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位数乘一位数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一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口算: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

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 10×6= 10×7=

3) (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1、完成P58 1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完成P58 5、6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59 7

独立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

6、完成P59 8、9、10、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 练习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

步计算的含义。

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

200×4= 100×2= 700×7=

600×7= 100×5= 3000×5=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列出算式:12×3=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2.探索算法(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

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4、试一试 2×8= 23×2= 123×2=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1.第6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四、课后小结: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P63 2 2、竖式计算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练习十三3、4、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操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

教学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老师选择一些进位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道算式,想看看吗?(出示例2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自学提示:(可以利用小棒)

认真看课本61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小女孩的笔算方法,思考: 1、笔算乘法时,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该怎么办?

2、得数中的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7×2 15×5 214×3

3、小组汇报,展示:

二、探讨交流 (1)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4)、各小组汇报的板演到黑板上。

(5)、请小组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1、 那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来的数,然后再乘。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完成“做一做”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61 3 2、完成P61 4

读题列算式计算

3、完成P61 5

第四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2页例题3练习十三6、7、8、9、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生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X4+2= 5x7+4= 6x5+1= 3x4+2= 7x8+5= 6x7+5= 3x9+5= 6x9+8= 2x9+3=

2、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3、什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学生板演,其它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24x9也就是9个24是多少?

3、尝试计算: 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试着用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上4x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x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老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若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完成P62 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自己列式算一算:137x6=822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8×4=512(人)

说一说,计算中需注意什么?

3、完成P64 6、7、8、9、10

7、8、10题读题理解后让学生列算式解答

9题让学生按第一小问提类似的问题自己解决

第五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练习十三11、12、13、14、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认

真地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

二、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集体订正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展台展示,学生评价)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

(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

4.(集体订正)篮球78元足球65元羽毛球拍36元

中国象棋12元乒乓球拍24元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练习十三第十一、十三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汽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汽车要做多少个同学?

3、完成P65 12、14、15

第六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挑学生板演。53×7 29 ×4 328× 3 156×9 436×2

二、探究新知 (一)知识铺垫: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0”.

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

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索

问: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

(2)尝试计算.0×9 0×7 0×2 0×5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2.教学例5:(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 604×8

(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后交流)

(2)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3)小结 三、巩固反馈1.口算练习:P66 1

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 P66 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P68 1、2、3、4、5

第七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材,67页例题6. 练习十四6、7、8、9、10、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二、新知探索

1.教学例6.(1)出示主题图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自主尝试计算280×3

(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

(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

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及时练,列竖式计算:

250×3 120×4 2500×3 1600×4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3、巩固练习(1)完成P67 做一做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P69 8三、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P68 6.

2.听然后做: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P69 7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约等。

4、完成P69 9、10、11、12

第八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3 1 2、完成P73 2、3、43、完成P73 5

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4、完成P73 6

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

第九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

2、一个算草本2元钱,买5个算草本要用多少钱?

动脑筋:口头提问题再解答。

1、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___________?(强调平均)

2、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天,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8。(除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

2、同桌讨论后汇报。 3、生列式:18÷3=6(元)6×8=48(元)

4、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5、师:看问题,想求:8个同样的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

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

6、谁能像这样说一说。下面就请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解决下一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7、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二)教学例题9。(乘除)

1、出示例题: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请生说解题思路。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4、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三、练习巩固:1、例题8、9后面的做一做

2、同桌合作编一道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再解答出来。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4 7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回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明确哪些条件需要计算求得,再列算式解答

2、完成P74 9、10 让学生说清楚“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什么,再来解答

第十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的: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4

二、练习过程1、完成P74 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 12

3、完成P74 13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有多少人?

3、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

个班共5

一、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1.整理知识:

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展台前交流:台下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知识结构图。

4.提问质疑:本单元你对哪部分知识还有疑问?

二、复习口算乘法

1、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

2、口算P76 1

三、复习乘法笔算

1.做P75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第一行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P75第2题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解答的方法

第1小题可以口算得出结果:200×2=400(个)

第2小题竖式笔算136×6=816(个)

第3小题估算:65×7≈60×7=420(米)少估还比400大,所以原式得数更比400大

4.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动脑思考,尝试计算,并把过程和得数写在书上。

5、做P75 思考题

观察前三个算式,找一找算式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变化规律,同位先说说,然后指名说,统一想法后填空。

四、作业设计:

1、完成P76 2 第二行2、完成P76 3、5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五、小结

学完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数字编码

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

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编排的方法,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科学合理的编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但是如果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把它们编排起来,就会组成各种数字编码。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字编码。

二、初步感知。 1、了解电话区号

谈话:你们会打电话吗?怎样打外地电话呢?

提问:看一看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你怎么知道的?(021代表上海的电话区号)听一听。

追问:这个电话是从哪儿打来的?你又是如何知道的?(010代表北京的电话区号)

再问:这个电话又是从哪里打来的?(025代表南京的电话区号)

谈话:同学们对这些知名城市的电话区号非常熟悉,在调查中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或地区的电话区号呢?

2、了解特殊电话号码

谈话:生活中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你还记得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它们又表达什么意思呢?

谈提问:特殊的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想一想,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三、探索发现。

1、确定研究方向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编码呢?

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确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字编码。提问:这些数字编码你们想了解吗?想具体了解哪些方面呢?

2、确立研究对象 提问:你打算先研究哪一种数字编码?为什么?

3、激发研究兴趣

谈话: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呢?其中肯定藏着什么奥秘,我们一起来研究。

4、小组讨论研究 要求:把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在小组内仔细研究,看看这些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编制的?它们又表达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交流交流: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拓展相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

6、介绍编制规律 谈话:通过观察、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中一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

但有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不太清楚。其实身份证号码的编制有其特定的规定??(介绍编制规律)

7、解决研究困惑

谈话: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的,但个别同学收集的号码

却是15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8、实践运用规律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9、揭示课题内容 谈话:用18位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号码,却能表达这么多的信息。看来数字编码真的十分神奇。(板书:神奇的数字编码)

四、运用编码: 1、编运动员号

问题:洛社中心小学即将开展五年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届时将有350人参加比赛,请根据实际情况为运动员编号。

活动:选择其中四位运动员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的?这些编号中,有的是以谁开头的?

追问:为什么要以“0”开头呢?

小结:同一组编号中,所用数字的个数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同的。

2、编房间号 问题:某宾馆有一幢12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己房间的位置。

提问:这道题要我们干吗?你觉得这个房间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尝试:学生在练习纸上为1楼第5个房间编号。

交流:明确最合理的编法。

提问:按照这种编法,9楼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12楼的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

这里的房间号都用到几个数字?

3、编学生证号 提问:学生证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比较合理?

讨论: 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为自己编一个学生证号。

反馈:你觉得学生证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你编的号码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汇报。

交流:根据学生编的号码,交流和提炼出比较合理的信息。并按这种方法为自己编个学生证号。

五、课后延伸。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神奇的数字编码”,应该说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当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数字编码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课后我们可以去研究、调查,然后再来交流我们的发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