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扇面论文:试论扇面书法艺术的四个阶段

扇面论文:试论扇面书法艺术的四个阶段

来源:爱go旅游网
 扇面论文:试论扇面书法艺术的四个阶段 内容摘要:文章从论述扇面的发展历史入手,针对扇面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以及扇面书法形式的丰富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扇面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扇面 分期 特殊性

扇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代以前是扇子的原始期,汉代以后是扇子的艺术期。原始期的扇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引风逐暑的实用短柄扇;一类是用以显示权威和地位的仪仗长柄扇。从现有出土的扇文物和文献记载来看,在原始期的扇子上没有书画艺术的迹象,因此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艺术期的扇子上有明显的书画迹象,根据其发展的情况,我们将艺术期扇子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扇面书法艺术的发育阶段——汉代

据《说文解字》记载,“扇”的本义是门扉。说明早期扇子的形制近似于长方形的门扉,在一侧安柄。这种一侧安着柄的门扉式的扇子,是用竹苇编制而成,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单门扇”。汉代以前,还流行用集羽做成的形如鹊翅的“羽扇”。这些质地,显然都无法实践书法艺术的表现。到了汉代,丝织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因此出现了用绢、纨、素绫等丝织物做面料的“纨扇”。据西汉宫女班婕妤《怨歌行》

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①因其“团团似明月”,扇面尚圆,故“纨扇”又称“团扇”“合欢扇”。团扇的特点是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以外,还有长圆、扁圆、梅花式、葵花式等。可见,汉代是团扇和单门扇并行的时期。由于团扇外形美观,更主要的是它较单门扇使用方便,因此自汉代以来,至唐宋而未改。这种形制和质地上的发展,为扇面书法艺术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到了东汉时,扇面上除了能够织出一些图案以外,已经出现了织字文锦,其文字为“长乐明光”“延年益寿”等吉语。

二、扇面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魏晋、唐宋 魏晋时期,制扇的用料和装饰方法也开始丰富起来了,上层社会的人们开始享用素白色的丝织扇。除了织有花鸟虫鱼的纹样之外,扇面书画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不仅美化了扇面,而且也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常以拥有社会名流书绘的扇子,来表示自己的品位、修养及政治经济地位,扇面也因绘有名人书画而身价倍增。一般百姓多使用以竹、葵、蒲等为原料的扇子,可见魏晋时期扇面书法艺术并未普及。

唐宋时期,在制作扇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扇面的质地,提倡宜书宜画式质地。书画名家和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题诗作

词、挥毫书画的风气,比魏晋更为盛行,在扇面上绘画、书法已较普遍。迨及宋代,社会上玩书画扇的风气愈来愈浓,并出现了不少扇商开设书画扇铺,为扇面书画的交流和收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唐宋时,人们不仅使用团扇,同时还使用其他形状的扇子。现在极为流行的“折扇”,文献记载是宋代时从日本、朝鲜传入的。宋徽宗宣和年间,高丽折扇以贡品的形式传入宋,苏东坡曾谈其形:“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实际上,折扇由日本、朝鲜传入我国的事实,应早于文献记载,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记载:“摺扇(折扇)则唐人已有矣!”唐代文化兴盛,交流频繁,刚传入是宫中留用,到了宋代折扇作为入贡礼品渐渐增多,一些官吏也可以得到,苏东坡的记载反映的正是这一现象。但是,折扇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广泛流传和使用。折扇的传入,是唐宋扇面史上的重要事件。

由于制扇业的飞速发展,书画成了扇面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扇面书画艺术发展较快,流传至今的宋代扇面书画作品已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如今,能够看到的古代扇子书法墨迹,最早的是宋徽宗赵佶的《掠水燕翎诗纨扇》草书作品。

三、扇面书法艺术的成熟阶段——元、明、清 明代的团扇改进为双面绷绢,可以一面作书题诗,一面

绘画。这时绷制的扇面仍以生绢为主,由于生绢表面毛糙,不易着墨,难以泼墨写意,故大多为楷、行书。清代以后,团扇制作改为矾绢绷面,绢面光滑细腻,易于挥毫,于是各种书体皆有表现。

折扇盛行于明代。明初永乐年间,“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部如式为之。”②由于明成祖喜欢折扇舒卷之便,提倡自制,遂广泛流传。因其使用时能敞开,不用时可折起,故渐渐为广大庶民所喜用。明代以后,纸面折扇流行。清光绪年间,“仆隶所持皆此物。”③折扇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和普遍使用。

由于纸面折扇的普及,使扇面书法渐趋成熟,书写内容丰富多彩,各种字体的书法在扇面上都有所表现,扇面书法达到了辉煌的地步,成为与手卷、册页、对联、条幅等并列的一种书法形式,文人墨客鲜有不能作书扇者。

四、扇面书法艺术的丰富阶段——近现代

近现代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扇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窄,手摇扇子日益稀少,扇面书法真正成为艺术品而为人们所珍爱。书法家在扇面上留下的许多精美的作品,不仅供人们欣赏和珍藏,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互相馈赠的珍贵礼品。可见,扇面书法的实用性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印刷术的飞速发展,扇面印制更加方便快捷,扇面书法的普及进程

也在加快。现代扇面书法,在继承传统扇面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内容取材广泛,意境清新,而且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

扇子的演变主要是在形制和质地上进行变革的。这种变革,是与手工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扇子的形制和扇面的质地具备了承载书法艺术的条件时,扇面书法艺术自然就出现了。扇面书法艺术与扇面的特殊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团扇书法,一种是折扇书法。在章法因素上,明显地不同于其他书法形制,如手卷、楹联、册页、条幅、尺牍、斗方等的美感特征,其突出的特点是精致小巧、极具变化。

(一)扇面书法的精巧和典雅

“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等作为表现形式,这种以弧弯形制为主要特征的扇面书画艺术,所产生的客观审美效果,充满了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④通常,扇面尺寸的计算方式是,折扇以幅展阔的大小为准,团扇以最长的外径为准,特殊样式亦采取相同的原理计算。一般情况下,折扇扇式在30厘米上下,扇面纵向长18厘米左右,幅展阔约55厘米为常见。在具体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充分体现扇面精雅的品格,在字号的大小、字数的多少、

毛笔的选择、墨法的和谐等诸方面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由于扇面空间较小,要想在这有限的空间内运用艺术语言、达到艺术效果、实现艺术理想,还要有相应的美感体验和处理技巧,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气象。小楷是扇面书法艺术所常见的书体之一,与扇面精巧的品格相一致,同时,小楷也是最能体现扇面典雅品格的书体,均衡排列,通篇字字玉成,字里行间充满了静穆雅逸之气。

(二)扇面书法的丰富和变化

随着书法艺术的飞速发展,扇面书法艺术所表现的内容、书体、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极具变化。内容上可以是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也可以书写个人的见解、题跋。书体上,前人留下来的扇面书法作品以行草书居多,当代扇面书法创作仍以行草为主流,篆隶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上,篆书作品17件,占4.2%,隶书作品19件,占4.7%,楷书作品102件,占25.2%,行草书作品267件,占65.9%。扇面本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书写形式的丰富变化。其中,主要以折扇和团扇为主,折扇比例最大。在1998年12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大展上,折扇293件,占72.4%;团扇112件,占27.6%。可见,在充分吸收传统扇面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特殊形式扇面作品的开发和研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①太平御览·服用.

②刘元卿.贤奕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③郭则澐.知寒轩谭荟.

④张伟生.怎样写扇面[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方以智.物理小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刘元卿.贤奕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