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对英汉翻译措辞的影响
本文把语境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认为言内语境分为词组语境、句子语境和段落篇章语境,而言外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通过对英汉翻译中的实例分析,从词汇、句子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方面探析言内语境对英汉翻译措辞的影响,从语域理论和文化背景因素的角度来阐述言外语境对英汉翻译措辞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标签: 语境;翻译措辞;言内语境;言外语境
一、引言
西方语言学家从理论上赋予语言诸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沟通交际,它是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护社会规则的基础。然而,语言的特定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实现,语境是在日常沟通中理解语义的基础,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伦敦学派著名的语言学家弗斯曾说过: “Each word is a new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王德春教授把语境定义为语言使用的环境,他把语境分为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其中主观环境包括社会背景,社会地位和交际参与者的特点,客观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和场合等。观察以上例子,这两种翻译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单词“them”的理解。在第一个版本中, “them” 指的是前文所提到的苔丝的姐姐们,而第二种版本中指的是别人所提问的问题。但是从前面的限定语 “the most impressed” 可以排除第二个译本, “them”在此处指的是人而并非问题。
b.高拱顶的房间内,没铺地毯的地板显得凉爽,几条大狗趴在冬天烧木柴的几个壁炉台上,陈设着在一个奢侈时代和国家里适合子爵身份的一切奢侈品。
c.高拱顶的房间内,没铺地毯的地板显得凉爽,冬天烧木柴的几个壁炉台上放着几只很大的支柴铁架,陈设着在一个奢侈时代和国家里适合子爵身份的一切奢侈品。观察以上两种翻译,第一个翻译版本是逐字翻译的结果,但是和整个句子的语境相矛盾,同时也和常理相违背。第二个版本的翻译和第一个版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对“dog” 的理解,从字典中我们可以得知:“dog”不仅仅可以用来指狗这种动物,还可以用来夹或者提起重物的铁架和U型金属器具,因此第二个版本的翻译更加符合语境。
三、非语言语境和翻译措辞
本文将非语言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非语言语境对翻译措辞的影响。
1、情景语境和翻译措辞
任何语言交际活动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因此情景语境c.在他那剃得光光
的脑袋上……唯一的装饰品便是一根飞鹰的羽毛,它横插在他头顶,一头垂挂到左肩。观察上述例子,第一个译文仅仅是加了一句注解却传达了不同的翻译效果。尽管一种事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很多国家,但是不同的国家可能就会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述,而且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中国,苍鹰往往会被赋予多种含义:勇敢,具有雄心壮志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它代表着地位和权力,所以带着苍鹰羽毛的人也被形容为位高权重的人。因此加了注解的译文中能够保证中国读者更加准确的了解译者想要表达的源文的信息。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措辞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因素。
综上,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对于译者都具备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译者在将源语译成目标语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把握好情境语境能够使译者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使翻译显得得体,多斟酌文化语境能够使译者将一些国家所避讳的事情用适合的词汇表达出来。因此,一个优秀的译者在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站在目标语读者的立场上来理解并且翻译,使译文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同时,又显得比较自然流畅,实现“信达雅”。
四、结论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而语境就是实现两种语言交流的基础。翻译作为不同语言的国家间沟通的桥梁,译者必须首先理解源语言文本的意义,然后根据具体语境措辞使其含义能够在目标语言文本中充分再现。同时,为了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能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对等,作为译者除了准确传达源语言文本含义之外,还必须忠实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满足不同语言受众的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