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莫奈

莫奈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奈

作者:林奕锋

来源:《七彩语文·画刊》2017年第06期

克洛德·莫奈(1840 ~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表现技法,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的搭配与协调。 从生活中产生“印象画”

1840年,克洛德·莫奈出生在巴黎近郊的一家小杂货店里,5岁时,全家搬到港口城镇勒阿弗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莫奈最爱速写。他画了大量漫画,积累起绘画技巧,画作逐渐被当地人认可。15岁时,莫奈的第一批肖像漫画在勒阿弗尔展出。

后来,他遇到了启蒙老师布丹。布丹邀他去户外写生,教他怎样去观察,怎样将景物、人物画得美丽、纯真。从此莫奈发现,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他绘画的最好对象。

19岁时,莫奈前往巴黎,结识了雷诺阿等一批青年画家。 他们共同在封冻的塞纳河上写生,在冰上凿孔放置画架和小凳,手指冻僵了,就叫人送来暖水袋,暖暖手接着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874年,莫奈带着作品《日出·印象》,和朋友们共同举办了一个不落俗套的绘画展览。因为不同于官方展出的作品,评论家们认为他们的作品疯狂、怪诞,嘲笑他们是“印象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奈鼓励他的朋友们,就用评论家送给他们的“印象派”作为画派名称,以示反抗。后来,主张新画风的印象派成为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莫奈也被誉为“印象派之父”。

伦敦雾的“创造者”

早年的伦敦,人口超过两百万,建有大批工厂,空气中飞扬着粉尘和煤烟,被称为“雾都”。不少伦敦市民都在大雾霾天前往其他城市躲避,但也有逆行者,他就是莫奈。 莫奈是为了画威斯敏斯特教堂来伦敦的。他发现,由于烟囱里不断地喷出带有火星的烟火,与光发生映射,所以伦敦的雾看上去是紫红色的。

莫奈深深迷上了伦敦浓雾带来的光影效果。他在海德公园、泰晤士河上画了许多作品。如果哪天天气放晴,没有雾,他反而会特别失望,觉得都无从下笔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光影效果所持续的时间往往很短,因此他总是两三幅画同时画。他仔细观察,掌握变化,光仿佛被凝结在他的画布上。据说,他在同一时期画了37幅雾中的查令十字桥。

画作展出时,却在伦敦惹起了一场风波。人们看到莫奈把雾画成了紫红的颜色,议论纷纷。

然而,当激动的人们走出展览大厅,情况截然不同了。因为看了莫奈的画,他们第一次真正发现,伦敦的雾的确是紫红色的。莫奈由此被称为伦敦雾的“创造者”,也正因为他的一幅幅作品,让我们见证了当时雾霾状态下伦敦的历史瞬间。 卡米尔、干草堆和睡莲

莫奈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画完美地将光、色结合在一起。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作品,其中有2000多幅油画、500多幅素描,好多画让人惊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奈一生曾多次画过一个女性,就是他的妻子卡米尔。在贫苦的日子里,他俩艰难而幸福地相守。后来卡米尔不幸身患重病,莫奈悲痛地画下了《临终的卡米尔》。

此后,莫奈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大自然。一天,他和助手在屋后山坡画夕阳下的干草堆。15分钟后,光线变了,使他无法继续,于是叫助手回家去再拿块画布来,没过多久,不得不再换一块。

莫奈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在画这个干草堆,出门时带着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一块块地换着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他对朋友——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说,想造一间陈列室,四壁挂满巨幅睡莲,好让人们在这个炮火连天的世界里,有个可以静思的地方。

此時的莫奈年事已高,视力渐衰,影响作画,他常因此恼怒地把画布割破,一度想放弃这个计划。克里蒙梭得知后,特意赶来劝他不要气馁。终于,莫奈完成了48幅重要的《睡莲》系列作品,它们被视为不朽之作。 责任编辑:江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