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信赖度分析 魏志江 内容提要本文以战略互信理论为主要依据,探讨了中日韩三国的战略 定位,并在尝试建立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中El韩三 国战略互信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指出构筑和进一步建 立中日韩三国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是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核心和基 础。 关键词 中日韩战略互信 东北亚安全 作者简介魏志江,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 根据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关于“信任”的理论,我们认为 所谓“战略互信”是指国际行为体之间对彼此战略意图、战略能力和重要行为的判断的正面利己 倾向,是对相互关系的积极预期,是一种能够减少追求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利益行动的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的认知。所谓“战略互信度”就是“战略互信”的程度。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重要国 家,已经初步建立了战略互信关系,但是,由于历史、海洋权益和岛屿争端、美国因素的牵制以 及三国政治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在尝试 建立中El韩三国战略互信度模型的基础上,将对影响中El韩三国战略互信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 并指出,构筑和进一步建立中日韩三国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是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核心和 基础。 一中日韩三国的战略定位及其特征 为了进一步理解中It韩三国战略互信及其对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影响,首先需要分析中日韩三 国双边和三边关系的战略定位及其特征。一般而论,“在中国对外建立的伙伴关系中,战略合作 ._中.凰韩三凰 战腌债戆霹 析….. 伙伴关系是最高层级的合作定位”。①在中13韩三国关系中,不论是双边还是三边都已经建立战 略合作性质的伙伴关系。 首先,2008年5月27~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正式访华,并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中 韩两国正式发表《联合声明》②,确认将两国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建立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和首脑互访机制,积极考虑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FI'A)的谈判,为朝鲜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合作,及为扩大贸易和投资采取实质性 措施等。2008年8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回访韩国,进一步充实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的内涵,并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 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是两国关系白1992年建交以后从“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提升为 金大中政府时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政府时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加上“战略”一 词,将使此前集中在经济、贸易领域的中韩关系全面扩大到外交、国家安全等所有领域,即中韩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超越两国双边关系,更为注重中韩两国的地区安全合作,并认为这种战略合 作关系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某种事件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以改变。中韩两国将“在政治、外 交、安保、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中韩关系还将超越两国 合作的范畴,在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上进行战略合作,并将此种合作扩大到地区乃至全球性事 务,如应对国际恐怖主义、联合国改革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③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在政治安全领域,加强友好交往,深化政治互 信,并进~步加强在东北亚和平稳定、区域和次区域,以及联合国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 题上的合作,使之成为中韩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支点。④②在经贸能源领域,扩大交流合作, 并决定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开放,并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金融舞台上的合作。两国还决定在非传 统安全领域尤其是两国共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加深合作,两国也达成进一步加强在地震、海啸及 台风等自然灾害领域的合作构想。③推进中韩FI'A谈判;④加强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包括推动青 少年友好交流访问、举办民间学术论坛以及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沟通,并加强 两国在科技、司法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韩两国关系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和中韩关系进入了 新阶段,不仅对21世纪的中韩关系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和发展,也是中韩两国应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发生变化和两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明智选择。中 ①②③魏志江:《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8年第4期,第64页。 《中韩发表联合声明》,中国网,2008年5月28日.http://news.china com/zh cn/d0mestic/945/ 20080528/148743511.html。 魏志江:《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8年第4期,第63页。 http://news.ectv.com/china/20080528/100077.shtm1 ④《胡锦涛同韩国总统李明博会谈》,新华网,2008年5月27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tt.htm。 011 .当.代藏 _... . 冬季曼.. 韩两国对维护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共同的战略需求,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立的战略基础。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有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而且 对于围绕朝鲜半岛战略格局有关的国际关系,尤其是韩美关系、韩日关系和中朝关系以及东亚 区域合作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虽然有助于平衡韩国的对美、对日关系以及牵制朝鲜“通美 封南”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李明博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理念中所谓美日中俄四强“平衡外交” 的色彩。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不能削弱或代替作为韩国外交战略基轴的韩 美同盟在韩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标志着因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 恶化的两国关系得到重大改善。中日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以在国际社会追求共同利 益。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与日本政府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 明》,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框架和新局面。中日过去已签署三份政治文件,中国称它为 两国关系的“基石”或“政治基础”。即1972年规范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 年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1998年为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中日联合宣言》。但中 日关系并没因此平稳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崛起,被视为是对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的挑战,甚至是 对日本的威胁。因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表明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济 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性意 义。“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全新定位的新时期,两国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进 行战略层面上的合作。”①“战略互惠关系”不仅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表明双方 “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愿意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积极认知,还为两国今后在“共 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应对全球性课题”等区域及全球层面积极开展合作铺平道路。②但 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也反映了中日关系较为注重经贸方面的战略合作,而于政治、安保 和军事方面的战略互信较为滞后。 再次,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日韩两国发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伙伴关系 联合宣言》,为新世纪的日韩重新进行定位。李明博政府时期,通过穿梭外交,不仅恢复了卢武 铉政权时期一度受到冷落的日韩关系,而且与美日共同建立了朝鲜半岛三国安保合作机制。在天 安舰事件中,日韩两国加强了应对所谓朝鲜威胁的安保战略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最后,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日本福冈举行第一次三国峰会,并发表《中日韩三 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三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是对三国双边关 ①姜跃春:《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第7页。 ②参见《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5月7日, http://www.gov.cn/jmg/2008—05/07/content一964157.htm。 .-中.曼燕.三周 然腌焦燕莲翁 ….. 系发展成果的肯定,意味着三国对三边关系构筑的不是“对手”认知,而是有益于促进合作的 “伙伴”认知。此关系定位不仅能够推动三边关系进一步深化,更重要的是对三国共同采取和平 手段解决三边、地区及全球问题,促进东北亚和平稳定大局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尤其是2010年 5月,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布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文件,三 国就提升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达成多项共识。在机制化与提升三国伙伴关系方面,中日韩领导 人决定加强三国高层交往,增进三国人民友谊与和睦,进一步构筑稳定的战略互信。中日韩领导人 同意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共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探讨建立“三国防务对话” 机制的可能性,加强安全对话,提升三国警务合作,推进三国地方政府交流。因此,中日韩三国关 系的战略定位,已经由经贸领域,向政治、外交、军事、安保和社会、文化等全方位领域迈进。② 总之,中日韩三国的战略定位,表明三国已经建立起战略合作的基本框架,但由于战略互信 度较低,三国的安全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三国关系和双边关系 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位阶高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日韩面向二十一世 纪的伙伴关系,其战略意义仍不够明晰。中日韩三国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还没有形成较为 成熟的战略合作机制,但中日韩三国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无疑为三国构筑稳定的战略合作 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的主要因素分析 由于“战略互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对彼此战略意图、战略能力和重要行为的判断的正面利 己倾向,是对相互关系的积极预期,是一种能够减少追求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利益行动的不确定性 和风险性的认知。由于“战略互信”涉及对行动与意图的预期,因此,这种预期会受到下列因素 的影响。 第一,这种预期基于对行为体历史特性的认知。历史行为是行为体判断对方是否可信的依据 之一。国际行为体是否曾经推行过激进的军事扩张行为,是否曾经背信弃义等历史记录都对预期 产生影响。 第二,这种预期基于对现实政策和行为的理解。信任不是传统社会特有的、已过时的东西。 ①《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明确三国对“在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往来、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扩大 财金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希望在政府和非政府框架内开展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 全方位合作;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方式推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参见《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联 合声明)(全文)》,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12月13日.http:// ̄w.gov.cn/ldhd/2008—12/ 13/content一1 177284.htm。 ②(2o2o中日韩合作展望》,中国外交部网站,2010年5月30日,http://w fmprc.gov.en/chrdpds/ ziliao/zt/dnzt/wjbdhrmzsfwbcxdrczrhhy/t705958.htm。 当.代韩凰_.-.2 .每冬季曼…. 恰恰相反,随着现代社会形式的发展,它的重要性提高,变成现代阶段不可缺少之物。信任与不 断增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当代社会特征紧密相联。①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一 国的社会文化、国家制度、外交政策、对重大国际事务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也成为判断其能 否回报信任的一个重要指标②。 第三,这种预期基于对履行义务、遵守承诺的预测。“责任性意识”指代国际行为体尊重及 遵守承诺、规范、机制等的意愿和行动。换言之,当双方或多方将就某些方面问题达成的意见通 过官方声明、协议或条约形式制定出行为准则后,即使这些规范较为脆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 威来监督履行情况,但国际行为体是否仍有强烈的自觉来遵守这些约定,是判断其国际责任性的 主要依据。 因此,探讨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的主要因素,显然也应该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历史因素。中El韩三国存在三千余年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从而容易产生对东亚传统 历史文化的和身份的共同认知,但近百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对中韩两国侵略的历史,又成为三国 建立战略互信的重大障碍。由于日本对中韩两国推行过侵略扩张政策,所以,中韩两国对日本的 战略意图、战略能力和重要行为的判断的正面利己倾向较为薄弱,从而极大地影响中韩两国与日 本战略互信度的增强,也容易对日本的军事安保政策产生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往往对日本的安保 军事政策的调整,做出危害中韩两国传统安保利益的消极认知。但是,由于中日韩三国具有三千 余年的交往的历史,三国形成了历史上共同的文化形态和东亚价值观,这有利于三国构建对彼此 战略意图的积极认知和身份认同,并有助于加强对三国共同安全利益的积极预期,从而增进三国 尤其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合作中化解历史积怨,扩大共同利益,确立三国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新型的战略合作架构。 其次,关于中日韩三国外交政策和现实行为的理解。其影响战略互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国 的政治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外交和经济利益,国际行为等方面。中国 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显然不同于日韩两国,在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方面,中El韩三国也存在较 大的差异。而中日韩三国在领土、海洋权益以及岛屿归属上的争端,反映了三国存在国家核心利 益的冲突,而由于三国不同的国家利益,在国际行为方面,与日韩两国的军事安保政策的透明度 相比较,中国由于实行不同于日韩两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其军事安保行为的透明度也经常受到El 本的指责,因而中日两国往往容易形成对彼此的战略意图和安保行为的消极判断。日韩两国在独 岛(El称竹岛)归属的争端中,由于日本对韩国加强独岛安保防卫行为的抗议以及韩国对日本有 关教科书将独岛纳人日本主权范围的指责,日韩两国虽然具有共同的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但意 ①[波]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中华书局,2005,第2O页。 ②李淑云:《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2期,第35页。 014 . .凰韩三凰施战髓债戆糜 辑….. 识形态的因素与国家核心利益相比,在战略互信的影响中,显然仅占居次要地位,由岛屿和海洋 权益引发的国家利益冲突必然导致日韩两国对彼此的国际行为难以进行战略沟通和理解。所以, 中日韩三国对彼此国际行为和外交政策的误判体现在领土、海洋权益以及岛屿争端等涉及国家 核心利益方面,非常容易产生安全危机和军事冲突,尤其是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正在由近海防 卫向远洋战略防卫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中日两国不能进行战略沟通,并化解彼此的战略疑虑, 不仅会极大地损害中日两国的战略互信,而且,容易导致中日两国陷入安全困境,并引发安全 危机。 但是,中日韩三国虽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不同,但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和韩国最大的国际贸易 市场和主要的投资对象国,更成为韩国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因此,中日韩三国经贸联系El益 密切,三国在经济上战略依存度大大加强。随着第二次“清迈协议”进一步扩大中日韩三国互换 货币的规模,有利于形成三国统一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2010年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韩, 决定在2010年底正式启动中韩KI'A谈判。同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三国济州岛峰会又决定启动 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产官学联合研究,并力图在2020年以前建成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并 为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基础。所以,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于扩大三国的共同国家经 济利益,在经贸合作中加强理解和沟通,实现三国经济的区域一体化,无疑可以进一步增进中日 韩三国的战略互信。 最后,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的因素还有所谓“国际责任性”,即中日韩三国遵守国际规 则和协议、协定的意愿和行动能力。此外,中I<I韩三国对现有的东北亚安全结构、体系等的认知 取向也决定着三国的战略互信度。现在的东北亚地区,主要是以美国为主导的13美同盟和韩美同 盟为核心的安全结构,日本和韩国在东北亚分别与美国建立了日美安保同盟和二十一世纪韩美战 略同盟关系,以美国为主导的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在东北亚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遏制朝鲜的武力威 胁和挑衅,同时牵制中国在东北亚军事力量的增强,以防止中国取代美国控制西太平洋的战略空 间。所以,在东北亚安保结构的建立和重新塑造过程中,中日韩三国难以形成共同的安保利益和 对其结构和身份的认同。El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作为中日韩三国安保合作的牵制因素,必将消极影 响中H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日本在鸠山政府上台后,试图以普天间基地的迁移为契机,谋求与 美国建立更为“平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并主张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积极推进东亚共同体战略, 但由于韩国的“天安舰”事件和中国在东海的演习,鸠山政权不得不回归美国主导的日美同盟体 制,重新确认日美同盟对日本的安保战略价值。①日本2010年公布的《外交蓝皮书》也再次重 申“日美同盟是日本安保的基轴”。②由于受到美国的牵制和制约,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 ①《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2010年5月28日,日本外务省网站,http://www.m0fa go.jp/ mofaj/area/usa/hosho/joint—1005.html。 ②日本外务省:《外交青书要旨》,平成二十二年(2010年),第8页。 oa5 .当.代藏 __-. .每冬季曼…. 缺少独立履行国际规范和协定的主体性,在对东北亚安全秩序的认知上受到美国的牵制,因而也 缺少独立建构东北亚安保体系的战略行为能力。韩国在卢武铉政权时期,推行和平繁荣政策和 “东北亚均衡者”战略,韩美同盟一度有所削弱。①但是,李明博政权上台后,改变了卢武铉政 府的“和平繁荣”政策,随着对朝强硬政策的推行和主张建立二十一世纪韩美战略同盟关系,② 尤其是“天安舰”事件,不仅扭转了由于韩国卢武铉政府而受到削弱的韩美同盟关系,使美国主 导的韩美同盟和美日同盟得以全面强化,而且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战略影响力和威慑力也 大大加强。从而强化了以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为基础的美国主导东北亚安保环境的结构、体 系。③中国虽然不会挑战现有的地区安全秩序,但对于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规范的亚太安全结 构,中国的认知是消极的,认为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是冷战的产物,不利于东北亚地区建立多边 的安全合作机制。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必然会成为影响或改变东北亚安全结构的潜 在力量,并与美国和日本协调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从而在东北亚建立中国、俄罗斯与美日韩安 保体制共生的多元的安全保障结构。 三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及其对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影响 由于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的因素不同,随着有关因素的改变,三国的战略互信度也呈 现出不同的变化。本节将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变化的有关因素,设定为相对的参考值,以 百分比模型的形式透视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的消长。 1.双边战略互信度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为56%,如图1所示。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战略互信度为40%,如图2所示。 日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为46%,如图3所示。 2.中日韩三边战略互信度 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为42%,如图4所示。 根据战略互信与安全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显然将对三国的安保合 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在中日韩三国双边关系中,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为56%,在中日韩双边 ①2005年3月2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韩国陆军第三士官学校发表演讲时称:“今后我们将在朝鲜半岛乃 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进程中发挥均衡者作用。”载《东北亚格局中的韩国:现代民族国家的重 构》,http://www.nanfangdaily.corn.cn/jj/20050519/zlC200505180001.asp。 ②魏志江:《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8期。 ③魏志江:《天安舰事件影响朝鲜半岛地缘战略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3日。 016 ._中县饕.戛凰 爨堕焦燕廛筑 …. 00 — 图系列1 8o 圈系列1 / 8O 60 6O 40 4o 20 20 0 A B C D E F G H I J K 0 影响因子 A B C D E F G H I J K 影响因子 图1中韩战略互信度 一l00 % 一 图2中日战略互信度 圈系列1 ;so 70 60 囹系列1 8O 60 50 4o 40 ● 30 20 10 20 0 0 A B C D E F G H I J K A B C D E F G H I J K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图3 日韩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 圈4 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 模型有关说明: 注:①图1中,有关影响因子分别以英文A、B、c、D、E、F、G、H、I、J、K来表示。A表示传统的交往历 史和东亚身份认同;B表示近代El本侵略中韩的历史;C表示政治制度;D表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E表示领土、 海洋权益和岛屿争端;F表示经贸关系和市场经济;G表示国家政策的透明度;H表示三国对国际规则的遵守和认 知度;I表示日美同盟;J表示韩美同盟;K表示中国崛起因素。 ②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以方程式座标表示。 ③以…0’为基准,设定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的百分比。 ④有关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的因子所占百分比值的设定为相对数值,作者力求以统一的基数作为参照值。 ⑤对中韩、中日和日韩双边的战略互信度进行综合平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 以上注释适用于图1~图4。 和三边战略互信关系中比值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中韩经贸关系的依存度最为密切,同时,两国拥 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极的东亚身份的认同。由于2005年11月韩国卢武铉总统访华时,韩 国就已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韩国是在与中国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家中, 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①中韩 ①《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日欧盟有示范作用》搜狐网,2005年11月21日,http:// news.sohu.com/20051 121/n227553017.shtml。 o17 .当.代鞋凰-..2蛆 .年冬季暑.. 建交l8年来,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也是韩国第一大市场和最主要 的贸易顺差来源地。随着中韩FTIlA谈判的正式启动和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韩经贸关系无疑 将为中韩战略互信奠定强大的经济基础。此外,中韩两国在三千余年的历史交往中,建 ̄rY12:宗 藩体制为核心的东亚基本的国际秩序,共同建构了东亚历史身份的认同,因而具有较为深厚的战 略互信基础。影响中韩战略互信度的消极因素,主要是韩美同盟和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 观的差异。其中,韩美同盟对于中韩战略互信度具有较大的牵制作用。 其次,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战略互信度为40%,明显低于中韩战略互信度。虽然日本也是东亚 历史文化圈的一员,并且在历史上与中韩两国存在着友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日本一直游离于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制之外,并发动对唐罗联军的白村江之战(663年)和入侵朝鲜半岛的 文禄、庆长之役(1592~1598年),挑战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所以,日本与中韩两国在 历史上友好交往的互信度,显然要略低于中韩两国。近代以来,日本奉行“脱亚人欧”的战略, 在亚洲推行殖民侵略和扩张政策,其侵略扩张的历史经历无疑使中韩两国对日本难以产生积极的战 略互信的预期,因而对日本与中韩两国战略互信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中日两国还存在 着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争端和东海开发的纠纷日本对中国海军远洋战略的转型,不仅认为中国将挑战 美日在西太平洋的海洋权益,而且还产生所谓“中国威胁”的疑虑,因此,日本将日美同盟作为 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安保战略基础。可见,在影响中日两国战略互信的因素中,中日在传统 安全上很难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共同战略利益,从而导致了中Et两国的战略互信度严重不足。①影 响中日战略互信度的积极因素主要是经贸关系,由于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两国经贸关系 依存度不断加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FTA产官学联合研究的启动和对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积极预 期,对中日两国的战略互信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日本一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 济地位,因此,其积极因素与中韩经贸关系相比较,显然偏低。 再次,日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伙伴关系战略互信度为46%,高于中El战略互惠关系。影响日 韩战略互信度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双方具有相同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奉行以“民主” 和“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此外,以美国为中心,以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为纽带形 成的美日韩三国安保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加强El韩两国共同的安保利益和安全合作。因此,日韩 两国在传统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度,显然高于中韩和中日两国。但是,日韩在农产品和零部件市 场开放等方面,也存在结构性竞争,从而影响了日韩两国的战略互信度。此外,日本侵略和殖民 ①《日中首脑会谈:鞍略的互患老实 南为屯 I:》:“日中陶 c土、令年4月、柬 于海 ℃中国艋 艋载 lJ力 度、盛祝中 海上自衔陈镬衔艋6=具常接近L 。5月初旬、中国船 海上保安厅测量船 嗣查话勤老妨害L允。日本政府 、日本 榷益老侵害L 弓匕U 抗蘸乙, c耋当然 二 、中 国侧{土、正当 活勤 反 L 为。二j L允 7, 背景I:c未、柬三/于海 境界腺 未画定 ‘二 E 、海洋资源碓保I:踵起 中国侧 姿势、中国海罩 速洋展阴 活凳化 南为 秀岛扎 、为”。因 此,日本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具有重大影响。《读卖新闻》社论,2010年6月1日。 o18 .宴.且蘸三凰.的熊鹰债戆瘴分析….. 韩国的历史以及两国关于竹岛(独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无疑是影响13韩两国战略互信的最大消 极因素,因此,如何化解历史的积怨,确立二十一世纪日韩两国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成为建构 日韩战略互信的政治基础。尤其是韩国将日本的历史侵略行为与竹岛(独岛)主权归属的争端相 联系,于日韩战略互信关系的建立产生了较大的消极认知。 最后,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的战略互信度为42%,显示中日韩三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战略互信 关系,但战略互信度严重不足。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的主要因素还是历史因素和领土、海 洋权益以及岛屿争端等,这是导致中日和日韩两国战略互信度下降的重大因素。此外,韩美同盟 和日美同盟也对中日和中韩战略互信度产生了消极影响。对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产生积极预期 的因素,首先是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日韩三国首脑决定启动三国FTA产官学联 合研究并在2020年以前建成三国自由贸易区,成为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的经济基础。其次 是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机制的建立和决定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以及探讨建立“三 国防务对话”机制,加强安全对话,推进三国地方政府交流等,标志着中日韩三国关系的战略定 位,已经由经贸领域,向政治、外交、军事、安保和社会、文化等全方位领域迈进。①最后,中 日韩三国不仅在应对朝鲜的核开发和弹道开发等传统安全领域展开了积极的安全协力,而且,在 金融、能源、环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境犯罪和海盗、海上搜救、 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三国也积极展开安保合作,并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和三边以及多边的 合作机制,为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的建构奠定了政治和安保合作的基础。 随着非传统安全合作“外溢”功能的发挥,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因素将逐渐对中日韩三国的战 略互信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改善和化解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的不足,也有助于 对东北亚安全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中日韩三国的安保合作,我们必须大力化解影响 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的消极因素,加强全方位的相互合作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合作过程 中,积累和强化相互信赖,消除战略疑虑,使战略信赖与合作关系实现螺旋式上升,推动中日韩 三国构筑积极、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并以此为核心,建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重要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战略合作伙 伴或战略互惠关系,但由于历史、海洋权益和岛屿争端、美国因素的牵制以及三国政治制度、价值 观、政策透明度等的差异,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互信度严重不足,尤其是传统安全合作存在较大的战 略疑虑。因此,加强中日韩三国的安全合作,在合作中对彼此的战略意图和行为进行积极认知和沟 通,并发挥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外溢”功能,以加强三国战略沟通和相互信赖的程度,不仅有助于进 一步构筑较为稳定的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而且也是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构建的核心和基础。 ①(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中国外交部网站,2010年5月30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 ziliao/zt/dnzt/wjbdhrmzsfwbcxdrczrhhy/t705958.htm。 0l9 当. 韩 . . .每冬季暑…. Analysis of Strategic Mutual Trust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rategic mutual trus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tries tO establish a model among hte three,seeks for a mor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ainly influencing factors.Addiitonally,tO build up strategic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Key Words China-Japan-South Korea;Strategic Mutual Trust;Securiyt of Northeast Asia Authors wei z inag,Professor of Insittute of Asia-Paciifc,Zhong-shan University. D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