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60例,对其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女性患者占68.3%;86.7%的患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和颈椎病为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很多很复杂,应采用综合检查手段,注意锁骨下动脉盗血、小脑或脑干梗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标签: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对策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以脑微循环障碍为主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和肢体无力,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居多,常反复发作,最终可形成脑梗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我们对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各种检查,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和性别特点,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VBI老年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67.5±9.6)y;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或头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伴上肢麻木7例,耳鸣5例,面部麻木3例;合并脑血管疾病43例,心脏病10例。选择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列入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66.8±9.5)y。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均仔细询问病史,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意外、家族史、吸烟、饮酒、职业、服药史等情况;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行血尿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甲功、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超声、颈椎和全胸片、头颅CT或MRI等器械检查。对照组对象选择性进行检查,重点是一般资料的采集,吸烟、饮酒、用药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意外、高尿酸血症等指标。

1.3 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数据以(χ-±s)表示,组间用t检验,代入SPSS 18.0统计软件中处理,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23例(38.3%),其中各种心律失常16例,心肌缺血13例;

颈部血管彩超异常49例(81.7%),颈内动脉斑块或不同程度狭窄42例,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即一侧椎动脉血流逆向3例;颈椎正侧位片中有59例提示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9例;头颅CT或MRI提示陈旧性脑梗死40例(66.7%),均为非责任病灶。两组的高危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饮酒,将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的脑血流循环障碍而产生局部症侯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眩晕或头晕、恶心、呕吐及站立不能或不稳伴耳鸣、半侧面部麻木、上肢麻木,部分患者可见眼球震颤。少数病例报导伴有一过性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严重者可猝倒发作。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甚至脑梗死,经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

高血压是脑动脉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两组中均占首位。长期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形成小动脉粥样硬化斑、斑块内出血和溃疡,斑块脱落后内皮下胶原吸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形成微栓子,导致局造性脑缺血[2]。吸烟是公认的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的量而增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脂类代谢异常,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壁损伤,促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的肺疾患可使红细胞增多,导致红细胞压积增高,显著增高血液黏度,从而导致脑部血流量及流速减慢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血清TC、TG水平升高可使血清H-LDL水平下降和L-LDL水平升高,易形成动脉硬化促进粥样斑块,使红细胞膜脂质层增加,红细胞活动性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起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及活性增强抑制纤溶促进,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液高凝状态。颈椎增生导致椎间孔狭小,刺激和压迫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受压变形、痉挛、宫腔狭小、舒缩功能障碍,脑组织灌注不足[3]。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引起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脑动脉硬化。血尿酸结晶沉积于血管内膜并使血管内膜受损,促进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

综上所述,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很多很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和高血脂症,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应合理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注意锁骨下动脉盗血、小脑或脑干梗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后循环梗死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季春,杜强,田艳阳,等.探讨TCD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55-56.

[2]常文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130例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39-1040.

[3]张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85-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