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立山,朱哲颖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6年第9期
文 金立山 朱哲颖
斜风细雨过墙门,丹桂映黄灯。
楼前来往观光客,一丝笑,一寸柔情。
黛瓦青砖民宅,西湖喜接东邻。
街坊地籍八旗营,民国已闻名。
当年看阁僚风雅,又能见。
将领豪英。
庐舍如今修缮,京杭合奏箫琴。
陈凉闻回到18年没有居住的旧居,看到焕然一新的思鑫坊,大笔一挥写下这首《风入松——思鑫坊仲秋》。一首词应和了他的旧居情谊,也为读者细腻地描绘了思鑫坊浓浓的民国风情。深色实木大门,老石板地面,露天敞亮天井,生动丰富的绿化还有古风的推拉式木制窗台……以前的感觉都回来了。一楼的客厅摆上了实木茶桌,布艺沙发,墙上挂着几幅书法帖,这里成了陈凉闻新的会客厅。
宜居
——这样的品质生活令人羡慕“这间整修完毕的范本让居民们都放了心”,湖滨地区商贸旅游特色街居建设整治指挥部的工程部主任张清说。在整修之前,居民都担心整修效果,湖滨街道的干部们就打算选一幢独栋作为样板房,让居民们看到效果可以安心。位于思鑫坊32号(承德里一弄 27号)的陈凉闻老宅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了,因为结构保存完整,而且陈先生也非常配合整修工作,所以“陈凉闻会客厅”就这样诞生了。
张清说:“这次整治工作,一方面是建筑修旧如旧,补救危房,恢复原貌。另一方面是真正提高思鑫坊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得到实惠。”思鑫坊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代化的设施没有配套跟上。在整治工作之前,电线、电信和网络各种线路像蜘蛛网一般。油污满地的无证餐馆、杂乱无章的密集电路让人非常压抑,整个里弄就像个贫民窟。而且这里的商业用电和民用用电尚未分离,不合理的电路混杂交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整治过程中,不时会发现电线上被电死的老鼠,甚至几次线路冒烟。
湖滨指挥部把思鑫坊的整个电力系统重新进行安排,考虑美观和实用性,他们将分类的电线安置在三个并排的深红色方形镀锌烤漆铁管内,沿着清水砖墙布局,和木质的深色大门、格子窗风格一致。还有每家每户墙上的电箱都被集中起来放置,街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张清说:“思鑫坊的电力改造是杭州老小区中做得最好的,还将作为浙江省的改造样板向全省推广。”
除了电力系统,思鑫坊还装上了监控。老小区整个是开放式的,没有物业管理,现在外围内部一共装了38 个监控探头,安全感自然满格。趁着地面翻修,结合排水污水系统,消防用
水也被引进来,提高了思鑫坊消防应急自救能力。街角处可以看见天然气的管道也已经引进了小区,这里的群众马上就可以用上安全的天然气。
值得一提的,还有每家每户门口的那一只精致复古的铜质信箱。那原来是住在思鑫坊14 号的老先生的信箱,整治的过程中被指挥部的同志看中了,大家都觉得挺符合整个街区的风格,就作为参考征求住户意见,最后敲定下来个性订做。还有街区里的灯,每户门前的雨棚,门口的铁艺花架,这些都是开过好几次座谈会后才最后敲定的方案。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几经磨合,为的就是打造最原味的思鑫坊。
宜游
——细节里抠出民国风摄影基地
在早晨的时光里漫步思鑫坊直弄,墙角,附着青苔的清水砖还微微有些发潮;窗前,德国磨砂玻璃在古朴方窗内微微泛着晨光;门楣上,“红缨大院”几个字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不清。
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在这里拍摄写真,麻花辫子粗布衣,要的就是那股浓浓的怀旧味道。
黄立变是杭州风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经理,他们的团队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修复经验。
上城区清吟巷的王文韶故居、建国南路五柳巷、还有郁达夫故居等等都是他们完成的修复建筑。
为了让思鑫坊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黄立变和他的设计师团队可下了不少功夫。先期的图纸资料不全,很多建筑经过多次改造已经看不出原貌,而原住民经过几代的变迁也甚少知道石库门最初的样子,建筑细节究竟是怎样很难考证。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施工边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能发现深藏在角落的器物,他们就按照这些器物的原样复原到建筑中。有些建筑细节甚至可以和居民们当面沟通几十次,这个团队较真地去抠每一处历史。“思鑫坊格子窗的样式就是后期施工过程中在阁楼发现的,我们发现了就按照原来的样子造回去。”黄立变指着徐宅的格子窗说道。
“现在外面的木工都是用钉子,砰砰几枪就完事了,但像这里的廊亭都是榫卯结构,我们特地到东阳请手艺好的老木工师傅来做。”
黄立变说。榫卯这种慢功出细活的手艺,在现今已经很少有人会了,人难找,人工贵,工厂里尽是年纪大的先生在操持着,出品速度快不起来。为了打造最原始的效果,这个团队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都高出了几倍。即使时间长些、花费大些,湖滨指挥部也坚持高标准改造,黄立变说:“思鑫坊当年是各界显贵们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建筑工艺都是最好的,我们修复当然也要高标准。”实砌的清水石砖墙、朴素的石库门砖雕、扎实的青石板铺路、榫卯结构的木质廊亭,每一处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处处独具匠心。而这些小细节背后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探讨和不断的方案修改,才最终呈现了这般自然和谐的思鑫坊。
走进何柱国旧居,淡雅大气的植物造景让烈日下的人们感觉一下清新起来。杭州绿清园林绿化有限公的徐刘村说:“何宅的植物配置和造景都是结合民国年代的风格,花池是清水砖,种植的是多年生植物,我们要营造的就是一种自然的花境。”花坛里艳丽的花木不多,只是点缀几棵,但是花木的品种却不少,有精品红枫、金边无秃子、羽毛枫、红花继木球等等。花坛中的石头也都选择了自然型的太空石,看上去更自然协调。
宜商
——还你一条石库门掩映的学士路
这里与美丽的西湖相距不足千米,出了弄堂就是熙熙攘攘的龙翔桥服装市场。学士路的沿街店面为了招揽客人,纷纷安置了招眼的广告牌,店铺门前见缝插针地摆上各类商品,一下子就把本不宽敞的街道占得更加拥挤。从远处看过去,那些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广告牌和门前纷繁复杂的商品摆设,实在令人心烦意乱。
现在的学士路已经成为了石库门大道。街面上的广告牌被集中拆除,统一按照历史风貌修复了拱门的模样。黄立变指着学士路步行街上的门套说:“这些都是水洗石门套,我们专门从台州的临海市古建筑公司那边请了老工匠来做,6 个人的团队日夜赶工都没停过。”修复工作中,光工人和石材都选了好几拨,“我们在石材上选了桐庐石、山东青石、福建石等不同的石料,尽最大可能去还原当年的石库门。”原来不同产地的砖头会有色差,这样的组合有种做旧效果,看起来才更真实。门框两边用的是水磨石,这种石材天然有种自然纯朴的感觉,而且工程团队还用铁锈和盐酸工艺对其进行了做旧处理,看上去颇具历史沧桑感。
张清回忆:“沿街的店铺本来是实木门的,为了商家做生意方便改成了电动玻璃门,考虑到店铺的安全问题,我们还在玻璃门内侧设置了卷闸门。”现在大多数店铺已经恢复了营业,就在一个个石库门的门洞里,一个石库门就是一家店铺。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透过玻璃门陈列着,让逛街的游客一眼就看得亲切,古建筑与丝绸的温柔搭配很容易就勾起了购买的欲望。
作为G20 峰会前重点整治的项目之一,湖滨指挥部投资了2135 万元对思鑫坊进行重点整治,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打造个性化、品质型、体验式的江南名坊。
就在一砖、一瓦、一回眸间,宜居、宜商、宜游的民国风貌体验街区终将成为杭州西湖边独有的、唯一的、中西结合的、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新去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