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1 服装造型的美学原理

3.1 服装造型的美学原理

来源:爱go旅游网


章节标题 课时安排 教学课型 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第三章 服装造型论 第一节 服装造型的美学原则 2课时 理论课 深刻了解服装造型的美学原理,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应用 服装造型的美学原理 原理的应用 1.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的练习 2. 多媒体演示、作品观摩 主 要 教学内容 一、统一 二、协调 三、平衡 三、旋律 收集自己喜爱的设计师和品牌资料,要求: 1. 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各1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各10个 思考与练习 2. 用文字配图的形式表述出来,要求对设计师和品牌的发展过程、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予以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对其代表作或者主要作品加以分析(电子文本,用Word或者PowerPoint完成)

服装造型的美学原理

造型的美学原理,也可以说是造型美的原则,或者说造型美的形式法则 造型美的原则有很多。经过前人不断的探索、研究、整理,现在我们把“统一”和“协调”作为主体原则,协调和统一的原则包含着“变化”与“安定”来那个要素。

表现安定的原则是平衡,表现变化的原则是旋律。那么就可以说,在统一协调的概念中包含着平衡与旋律两个内容。

因此,作为造型美的原则,统一、协调、平衡、旋律这四个原则是缺一不可得。要完成一个整体美的造型,必然了解这四个原则的所有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它们各自得效用,下面我们将对这四个原则逐一进行研究。 一 统一

统一指的是整体的一致性,整体是由诸多个体综合而成的。个体即指有关“形”的诸要素、“色”的诸要素、“材质”的诸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选择整理,并将各要素聚集结成一体,这就是统一的概念。

在这些个体未形成统一体前,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设计构思中,为了达到整体的完美,必须对各因素认真细致慎重地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这些个体就开始相互制约,当形成一体后,就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对于设计来讲,完成后的效果,则为统一的主体,所以,必须要求这些个

体之间的联系、过渡等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统一美。

服装设计中,颜色、图案、廓形、局细部等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形成了服装自身整体美,它与耳环、项链、帽子、鞋、箱包等饰物的协调,体现了着装者的个性美,再与化妆、发型、比例及时代感的协调,则称之为整体搭配美。

类似的物质间,比较容易达到统一的效果。因为不论相同的物质还是类似的物质,都具有相同的因素,因此易产生关联性的秩序井然感。 但是这不是惟一的形式,统一既可以在相同类似的物质中做出,又可以在相反的对立物质中做出。大小的对比,颜色的对比等在这些对立的因素中,依照统一的原则形成统一是可能的。正如在单纯素朴的服装上饰以闪光华丽的饰物,在对立的物质间利用对比、互补成为一个统一体。 不论类似物质间的统一,还是对立物质间的统一,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尺度。下面就构成统一效果的两种重要形式——集中(centrnlity)与支配(dominant)(亦可称之为获得统一的手段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1.集中

集中(center),是指使包含着各种要素的整体中的某一个“点”成为焦点,去集中人的视线,通过对这一要点有意识地进行强调,达到突出重点和增加变化的目的,因此集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强调。

设计中,强调的部位只能有一个(最多不能超过两个)。这个突出的焦

点就是中心主体,既要突出它的与众不同(变化),又要主宰一切,因此形成统一的格局,达成多样统一的效果。但如有多个这样的焦点出现,因为它们各自的凝聚力会将整体划分成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因此破坏整体统一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多重点则无重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应限制合理的参考,但必须讲究参考的方法。

设计中,颜色、图案、材料、设计线形状、大小及饰物等都可以作为焦点出现,如褶边的方向性、大的领子、蝴蝶结等,根据突出点的不同,可以用颜色或完整的图案进行强调。 2.支配

支配(dominant)就是使众多不同的个体中拥有一个共通的要素,由这个共通的要素对各个个体进行统一并支配着整体,表现出整体的秩序感,创造整体统一的效果。

如影视剧中的晚霞场面,对于演员、背景等都使用共同的夕阳红色来统一。这种方法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对立、对比的物质问寻求统一时,这种效果最有效。

在服装设计中,若以酒红色支配整体,这样既容易获得统一感,又可创造一种平稳的视觉效果。

相同的材料、形状,相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相同的花形纹样或相同的格调都可以作为支配的要素。

设计中如果选用了大小不一的点、宽窄不同的线条等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如规则地或按相同方式进行排列,以此作为共通要素控制变化程度。若无规律的排列就会由于大小、宽窄等的强烈对比,给人整体繁乱、无秩序的感觉。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有时为了追求变化,一款服装需要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这时可使用相同的颜色来控制变化、支配整体,也可以选择相同的质感或相同的点、格等花形纹样作为共同要素,这样既可以达到统一的效果,又可以给人一种考究及超脱的印象。

集中(强调)或支配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创造出不单调、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完美效果。但由于形式不同,所以情感效果及整体表现出来的格调也不尽相同。 二 协调

协调同义于统一,二者有着极为相近的意义。但比较起来,它们在范围上有着一定的区别。协调是指局部个体间的协调关系,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协调关系,安定与变化之间的协调关系,是一种狭义的相互关系。 协调(hamony)一词来源于希腊的hsnnonia,有连续、安定、一致之意,它与旋律一样都是音乐艺术中常用的词汇,是指为了形成和声及两个以上音的调和音,而使音与音之间进行合理的衔接,完美地和声才可能成为与人类心灵产生共鸣的语言。

设计也和音乐一样,把两个以上的要素或诸要素的各种特征有目的地连结起来。如“圆与四角”、“材料与色彩与形”等形成完美的统一体时,设计就形成协调的美感,这时必须要注意不要因为各要素之间的特点及矛盾造成混乱的印象。协调是统一的准备阶段,各个个体之间的协调才是整体统一的先决条件。

服装设计过程中,构成服装的各要素内部之间要协调,包括形状与形状,大与小,色彩间的搭配,材料的质感与质感,格调与格调间的协调等;色彩与形状、色彩与材质、人与服装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和谐。

在服装设计中,变化较多的服装给人以运动、愉快、兴奋的效果,所以多用于随便感的运动装、休闲装、猎装、家居装等的设计。安定成分较多的设计,感觉上欠缺生动感,比较沉稳,职业装和制服就属于这类设计。 1.类似协调

各要素间具有类似关系的协调,称之为类似协调。所有类似的物质,它们各自的性质反映在同一领域内,有着共同的情趣,没有对立因素,是一种柔和的结合,在整体上表现出和缓的融洽,是自然形式的协调。无论谁想在相同类似的因素上,谋求和谐及处理同类性质的问题都是容易的。如在相同色调的同系色间,就很容易形成协调;质感类似的针织物或梭织物,有相似图案花纹的面料之间等,也易形成协调效果;形状也一样,如圆与椭圆等曲线图形之间的协调感等,相对而言,圆与直线形之间的协调难度就会增高。

相似的物质问是无条件的平稳和谐,具有柔和的效果,只是有时会因缺乏变化而缺少明快感。如果效果过分柔和,会给人无生气和缺少趣味性的感觉。所以,类似协调最应值得注意的就是,避免因过分一致而陷于毫无气势的格调中去。 2.对比协调

对立要素间的协调,称之为对比协调。在对立物质间取得协调效果相对较难,如果在“异质”要素间强调“异质”,就可能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不同形状之间的组合中,圆与三角形比圆与椭圆形不易形成协调,但圆与三角形却易创造出那种有趣的氛围。

圆与三角形为什么可以形成协调感呢?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圆是曲线的极端表现形式,又是多边形的终点表现形式,三角形是直线感极强的表现形式,是近于角形的极端表现形式,这二者的结合使圆与内接三角形这两个极其对立的要素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关系。所以当对立的因素在多关系中构成时,两个对立要素作用在同一个领域内,如果使它们关系中的某一部分伺时拥有一个共通的基本概念,二者间自然会产生一种安定的感觉,但是,由于其性格差异的存在,又孕育了变化,显示出了明快、活跃的氛围。

因为协调的内涵是用安定与变化两个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单独选用对比或类似协调,在实际操作中及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最佳效果的协调,是在两种协调之间,在类似中加入对比要

素,使其发挥对比作用强调变化;在对比中加人类似要素,对强烈的动势加以稳定。

类似协调的效果可以用一个“静”字来体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这个道理中也不难悟出最合理的实用方案,就是把两种类型的协调配合在一起使用,但不是简单地将“动”、“静”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合理、科学地组合,使两种协调的效果发生相互衬托、相互制约的作用。这种表现手法在写诗、作画等艺术行为中也是最常用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这种表现方法要比单纯地罗列形容词更富有感染力。

在造型艺术中,协调的形式也是以某种效果为目的,将多个个体有效结合。不论是相同、类似或对立性质的东西,只要有助于表达设计效果就可合理使用,这就是协调的原则。协调的价值不是指对比协调或类似协调的手法哪个高哪个低,也没有关于这个色与那个色搭配就协调,这个形与那个形结合是最好的效果等这些固定规律,也不可能有什么形式,因为这些都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而决定协调形式的条件就是设计的最终效果。 3.形状的协调

单就图形而言,也有着类似与对比的关系,下图中是四个简单的组合形,通过对它们进行研究,我们来探讨一下形状之间的协调关系。 4.大小的协调

大与小这两个互相矛盾着的内容,在设计中变化极其微妙。物的大小

相当于音的强弱,音乐中音的高低强弱成功地组合,就会形成音乐优美的曲调。构成设计的各“个体”的大小、强弱,通过一定的组合,是否能够也同样获得这种奇妙的效果,是区分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大小不同的形状,通过合理的安排,同样产生协调感,但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大与小,是最原始的对立因素,大小的协调是根据对立这种效果,对整体发挥作用的,因此,它是在不平均中给予均衡感,更是产生旋律与变化的方式,所以必须发挥敏锐的感觉能力,进行极高技巧性的处理,充分体现大小协调的妙处。 5.格调的协调

狭义的格调亦称之为风格,风格在服装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款服装的设计决不是单纯指采取哪种造型或取哪种颜色或材料,真正的设计是用可视的形、色、质感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理念,而这种从内涵和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特色就是所谓的风格,风格与情调即为格调。因此,可视性的形、色、质感与格调的高度和谐是作品成功的要点。 6.不协调的协调

人们终于在“不协调”或“被破坏的协调”中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协调效果”。

音乐中有“不协和音”,不协和音非常刺激,易让人产生心绪不宁的不快感,但是把这种混浊刺激的音乐用于最先端的现代音乐,则会让人感到

一种“史无前例”的特殊氛围,成为一种激情音乐艺术。

在造型领域中,一些看来极不协调的组合也同样会构成一种“被破坏了的协调”效果(如图),人们同样会从中发现那种超现实的新奇、独特的魅力。 三 平衡

是安定的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均衡或对称。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匀称、较少变化的状态,在设计中,只有在感觉上获得了平衡感才能获得设计中的安定感,因此,重要的是要在分量的轻重、面积的大小及距离的长短等物量要素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或均衡感。感觉上安定是保证统一、协调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特别强调出个体与个体之间这种物量关系得调节观念,所以才称之为平衡。

平衡(balance)原指物质的平均计量,如天平(或其它计量器),由于双方量的均等而获得了稳定,因此,天平就保持了一种平衡状态。这个本来是指计量中平衡状态的词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设计中它是安定的原则。

在造型艺术中,平衡是指造型的各基本因素之间,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整体中的不同部分或要素的组合,如果能给人以平稳、安定的感受,这种组合形式就称为平衡。这种平衡是依靠视觉和心理去感受的。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个体之间,在感觉上获得平衡,才会取得设计的统

一效果。所以它是色彩搭配比例、面积及体积比例等的重要原因(如图)。

对量和形而言平衡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对称,一种是均衡。 1.对称

下图所示左右的形状,量的大小都是相等的,支点也位于中心,构成了平衡的形式,这就是对称也称之为正平衡,是造型上最简单的平衡形式,因为它有着素朴、单纯、坚硬的感觉及严肃的印象,因此在寺院、庙宇等强调庄严氛围的建筑物中极为常见。

在我们穿着的服装中,同样是采用对称平衡的形式最多,首先因为穿着对称平衡形式的服装,会给予人精神上的安定、宁静感,能创造出沉稳的氛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体结构的特点都是以对称形式存在的,穿着对称形式的服装最自然、最舒适,这时只需要使用饰品、小物件做一些点缀,在稳定的基础上强调运动变化的效果。

对称形式的种类也有很多,基础形式有一轴对称、多轴对称、点对称等形式。

以一个轴为对称轴的称之为一轴对称,是两轴以上的多轴对称形式,随着从一轴向多轴的转化,运动效果也会随之复杂。因为轴数增加,对立要素也随之增加,对视觉诱导作用相应增强,也就意味着动性要素增多。多轴对称广泛地应用于图案构成,染织等的花形纹样构成。

对称的另一种形式是点对称,在两端加方向相反的两个等量的力,形成点对称的形式,这是三类对称形式中最活跃的一种类型。它就像风车一

样以点为中心,能够找出很多相对于这一点的对称体,并且以中心点为轴,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旋转,随着转动数的增加,目光受到的刺激就越强烈。所以点对称在意识上就具有了旋转倾向,因此产生了变化性的平衡状态。 2.均衡

在平衡的概念中,更有趣味性的一种形式是均衡,见图 (B),它左右的大小、位置不同,并且使支点位移仍能保持平衡的效果,或者不依靠轴与点,采用无轴、无点的任意构成,但上下左右的各要素间还必须求得稳重与均衡。它是在大小、长短、强弱等对立的要素间寻求均衡的形式。也被称之为非对称平衡(asymme)或非正平衡(informal balance),也可称之为运动平衡。

均衡与对称平衡的比较

区别在于它在空间、数量、间隔、距离等要素上都没有等量关系,它们之间不论大小、长短、强弱都是对立的组合,并且没有点与轴作参照。在变化过程中,实际上是制作一种互补的微妙平衡。

均衡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要在不相称中寻求一种稳定感,这种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是由相互补充的微妙变化而带给人的平衡感。以等量、等距依靠轴或点来获得的平衡,是创造安定感的基本方法,而利用均衡的形式制造一种安定感,就要有相当高的感知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为了取得这种平衡,既要大胆又要周密,而且由于其变化程度大,是一种能够很容易表现出设计师能力及个性特点的方法。所以,成功的运用

它是极其有价值的,但是,均衡形式的把握较对称形式更需要技巧。

关于色彩的平衡。

颜色有明暗、强弱之分,亮色轻、暗色重,就产生了明暗面积差的问题。大面积使用轻色,小面积使用重色,就构成面积与明暗的平衡。由于强色比弱色富于刺激性,这种强烈的刺激性本身就可以对目光产生极强的吸引力,把刺激的强弱与面积相互调节,也可以构成平衡,即小面积强烈刺激色与大面积弱色组合,就形成了所要得到的平衡状态。

均衡造型与对称平衡造型相比,会增加动态效果。在服装设计中,要表现独具创意的情调时,多使用均衡的构成方式,由于破坏了相称的构成,因此自然产生新鲜、运动、有趣或华丽等情趣效果。 四 旋律

旋律——亦可称之为节奏、律动。旋律本来是舞蹈和音乐等时间艺术的专业术语,在“形”、“色”、“材质”等造型的领域内,则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的运动感,因此旋律具有运动效果。

旋律(rhythm律动)本是音乐舞蹈艺术的专业术语。语源来自于希腊语rhuthm6s,意为相同的运动、节拍、时间等,是音乐的三要素之一。旋律是时间延续的过程,音乐是时间艺术,因为只有在音的延续过程中艺术主体才成立,时间结束,音乐就随之消失,艺术也就随之终了。古代的击鼓、僧侣敲击木鱼的声音也是旋律的一种,它的涵义是音与音之间的连续,音

的高低强弱对比,长短音之间反复重复组合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有节奏的曲调奏鸣。

1.旋律产生的条件

旋律是表现运动的原则,在声音及造型中所感觉到的律动效果就是所谓的旋律。

最原始的旋律产生于“重复”,当没有重复也会感觉到运动效果时,就说明也有旋律感产生,如圆的运动具有重复的旋律感,但无限大的圆、圆周弧线近似于直线时,在直线中仍会发现同样的运动感。因此,旋律的产生要具备如下条件:

①感觉到重复的运动感时,这种运动就是“律动”的表现。 ②不是重复的运动,但有一定方向性的线或形。 ③物的移动留下的运动轨迹。 ④暗示着成长与生命力的线或图形。 ⑤正在持续运动着的物及线或图形。 2.目光的诱导

我们可以在没有运动的造型中感觉到动感,因为形状对目光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因此在意识上产生运动感,这就是“目光诱导”或“视线诱导”的表现。

造型,是耗用了一定的“力量”和通过“运动”来完成的,相反,由

“它们”完成的图形也自然能获得运动感。

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色彩、形状都在空间占有位置,不论何时这种艺术的主体都是存在的,人们直观地看到在生活造型中反复重复出现的连续、变化关系,就会产生有秩序的节奏感。如果把它想像为音乐,那么从这种空间艺术中也会体会到与欣赏时间艺术时一样的美感,所以人们在观赏精美的建筑物时,常用“美妙得像被凝固了的音乐”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总之,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具有这种旋律效果。 3.重复变化的旋律

因为旋律感是由于对目光形成反复重复的诱动才产生的,不同形式的反复重复变化对目光诱动的方向、强弱也同时发生变化,所以旋律产生的效果也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我们用这种简单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反复重复的变化旋律的种类及其效果。代表性的重复旋律有如下几种: ①规则性重复

规则性重复的构成特点,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力与力及重复的间距都是等同的,用声音来比喻这一现象,就犹如钟表秒针发出的声音,机械而准确地重复。还有路两旁的电线杆、路灯等都是以同样的高度和相同的距离等间隔地排列于道路两旁的,这时人的目光自然地按照一定的方向被诱导。服装中的扣子排列等也同样会产生相同形式的旋律,这种规则性的重复所产生的旋律,具有清晰、简洁、明快的特点。

②无规则的重复

构成的各要素间,有力量大小和重复间距长短的变化,由于在大与小、长与短的对立间引导着目光移动,因而产生了节奏的变化。给人感觉上带来刺激,具有变化的、动感强烈的效果。

我们常看到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拍击海岸的情形,若把惊涛拍岸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不定曲线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延续不断地重复现象。不同强弱与抑扬顿挫的变化,构成不规则旋律的美感。服装上的碎褶、荡褶等都能创造出这种妙趣横生的效果,这就是无规则重复的旋律。 ③等级渐变性重复

构成的各要素间按等比或等差的等级关系渐变性重复变化,是很自然的层次变化形式,把目光从一方诱导到另一方,旋律感觉中具有刺激性。 等级性的旋律变化会给人方向性的自然运动感,这种形式的旋律,除间距、长度之外,大小、形状、配色等也会发生类似的等级性变化。 这种等级性重复也被称之为推移或渐变性重复的旋律效果。 这种等级性重复自然、柔软、饱含趣味性,与不规则旋律变化相比显得要静一些。 ④色旋律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有关色旋律的问题。色旋律是使三个以上的颜色反复重复出现而形成的。与形的旋律一样,重复的越多,对目光的诱导越强,旋律感越强。由于不同的重复变化,色旋律分别产生动感、明快感、

静感等效果。

两色只能形成对比,却不能产生旋律。

由于色彩具有明度、纯度、色相三属性(参照关于色彩部分),除单纯的重复外,如果再充分利用这三属性,就会表现丰富多彩的色旋律效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取渐变的形式 (也称之为层次波淡法进行色彩推移),利用三属性的变化表现出沉静的旋律感,色彩的这种等级性渐变被称之为阶调,因此可分为明度阶调、纯度阶调、色相阶调三种类型。

明度阶调是指色从明到暗从暗到明的自然过渡中产生的层次波淡效果。无彩色系的白——灰——黑的渐变是明度阶调,相同色相的色如蓝色,从明到暗的渐变也是明度阶调,

纯度阶调与明度阶调一样,它是从纯色自然过渡到灰再到浊,这个渐变过程是由于纯度的自然过渡对目光引起的诱动。

色相阶调,所谓的色相阶调,就是色相如七色彩虹那样按照红橙——橘黄——黄——绿黄——绿„„等色相的顺序自然变化时,即使忽略明度,目光也会自然地被从一方诱导到另一方,产生优美的色旋律感。 当然也有这三种形式的阶调综合为一体的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