,不得按时洒扫祭祀,心中十分悲痛。如果金能将河南地归还,必要位于尊上如故,那么再次屈己,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洪迈上奏说:“山东之兵不解,那么两国和好必然不成。”到达燕京,金阁门使见到国书,大叫说:“没有按照格式。”强令使节在表中改陪臣两字,朝见的礼节必须用原来的礼节。洪迈起初坚持不答应,不久金朝封锁使馆,从早上到晚上水浆不通,三天后才得以与金人见面(交涉)。金人语气极不客气,大都督怀忠打算把他们留下做人质,左丞相张浩坚持不可,于是洪迈等人才被遣回。
十一年,洪迈知婺州,上奏:“金华土地多沙,不能积水,五天不下雨就干旱,因此境内陂湖最应当修缮治理。命令耕者出力,田主出谷,凡是公私塘堰和陂湖,共修治八百三十七处。”婺州兵士一向无纪律,春季供给衣服,想将布帛换成钱,官吏不准,众人群起呼啸聚在郡将治所前,郡将惶恐,只好姑息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用计逮捕四十八人,依理处治,众党相聚嚎叫,哄拥洪迈坐轿,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干预?”众人迟疑散走。洪迈杀死首恶两人,在市枭首示众,其余的施以墨刑与鞭打不等,没有人敢于喧哗。事情上报,皇帝对辅臣说:“没想到书生临事也能通权达变。”
洪迈兄弟都是以文章取得盛名,跻身高贵显要,洪迈尤其因学识广博被孝宗知遇,说他文章兼备众体。洪迈考究典故,涉猎经史,极尽鬼神事物的变化,手写《资治通鉴》共三遍。著有《容斋五笔》《夷坚志》流传于世,其他著述更多。
【点评】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3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