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外语内隐学习的探析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外语内隐学习的探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外语内隐学习的探析

首先论述了内隐学习及其所具有的特征,然后从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实现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能为学习者阅读和听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及能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外语内隐学习中的作用。

标签:信息技术;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已成为学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探讨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内隐学习由于无须注意的参与,能较节约心理资源,所以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并且习得的知识持久难忘。而且,只要使用合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许多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内隐学习,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二 内隐学习及其特征

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Reber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人们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另一种便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他们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能获得了这种规则的学习方式;而外显学习则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方式,是有目的、有选择性注意的学习方式。

由于内隐学习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各研究的出发点、层次和所采用范式的差异,所以除了内隐学习的无意识性这一特征基本得到所有学者的认同外,关于内隐学习的其他特征的存在看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例如,Berry和Dienes认为内隐学习的特征有迁移特化性、现象直觉感和强有力性等,而Reber和Squire则认为内隐学习的特征是强有力性、年龄独立性、IQ独立性、低变异性及加工共同性,等等。通过总结各有关内隐学习的特征的研究,内隐学习具有的特征包括:强有力性、自动性与无意识性、概括性与迁移性、无加工容量限制性、年龄独立性和IQ独立性[1]。

1 强有力性:内隐学习不受或较少受心理或神经损伤的影响。此外,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能比外显知识保持更长的时间,内隐认知学习系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

2 自动性与无意识性:学习者能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条件下发现刺激任务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并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做出适当的反应,它是保证内隐学习真正产生的前提。

3 概括性与迁移性:内隐学习获得的是抽象的、不依赖于刺激的特殊物理形式的知识。既然内隐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自然也就具有概括性,容易概括到其它不同的符号集合,具有良好的“迁移性”。

4 无加工容量限制性:内隐记忆和信息处理不受或很少受加工容量和注意资源分配因素的影响。

5 年龄独立性:内隐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认知加工过程不受学习者年龄的影响。例如,儿童在还没有产生意识之前就已经能够获得大量关于自已身体、社会、文化和语言的知识。

6 IQ独立性:内隐学习任务成绩与学习者IQ的没有多大相关。

三 信息技术在促进外语内隐学习中的作用

目前,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在许多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内隐学习,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 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

从内隐学习所具有的特征来看,内隐学习的心理加工材料主要不是语言而是心理表象。由于心理表象在无特殊要求之下对客体情境是一种概括的而非精确的模拟表征,所以在问题的解决中,它可以节约工作记忆空间,节省认知资源[2]。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提供文字材料外,还应提供声音、视频、图象、图表等多种不同媒体的教学材料,使学习者在感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降低他们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

首先,信息技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的教学信息,使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标准的语音、语调,还能够看到对话的真实情境、说话人的表情、神态和姿势等,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因此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吸收及模仿,进而习得所学的外语知识。其次,互联网络环境含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潜在资源,而且这些网络资源的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据统计,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有90%以上是外文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不外乎以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形式存在。最后,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既可以创建用于外语学习的多个资料库,并将这些资料库按课型特点分为外语文化信息库,听说技能训练库,经典名著资料库等等,也可于创建用于收录相

当数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类型素材的素材库,并让使用者能根据素材的标题、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快速地检索,以方便学习者获取这些多种媒体的、丰富的、高质量的学习材料。

2 信息技术便于实现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

内隐学习虽然具有许多优点,如习得的知识持久难忘、有助于语言自动化形成及学习方式易为学习者所接受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可能会降低及学生掌握语法的过程将会延长等。同样,外显学习虽然存在其他的不足因素,但却也具有一些优点:其一,外显学习便于操作,教师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其二,外显学习能促进内隐学习,这主要表现在外显学习所获得的语法知识可以“监控”语言的实际使用,以及有助于学习者比较其中介语语法和目的语语法的差异等。所以,我们强调语言的内隐学习并不是不要外显学习,或以内隐学习代替外显学习,而是如何将二者协同起来。实际上,任何复杂知识都是通过外显与内隐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的。从外语学习的动态过程分析来看,外语学习有时以内隐学习为主,有时以外显学习为主,而有时却是外显和内隐各半[3]。但无论如何,只要使用合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作为人类两个基本的学习机制,外显和内隐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发生条件,忽略或夸大了学生的内隐学习,都不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总的说来,以外显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而以内隐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及交流对话的工具,诸如电子邮件、BBS、电子白板及聊天室、QQ聊天群等,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而且还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监控。因此,信息技术能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有机结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语的学习有时以内隐学习方式为主,有时以外显学习方式为主,而有时却是外显和内隐各半,无论以哪种学习方式为主,信息技术都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例如,教师如果想用先隐后显的顺序讲授某一外语语法的用法时,可预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教学材料,让学生对该语法的用法有足够的直接体验和直觉判断,然后再通过对外显的语法知识和有关语言规律的讲解,让学生去发现和总结所学语法的形式和用法。

3 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阅读和听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们知道,一个心智正常的儿童在适当的母语输入量的前提下,一般都能内隐地习得母语。由此可见,要习得外语也同样需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人,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同属于语言学习的范畴,在许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因此,要将外语知识内化,关键在于强化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入一定要充分,要远远地大于输出,因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会有部分信息丢失,即学习者不可能将所有输入的语言信息都消化和吸收。这里的语言输入包括“听”和“读”两个部分,而输出则包括“说”和“写”两部分。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要加大阅读和听力的比重,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适合他们的水平并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阅读和音像资料,以保证有

足够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在大量的阅读和视听过程中自动地形成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能力。

互联网络环境中电子出版物及虚拟图书馆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在电子出版物方面,有些外语电子杂志只提供目录而不提供全文,如ELT Journal,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等,而有些却只有网络版,如ELTNewsletter,Humanizing Language Teaching,TESL-EJ,Language Leaning and Technology等[4]。在虚拟图书馆方面,目前网上的虚拟图书馆有相当多,多数都有全部或部分资源可共享,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网络公共图书馆”(www.ipl.org)。国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也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样,互联网络环境中的大量声音、数字电影媒体学习资源及有声新闻网站如CNN和BBC等,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此外,多媒体数字网络语音实验室和“播客”技术也为听力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多媒体数字网络语音实验室能做到边听边做、听练结合,从泛听到精听、从辩析到理解、从易到难,因此能很好地应用于听力教学。“播客”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制作成音频甚至视频节目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客就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和电视台,但就目前而言,播客主要还是以音频为主。“播客”可以向学生免费提供大量的外语音频资料,学生随时随地既可听老师布置的听力作业,也可选择收听一些自己喜欢的外语音频材料,这样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移动的、沉浸式的外语听力学习环境。

4 信息技术能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

有关内隐学习的研究已表明,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在运用时对情境具有依赖性,即:出现与初始内隐认知行为相同或相近的情境时,有助于对此初始行为所获知识的提取与巩固[5]。再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应对该语言的使用情境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即能够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让学习者在这个情境中充分实践自己所学到的外语知识,使外语知识转化为外语能力。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克服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模拟现实情况下难以实现和完成的任务,方便学习者习得外语知识。例如,通过创设学习者在国外入学、购物、医疗等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让学习者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与外国人进行会话交流,这对提高学习者在国外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信息技术能为外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真实的学习交流情境。学习者可以在这个交流情境中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各自的观点,由于一切都是匿名的,学生在相对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中会感觉更加自信、放松,因而也更乐于参与发表意见,从而增加练习外语的机会,充分开发自己的外语潜能。

四 结束语

内隐学习是人类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它可以节约认知资源,降低注意资源分配负荷,减少工作记忆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信息技术目前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它为促进学生的外语内隐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这个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外语内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卫.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03):56-63.

[2] 张一中,王笃明.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05):90-96.

[3] 郭秀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02):185-192.

[4] 韩金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英语教学与科研—英语教师常用网上资源简介[J].外语电化教学,2002,(08):22-25.

[5] 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4,(04):43-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