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晋梅中学九年级(下)竞赛
化学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
1.(3分)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3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Zn与盐酸反应 C.CO2与C反应
B.NaOH固体溶于水 D.NH4NO3固体溶于水
3.(3分)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D.④属于金属元素
4.(3分)类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中错误的是( ) A.铁、铜等很多金属难溶于水,铅是一种金属,铅可能也难溶于水 B.铁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则铝与硝酸一定能发生置换反应
C.SO2与CO2一样,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则SO2也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H2、CO、CH4气体燃烧前要进行验纯,其它可燃性气体不纯时也可能发生爆炸 5.(3分)在生产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活性炭将硬水变成软水
B.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先打开排风扇,再关闭气阀
第1页(共8页)
C.太阳能热水器既节能又环保
D.骨质疏松患者应食用富含锌的食物或药物制剂
6.(3分)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现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10g,
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6.9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4.2g
C.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22:9 D.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6%
7.(3分)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因保存不当受光照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如下:2CHCl3+O2有关氯仿的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2HCl+2COCl2则
B.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用水检验氯仿是否变质
D.需要倾倒氯仿检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8.(3分)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请你分析以下相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设计必须在玻璃仪器中进行
B.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C.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到上出现锈蚀现象
D.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
9.(3分)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第2页(共8页)
A.甲烷
B.氧气
C.氯气
D.氢气
+
+
2+
10.(3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Cl,CO3,SO4.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 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NH4可能存在 B.CO3一定存在 C.Na一定不存在 D.一定不存在Cl
11.(3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A.A
待鉴别的物质 稀盐酸和稀硫酸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铵和氯化钾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B.B
鉴别试剂1 氯化钡溶液 熟石灰 硝酸银溶液 燃着的木条 C.C
鉴别试剂2 碳酸钠溶液 水 熟石灰 澄清石灰水 D.D
﹣
﹣
2﹣2﹣
2++
2﹣
+
12.(3分)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A.K2CO3 FeCl3 KOH ZnSO4 B.NaCl MgCl2 K2SO4 CuSO4
C.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D.K2CO3 Na2SO4 BaCl2 NaOH
13.(3分)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第3页(共8页)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14.(3分)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原子个数也是守恒的。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RO3
﹣
n
+F2+2OH=RO4+2F+H2O,由此可知在RO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B.+5
C.+6
D.+7
﹣﹣﹣
n﹣
A.+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5.(6分)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已知BaSO4难溶于水)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混合: :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和SO4
2一
2+
,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
一
+
加反应的离子是 ;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如图空白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1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 (1)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镁条燃烧只生成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有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 40g (填:“>”、“=”或“<”).
17.(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第4页(共8页)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18.(5分)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3分)在一次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只提供给小芳同学一大一小两支试管、稀硫酸及一些锌粒.小芳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芳同学将小试管收集到的氢气进行验纯时,总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这表明收集的氢气 ,要让小芳同学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氢气,在不增减仪器的条件下,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20.(11分)“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第5页(共8页)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 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原因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生成物中没有CO3 2﹣2﹣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 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发现问题]小娟发现在小军的实验中,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后,一会儿又变成无色. [深入探究]实验三:探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的溶液为什么会褪色? 小娟经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将有关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1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配制成反应激烈,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并能使木条复燃 2 取三份实验1所得溶液分装于三支试管中是①溶液变蓝且长时间不褪色 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第二份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第三份中先加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②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③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3 ①称取3.9g过氧化钠固体,逐滴加入约50mL①测得氧气体积为185mL左水. 第6页(共8页) 右
②待不再产生气体,10min以后,加入用小②又产生大量氧气,至反应完纸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紧双孔塞,轻轻摇全以后,又测得产生了374mL动反应器,纸包自动散开,MnO2与溶液开始氧气(两次测定条件均相同) 接触. (1)根据小娟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除了小军写出的反应外还存在另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猜想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物质是 ,请你用实验1所得的溶液,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 (3)根据实验3测得的气体体积说明了 .
第7页(共8页)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晋梅中学九年级(下)
竞赛化学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D; 2.CD; 3.B; 4.B; 5.C; 6.CD; 7.BD; 8.BD; 9.B; 10.B; 11.B; 12.C; 13.AC; 14.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5.BaCl2+Na2SO4=BaSO4↓+2NaCl;K2CO3+2HCl=2KCl+CO2↑+H2O;Ba(OH)2+2HNO3=Ba(NO3)CO3、H;H、OH; 16.﹣3;2Mg+O22+2H2O;2﹣
+
+
﹣
2MgO;<; 17.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钠; 18.Fe2O3;Fe+CuSO4=FeSO4+Cu;2NaOH+CuSO4═Cu(OH)2↓+Na2SO4;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9.不纯;更换大小试管位置,大试管在上,套在小试管外,小试管作反应容器,收集时尽量把小试管伸入大试管底部,再慢慢向上移动大试管; 20.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使吸滤瓶内气体体积膨胀;质量守恒定律;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碱;2Na2O2+2H2O═4NaOH+O2↑;Na2O2+2H2O═2NaOH+H2O2;H2O2;在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少许MnO2,直到无气体产生时,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且不再褪色;水与Na2O2反应生成的H2O2约有发生分解;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