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建谩 社会嘹望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探析 近年,中央和地方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 越来越高。从国务院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 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 见,国务院也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 对学生体质的重视和担忧。笔者以大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河南省近十年大学生的体质变 化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体质动态变化趋势及分析 身体形态指标持续增长。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 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所以人们对形态与健 康的关系愈加关注。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 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 表现的。身高、体重的测量能直接反映大学生的身 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近十年,河南省大学男生、 女生的身高和体重呈逐年增长趋势。虽然近年增长 的幅度有所放缓,但同样能反映出大学生在饮食、 营养水平方面的提高,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基 本相吻合。 身体机能指标下降有所减缓。肺活量体重指数 为重要的人体呼吸机能指数,是人体测量的复合指 标之一。它能更好地反映肺功能的变化,更加准确 地反映肺的容积、扩张能力和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能较客观地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定 量比较分析。近十年间,河南省大学生肺活量和肺 活量体重指数持续下滑。其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中 缺乏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体育教 学与课外锻炼中未能注重或缺乏有氧耐力和胸、背、 44 RDJS 2014.12 o刘建业 腹及肩部肌肉力量的练习,尤其是与呼吸有关的肌 肉练习,也可能与自幼个体的发育有关。女生肺活 量的下降幅度之大,更加说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耐 力的下降是导致心肺功能减弱的直接原因。 身体素质指标有降有升。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 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 敏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是人体的各种与运 动相关的综合功能状态。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 遗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体育锻炼意 识、锻炼程度决定的。一般来说,体育锻炼意识强 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 河南省2000年~2010年3次对立定跳远、引 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和 800米(女)、50米以及坐位体前屈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反映下肢力量的立定跳远,男生、 女生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女生在日常的体育教 学和体育活动中喜欢健美操练习,而使下肢力量得 到了锻炼有关。反映男生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和反 映女生腹部力量的仰卧起坐呈整体下滑态势。这足 以说明学生在肌肉力量锻炼方面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或是体育教学缺乏针对肌肉力量练习方面的计划和 安排。反映耐力素质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速 度呈持续下滑。近年,尽管学校针对学生的体能开 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如华光体育活动)起了些作用, 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在速度素质方面,男生、女生 50米短跑速度呈持续下滑状态,说明大学生在反应、 位移速度、全身协调性和无氧能力等方面越来越差。 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呈下降趋势,说明学 生缺乏相应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导致关节的运动幅 社会隙望函 到改善,反而逐年下降。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家长的教育理念也走入误 区。在家长眼里,孩子受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 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在这种功利教育的逻辑下, 任何与高考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都应该靠边站, 全心全意搞好学习,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一味 追求学习成绩,孩子的余暇大多被各种各样的辅导 氐。 影响大学生体质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本.育教学体系的滞后。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 下,一些传统封闭的、线性的课程和教学设计 睦不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伴随 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I文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是应树立“健康 ’的教育思想,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核 余了完成课堂教学外,还应该针对性地安排一 规划性的、科学合理的具有一定运动负荷且有 是高身体素质的课余体育,包括学生课外体育锻 本育竞赛、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等。只注重 改学,根本无法完成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下的教 示要求。构建立体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应做到课 果外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立试教育的影响。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对中小 、老师、学生家长等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有着 泵刻的影响,而这些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 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长是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其教 念往往会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由于片面 升学率,许多中小学校的校长对学校体育重视 ,无论是对体育器材设施的经费投入,还是对 果质量的监管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得漠不关心,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国家和 出台的有关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许多政 有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成为一纸空文,其 是学生的体质不但没有随政策的紧密出台而得 班占用,从而使体育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 总之,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 动力在层层阻碍中受到严重影响,运动不足是学生 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纵观我们的历史,也许能 从我国古代的武举制度中得到一些启示。高考加试 体育应该被提上议程。考试可以给学生以激励,增 加学生参与体育的动力,同时家长、老师、校长等 会马上改变对孩子参与体育的态度,各种有关学校 体育的法规、政策会得NJr  ̄F.,I落实。 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 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 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社会发展到今天,尽 管很多事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传统文化思 想仍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根深蒂固。“腹有诗书气自 华”、“拥书自雄”、“文质彬彬”是家长、老师夸赞 孩子的美好用词,而有体育特长的人则多被视为“头 脑简单、四肢发达”。 电脑、网络的普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 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和便利使学生的 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电脑网络对学 生的吸引力超出了体育运动的吸引力,大量占据了 学生的业余时间,这也是当前世界性的问题。当今 西方国家也出现了学生因运动不足而导致体质下降 的问题。 综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滞后、应试教育和传统文化的 影响、网络的普及等。针对这些因素,应该加大监 管力度,使政策落实到位,建立校长负责制度;增 加经费投入,满足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对高 考进行改革,将“三育”之一的体育纳入高考之中, 增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动力,提高学校、家长 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 责任编辑/邵卫科 RDJS 2014.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