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维护职工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及对策

维护职工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及对策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护职工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当前,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职工就业岗位不稳,就业质量不高;职工收入普遍被人为压低,收入差距过大,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职工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参保职工保障水平不高,个人负担偏重;部分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无力支付职工债务、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职工过多地承担了改制成本。建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就业权益的实现;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法规,确保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抓紧建设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化解职工的社会风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

[关键词] 职工; 劳动保障权益; 突出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391(2007)03-0012-04

*本文系为党校第40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A班社会发展方向《论坛》提交的报告。

一、当前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职工就业岗位不稳,就业质量不高

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2400万人,而新增的就

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100万个。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正处于转轨的关键时期,解决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任务艰巨。从近五年来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看,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再就业率总体水平还不到50%。2005年底,下岗失业人员仍高达900万人,他们中90%以上是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2008年底以前,国企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还有410万,并轨后未就业的下岗职工仍然还有200多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还有400万,辅业改制需要分流安置的职工有300万。除上述总量性矛盾外,我国结构性失业现象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另一方面则是高级技术职工大量缺乏。目前我国技术工人7000多万,其中高级以上的技术工人只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也只有100多万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最高的求人倍率是1比8。下岗失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劳动力供需矛盾直接导致“强资本弱劳工”的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形成。企业主具有近乎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解雇劳动者,一些企业主拒签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短期化,职工就业岗位极不稳定。全国总工会的调查表明,目前劳动合同签订率为57.1%,一些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30.5%,职工就业岗位不稳,就业质量不高,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后又面临二次失业。

2.职工收入普遍被人为压低,收入差距过大,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突出

根据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全国20个城市1万名职工的调查,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一是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偏低。调查的万名职工中2002—2004年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一半的占34.2%,12.7%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是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缓慢。2002年以来收入没有变化或下降的达53%。三是不同行业之间、企业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最低的5.2倍。由于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并不完全表现为工资,加上收入分配透明度不高,人为低报等因素,实际上行业间收

入差距要大得多。从企业内部看,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较大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根据国资委资料,2005年企业负责人与职工平均薪酬差距为13.6倍。四是企业工资分配秩序混乱。一些企业随意确定劳动定额,使许多职工在8小时内根本完不成任务。全总2005年万名职工调查发现,56.6%的职工经常加班,其中1/4是由于不能完成劳动定额造成的。与企业随意提高劳动定额相对应,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往往随意压低计件单价,减少生产成本。许多职工尽管加班加点,但工资收入仍然低微。同时,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的职工达.5%。此外,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同岗不同酬现象严重。据上海市总工会对本市一个区6个行业的363家企业的调查,企业中劳务派遣工已占企业3万名职工的28.8%,占生产一线职工的80.4%。另据中国国家邮电工会调查,邮电行业使用劳务工十分普遍,而在电信行业的劳务派遣工一般人均工资收入只有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职工的1/3左右。五是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突出。国有企业旧的工资拖欠没有还清,新的拖欠又不断发生,工资拖欠问题呈蔓延趋势。据全总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拖欠工资总额达287.8亿元。全总2005年万名职工调查发现,被拖欠过工资的达1550人,占被调查职工人数的15.9%;最近3年内人均累计拖欠工资时间5.2个月,人均拖欠工资3230元。

3.相当一部分职工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参保职工保障水平不高,个人负担偏重

2005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62%、47%、48.1%、43.6%和27.9%。如果考虑一些用人单位欠缴保费的因素,实际参保率还将更低。据2006年全总保障部对全国10个城市的调查,截至2005年底,在全国3935万企业退休人员中,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为1142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29%。没有参保的1142万企业退休人员中,除300万左右退休人员(效益较好企业)是由企业全部或部分报销医药费外,其余840多万退休人员(停产半停产等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参加医保既无特殊又无资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调查的10个市没有参加医保的企业

退休人员比例达33.1%,其中西宁、丹东、临汾三市未参保比例高达50%以上。同时,一些企业经营状况十分不稳定,一些已参保的退休人员随时可能因为企业陷入困境而断保。另一方面,参保职工的保障水平不高,个人负担较重。较为突出的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偏低,2005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698元,仅为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34元的45.5%,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1200元的58.2%。近年来,各地在对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调整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幅也明显高于企业,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特别是一些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更低。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一些困难企业职工到了年龄不能正常退休,只有自己垫付企业欠费后才能办理退休手续。据全总保障部调查,2005年仅山西、河南两省就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7亿元。据测算,这些“自费退休”人员退休后5年之内领取的养老金实际上都是他们自己为企业垫付的资金。另据全总2005年对已参加医疗保险职工的调查,职工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占其全年医疗总额的47.5%,职工负担偏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