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来源:爱go旅游网
总第16期 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李静波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摘要:语义地图是语言类型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分析多功能语言形式方面具有其他理论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清晰直观地 展示出某个语言形式的语义分布情况,还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使役动词大多具有丰富的语义,是构建语义地图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语言形式。 本文在语义地图理论指导下,使用了汉语、日语、英语等十种语言材料,分析归纳了各语言中使役动词的语义分布情况,初步建立了人类 语言中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模型。作为语言共性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展示了人类语言中致使动词语义分布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致使动词:语义地图:语义分布:多功能形式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48(2017)01—0028—06 一、引言 上的差异。陆丙甫(2008)首先将定语分为6种,分别 是:指别词、数量词、名词、动词、简单形容词、重叠 形容词。通过对“底、地、的”和FG)j的分析,陆丙 语义地图也称为语义图,是一种较新的语言描 写T具。历史上最早提出语义地图设想的是Anderson (1982),“随后,Bybee(1985)、Croft(1987, 2003,2008)、Haspelmath(1987,1997,2003, 甫(2008:61)构建了定语标志的语义地图模型,图示如 下: 2004)、Clancy(2006)、Cysouw(2007,2010)等学 者对语义图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转自李 占炳,2014:81)。近些年,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语义地 图的方法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如张敏(2010)、 吴福祥、张定(20l1)、吴福祥(201 l,20l4)、郭锐 (20l2)、李占炳(2014)、金立鑫、王芳(2015) 指别词数量词名词动词简单形容词重叠形容词 底 地 的 等。张敏、吴福祥、郭锐等学者解释了语义地图的原理 图1定语标志的语义地图 提供 孽 妻 …l口5, 兰 步从技术层面 兰 …一  .璧兰义 要 !  : 最终 语言中语法 多 孝 霎 图l清晰直观地显/J X-J “的”与r J的差异:汉 动词 简 形容 著 词, 日语的 台 u ” I,II五“ ,, ̄J/ IJ 、仅到 , 二 妻 :号 ! 竺芝 篓 测能力。I:11  ! 喜 二 : 量 的语法 _ 就 磊裹 三三 三 三 出 二 兰 雩妻 煮认 孝 景要兰 妻苎 。 :N ̄ 型1 ̄1 _ ,女口. T于I'1:指1 I:1示 bl'J词/,r和_l'l:名:l'l/J 。 用l 菖 }慧 象 常 兰竺 要 苎中 号 , 二 :那 『日] ……………~… ……………一 :.疋EI:,I  ̄篓 , 至 的 ig, ̄最。早将语义地图原理应用到致使结构研究的是shi:。兰 的  ̄z, -2c兰 竺 竺 ,.加 1…1): , 要 了, 类 去 T 一 王芳,201 ’26¨。下面我们用具体实例做一简要说 bat 『明。… ,. ..一 … ~~为直接 使、协同 使 高毒 喜言 究了汉语定语标志“要 ! 要 要羔 的”和日语定语标志I墨路和方 ,-。 - 某 上 or)J在功能 ……一一一……………一…’~……。 ,.一 二r 0 。 0分 ⑩李静波: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琳(20Il:62)在此基础上刻画了汉语中“叫、让”等致 使动词在语义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但是,Shibatani等人 所构建的语义地图模型参照的是时间和空间模型的配置 方式,是纯粹功能方面的。张敏(2010)构建了汉语方 言主要间接题元的语义地图,其中也涉及到致使。在张 研究对某一语言形式的描写精细程度以及研究者的研究 目的。在本文中我们对允让类不再细分而直接作为一个 节点;同时,要求类也不再分为强制和非强制,也将其 作为一个语义节点。另外,由于致使动词大多是表示间 接致使,所以不再考虑“直接致使”这一语义节点。最 后,我们还要增加一个节点“被动”,因为致使动词表示 被动概念是人类语言较为普遍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对致使动词的语义节点设定为:因 敏构建的语义地图中与致使直接相连的节点是处置和被 动,即“处置——致使——被动”。但是,这里的“致 使”并非指致使动词的语义,而是“与格”的语义特 征,或者说是与格标记的功能连续统。潘秋平、王毓 淑(2011)指出该图中的“被动”是被动施事(passive agent),而“致使”则是“被使者(causee)”。以 “我把玻璃砸碎了”为例,按照张敏(2010)的论述, 果、允让、请求、要求、被动。 (二)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 对语义节点的排序主要是看各语言中的语言形式在 该语义节点中的分布,然后依据连续性假设做出正确的 排序。这就要求我们要使用尽量多的语言,以便观察不 同语言中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情况。不过受制于客观条 件,很多语义地图模型都只采用了较小的语言样本。这 该句中所谓的“致使”其实是指被使者“玻璃”。“玻 璃”还有一个标志“把”,而这个“把”是多功能的。 所以张敏(2010)的语义地图考察的是与格标志的分布 情况,而不是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下面我们将从语义 人手构建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模型。 样的做法并非不科学,只能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 学研究允许小本钱做大买卖,可以“透过一粒沙子看世 界”(张敏,2010:4),利用小样本构建的语义地图也 二、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模型 有一定的价值。后来的学者可以通过更广泛的调查,对 原有的语义地图模型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这也是科 学研究的范式。本文使用的是小样本语言材料,主要分 析十种语言里的十个致使动词。下面我们分别观察各个 语义地图模型的构建有两个最为关键的程序,分 别是:语义节点的选择;语义节点位置的设定。下面先 设定致使动词的语义节点,然后再进行排序构建语义地 图。 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情况。 (一)致使动词的语义节点 1.汉语中的“让” 朱德熙(1982:l78.179)指出,“让”具有使令、 语义节点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多功能语言形式的语义 分类。这种分类不能只依靠一种语言,类型学家的做法 是通过跨语言的考察,尽量在形态上找到分类的依据。 比如, “许可致使”和“放任致使”在很多语言中都是 同一个致使动词,但是在塔拉斯堪语中就是用不同的致 听任、容许的意思。这里的“使令”相当于我们所说 的要求,如例(1);而“听任、容许”总体相当于允 让,如例(2)。同时还指出“让”具有和“被”同样 的作用,也能够构成被动句,如例(3)。除此之外, 使动词来表示(Maldonado&Nava,2002:186)。关于 “致使”这一语义概念,李静波(2016)按照类型学的 研究范式将其分为5个层次7个次类,具体如下: 致使 “让”还经常用于因果致使,如例(4)。 (1)主席让大家安静一下。(朱德熙,1982:179) (2)你让我再想想。(朱德熙,1982:179) /\ 直接 间接 (3)杯子让他打破了。(朱德熙,1982:178) (4)这件事让他很伤心。 /\ 因果 控制 /\ 允让 指示 邓守信(1991)指出“让”不能用于低地位的人要 求高地位的人,否则就会导致秩序的混乱。也就是说, “让”字句一般不表示请求类。所以,总结起来,汉语 /\许可/\ 要求 强制放任请求/\ 非强制 “让”有因果、要求、允让、被动四种意义。 2.日语中的r岂世否J 图2致使的语义系统 本文将在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调整来设定语 Et语r冬世 J语义较为丰富,Ono(1982)将 其分为强制(coercive)、操作(manipulative)、指示 (directive)、许可(permissive)、原因(cause)、经 义节点。其实,语义节点的设定并无具体的规定,可以 较为粗略,也可以非常精细,如何设定主要取决于现有 总第16期 历(experience)共计六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下面的例 句: (5)太郎 先辈 煞理矢理步力 世允。/太郎逼学 长行走。 (Ono,1982:100) (6)医者法意戳不明④院畏老步力 世广二。/医生扶 那个意识不清的院长行走。 (Ono,1982:100) (7)监督c 社畏 奥吝 扬 女傻}二泣力 世 危。/导演让身为社长夫人的女演员哭。 (Ono,1982:102) (8)教臌具浊校畏(二家/、、埽 世危。/教工们同意 校长回了家。 (Ono,1982:1O2) (9)破歆力;先生老泣力 世广:。/婚约的取消使老师 非常伤心。 (Ono,1982:99) (10)田中吝 残念c二屯立派 规御冬 死 世广二。/彳艮遗憾,田中失去了伟大的父亲。 (Ono.1982:99) 其中操作类相当于直接致使,此处不予考虑;强制 和指示都属于要求,只不过要求的强度有所不同而已; 许可相当于允让类;原因相当于因果类。经历类有学者 认为属于间接被动,其实这是一种放任,比如例(10) 表达的是田中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或没有能力阻止, 从而“放任”父亲死去。所以,我们将r冬世否J的用 法归纳为要求、允让和因果三种类型。 I 3.英语中的make l Make是英语中最为典型的致使动词,陈秀娟 f (2010)、李炯英(2012)等都将其分为makel和 I make2,前者表示使某人做某事(带有强制性),而后 I 者表示让某人(或物)出现某种变化。这两种情况对应 lI 于要求和因果致使,分别如例(11)和(12)所示: I (11)Thismadeithardformeto controlmyself. 1 这使我难以控制自己。 } (12)They made US write it out again ten times. 【 他们强迫我们再写10遍。 I (李炯英,2012:125) 4.绍兴柯桥话中的“拨” 【 根据盛益民(2014),绍兴柯桥话中“拨”表示允 I 让和被动,分别如下面例句中的(13)和(14)所示: I (13)诺拨渠走进么!(盛益民,2014:232) 【 你让他进来呀! (14)拨伽打还哉。(盛益民,2014:232) 被人打了。 5.荷兰语中的laten 根据Levshina等(2014)的研究,荷兰语有两个主 要的致使动词doen和laten,doen更接近于直接致使,而 laten表示间接致使。在语义上laten既可表示要求(包括 强制和非强制)也可表示允让,比如: (15)Hijlietiedereenzijn romanlezen. He let everyone his novel read. 他要求/允许所有人看他的小说。 (Levshina等,2014:209) 6.藏语安多方言(Amdo)中的ke ̄eug 扎西才让(2008)通过与日语r吝世为j的对比。 将藏语安多方言(Amdo)中致使词缀ke ̄eug的用法细 分为强制、要求、放任、放置、许可、请求等类型。我 们把“放任、放置、许可”统一为“允让类”, “强 制、要求”统一为“要求类”,这样ke ̄eug的语义分 布就归为“要求、请求、允让”三类,分别如例(16)至 (18)所示: (16)‘ge‘gan geu lho ma a 老师 geu学生 a reu mo’ breu ‘xeuzheug 画(名词)画(动词)致使 老师让学生画画。 (扎西 藻,2008:l87) (17)a pa‘xeu kheu‘gechang 父亲 ‘xetl 他 酒 thong g£llzh£ug 喝 致使 父亲允许他喝酒。 (扎西 蒿,2008:194) (18)a yi‘xeu a lak Va shak mo zeug 祖母‘xeu活佛Va算命 keuzheug 致使 祖母请活佛算命 (扎西孝藻,2008:l92) 7.Shipibo—Konibo语中的致使后缀.ma 根据Valenzuela(2002),一ma是Shipibo—Konibo语 中众多致使后缀f11的一个,语义丰富,可以表示要求、允让或者清求等,比如:(1 9)e—n-ra jo—ma—ke l—ERG.EV come.CAUS—COMPL 我iIJ清他求 (Valenzuela.2002:435) 除此之外,一ma还可以表乐因果致使,比如: (20)mi-n-fa tita sina-m. ̄a-ke koriki yoi-xon 2-erg—ev mother:ABS angry—CAUS・COMPL money:ABS tell—PSSr 你(告诉母亲丢_r钱)使母亲很生气 (Valenzuela,2002:432) 8.马赛斯语巾的一me 根据Fleck(2002),一me是马塞斯语巾的一个致使 后缀,意义很}富,例(21)至(24)分别表示被动、 要求、允让、I 果四种意义 (2 1)nisi—O pe一巡一。一mbi snake—ABS bite—CAUS—PAST.1 ERG 我被蛇咬rl (Fleck,2002:378) (22)dadpen-O tEsh・shun at0n chido-0 sica-e-me ̄ Matses-n m ̄yqRs pul1.of-aifer:s'A>,3GEN woman-ABs StrairI-CALS:-NP ̄ST-INDtC Matses-ER6 乌塞斯人拽J,很多桃棕果,然后让他们的妻 子把这些果子挤成汁 (Fleck.2002:377) (23)bed—O cain—shun bed—O se一盥・enda grab・ABS wait-after:S ̄A>A grab-IMPER pierce-CAUS NEG.IMPER 抓住他们……,不要让他们射杀你 (Fleck,2002:378) (24)mayan-n shubu—O se-e-c ca-m._g-nuen shubu-O demon-ERG house-^Bs hit—NPAST—INDIC say-CAUS-PURKS/A>A house・ABs cane..e..c cuesban..n throw.at—N PAST.INDIC bat—ERG 蝙蛹朝着房子扔水果,为的是让人们以为魔 鬼在敲打房子 (Fleck,2002:378) 9.德讲中 ̄lassen 根据Diedrichsen(20l5),德语中的致使动i ̄lassen 含彳『要求、允 、l太l果 种意义,分别如例(25)z ̄(27) 所示: (25)Der wind lifsst DEF.M.SG.NOM.wind.SG let.PRES-3sG das Haus zittern DEF.N.SG.ACC house tremble.INF 大风使房子摇晃 (Diedrichsen.2015:89) (26)Er 1 ̄.sst die 3M.SG.NOM LET.PRES3s( DEF PL.ACC das gedicht lernen. DEF.N.SG.ACC poem.SG learn.1NF 他让孩子们学诗. .(Diedrichsen.20l 5:87) (27)Er lifsst die 3M.SG.NOM let.PRES.3SG DEF.PL.ACC Kinder den Fihn sehen. child.PL DEF.SG.ACC.film.SG watch.INF 他允许孩子f『J看电影 (Diedrichsen,2015:91) l0.塔拉斯堪语(Tarascan)l}lfI,J敛使 缀一RA 根据Maldonado&Nava(2002),塔F::J ̄J-Vi:f (Tarasacan)中的致使后缀一RA也是 个多讲义彤 ,包 含了要求、晴求,比如: (28)Ricardu Femando—ni kawi—ra—S一0一ti. Ricardo Femando—OB drink一【At s+PERi'.PRFS.INI)3 Ricardo逼/劝/请Femadol ̄. (Maldonado&Nava.2002:168) 例(28)可以是Ricard强迫、劝历或 ‘i 求Fernado 喝,所以在语义节点上占据要求和请求 舨j个节点 将』 述l0个致使动词的语义选项整理之 吖以褂刮 如下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表: 表1 不同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表 语言 致使动词 因果 要求 请求 允让 被动 汉语 让 + _L + + }n甜 毒世为 + + + 英语 make + 上 扣J桥话 拔 + + 衙兰 laten + + 安多方言 keujeug + + + Shipibo—Konibo语 ma 上 + + + 马塞斯 -me + _- + L 德语 lassen + + + Tarascan ra + + 总第16期 (三)致使动词语义地图的构建 语义节点和语义分布表确定之后就可以构建语义地 图。我们将按照金立鑫、王芳(2015)的操作程序构建 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先看重叠项。重叠项是指各个语义节点在样本语言 中出现的次数。在表1中,因果、要求、请求、允让、 被动出现的次数依次是:6、9、3、8、3。由于有9个致 使动词都具有“要求”选项,重叠项最多,所以我们选 择“要求”节点为起点。和“要求”共现最多的是“允 让”,共有7个致使动词,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连续 性,图示如下: 要求——允让 除去要求和允让,重叠项最多的是因果,有6个致 使动词。“因果”与“要求”共现的数量为6, “因果” 与“允让”共现的数量为5,说明“因果”与“要求”更 具有连续性,所以将“因果”置于“要求”的左侧,如下 冈: 因果——要求——允让 除去“阏果、要求、允让”,“请求”和“被动”具 有同样多的重叠项,都是3。 “请求”与“要求”共现 3次,与“允让”共现2次,与“因果”共现1次。所以 “请求”与“要求”最具有连续性,可以直接相连,图 示如下: 因果——要求——允让 l 请求 最后一项“被动”,它与“允让”重叠项最多。而 且,从表中可以看出致使动词只要有“被动”选项,则 必有“允让”选项,所以二者可以直接相连。至此,致 使动词的语义地图构建如下: 因果——要求——允让——被动  I请求 图3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三、致使动词语义地图的价值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语义地图是人类语言共性的反映。语义连续性假设 要求致使动词的语义分布不能有间断。根据我们构建的 地图可以推断:如果某个致使动词能表示因果和允让, 那么它一定能够表示要求致使。汉语“让”、“叫”以及 日语f态世 J都符合这一规律。同理,如果某个致使 动词能表示“要求”和“被动”,那么它一定能够表示“允 让”。以往很多研究都注意到致使动词HAVE兼有被动用 法,但没有人明确提出HAVE具有允让意义。根据语义地 图我们预测nAvE应该有允让用法,事实也与我们的预测 是一致的。陆谷孙(2000:799) ̄HAVE的释义中有“允 许”义项,如下例: (29)1won’thavethekids running all overmyflower beds. =I refuse to letthem do this. 我不允许孩子们在我的花坛上跑来跑去。 (30)I can’t have you doing that. 我不允许你做那事。 (陆谷孙,2000:799) 张丽丽(2006)、石毓智(2006)等通过历时研究 证明汉语致使动词“让、叫”等发展为被动标志都要经 过“允许”这一语法化阶段,这与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的 预测是一致的。 本文建立的语义地图只是一个较为粗略的模型,还 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语言中致使标志源 于一些格标志,对这一部分我们没有做具体的研究。我 们选取的节点还不够精细,在“要求类”中没有区分强 制和非强制,语言样本也不够丰富。这些都留作今后进 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Anderson,L.1982.The“perfect”as a universal and as a language・ particular category[A].In P.Hopper(ed.)Tense-Aspect:Between Semantics andPragma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 jamins. 【2】Diedrichsen,E.20 1 5.Degrees of causativity in German las— sen causative constructions[A].In B.Nolan,G.Rawoens&D. Elke(eds.)Causation,Permission,and Transfer:Argument Reali— sation in GET,TAKE,PuZ GIVE and LET Verbs[C].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3】Fleck,D.2002.Causation in Matses[A].In M.Shibatani(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 Interpersonal Manipulation[C].Am— 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4]Levshina,N.,D.Geeraerts&D.Speelman.2014.Dutch caus— ative constructions:Quantification of meaning and meaning of quantiifcation[A].In D.Glynn&R.Justyna(eds.)Corpus Me ̄ods 加r Semantics:Quantitative sl¨dtes in Polysemy and Synonymy[C].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 [5]Maldonado,R.&E.Nava.2002.Tarascancausatives and event complexity[A].In M.Shibatani(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Interpersonal Manipula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61 Ono,K.1 982.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J].Linguistics, (20):97—121. ⑩李静波:致使动词的语义地图 【7]Shibatani,M.&P.Pardeshi.2002.The causative continuum[A[.In M.Shibatani(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 Interpersonal 【221吴福祥.2011.多功能语素与语义图模型[J】.语言研究,(1):25.43. 【23]吴福祥.2014.语义图与语法化[J]_世界汉语教学,(1):3—17. Manipulation[C】 John Benjamins. 【24]吴福祥张定.2011.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J】.当代 语言学,(4):336—350. 【8】Valenzuela, 2002.Causativization and Transivity in Shipibo- Konibo【A】.In M.Shibatani(ed.)The Grammar of Causation and Interpersonal Manipula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25]张丽丽.2006.汉语使役句表被动的语义发展[J】.语言暨语言 学,(1):139・174. 【26]张敏.2010.“语义地图模型”:原理、操作及在汉语多功能语 法形式研究中的应用[A].《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 Benjamins. 【9】扎西才蘸.2008.日本鼯 7厶 ・于 卜鼯 招I寸否使役表 现 意味}=一) 、 ——日本捂教育 祝点力 b— J].世界 日 本鼯教育,(18):185—199. (第四十二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 【27]朱琳.2011.汉语使役现象的类型学和历时认知研究[M].上海: 学林出版社. 【10]陈秀娟.2010.致使义的汉语兼语句和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 究【D】.长春:吉林大学. 【l1]邓守信.1991.汉语使成式的语义[J].国外语言学,(3):29-35. 【12]郭锐.2012.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 径[J】.对外汉语研究,(9):96・130. [13】金立鑫王芳.2015.语义图[A].陆丙甫金立鑫.语言类型学教程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李静波.2016.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日使役结构研究【D】.上海:上 海外国语大学. 【l5】李炯英.2012.致使结构的汉英对比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出版社. 【16]李占炳.2014.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 学. 【l7】陆丙甫.2008.再谈汉语“的”和日语“ ”的区别[J】.外国语, (3):55—63. 【18]陆谷孙.2000.英汉大辞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潘秋平王毓淑.2Ol1.从语义地图看《左传》中的“以”【A]. 《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三辑)[c】.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盛益民.2014.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天津:南开大学. [21]石毓智.2006.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8]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The Semantic Map of the Causative Verb Abstract:The semantic map which not only shows.but also predicates- the semantic distribution ofa multifuctional form,is a signiifcant theory of linguistic typology.Causative verbs with rich meanings are ideal ofrms to constructa semantic map.Under the guidance of hte theory of hte semantic map,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structing the semantic map of hte causative verb by analyzing ten causative verbs of ten languages/ dialects(Chinese,Japanese,English,etc.).As a manifestation of lan— guage universals,the semantic map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shows hte universal ruleofcansative verb. Key Words:Linguistic Typology;causative verb;semantic map;se- mantic distlabution;multifuctional for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