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香山静宜园洪光寺毗卢圆殿及园林景观复原设计研究

香山静宜园洪光寺毗卢圆殿及园林景观复原设计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城市建筑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5月第18卷总第390期

香山静宜园洪光寺毗卢圆殿及园林景观复原设计研究

李松波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摘要:香山静宜园洪光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毁于1860年,历代修缮增建,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其香岩室被列入当时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主体建筑毗卢圆殿形制较为特殊,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通过现存的样式雷图样,结合古代文献、画作,以实地测绘数据为基础,对洪光寺进行了复原设计,以期还原其盛期的建筑群及园林风貌。关键词:园林建筑;静宜园;洪光寺;复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cnki.csjz.2021.13.19

Study on the Landscape Restoration Design of Pilu Palace in Hongguang Temple in Jingyi Garden, Xiangshan District

Li Songbo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Hongguang temple, located in Xiangshan, Beijing,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1465) and destroyed in 1860. After re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it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Its Xiangyan Hall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twenty-eight scenes of Jingyi garden. The main building, Pilu Palace, has special shape and high value. Based on the existing Lei pattern, combined with ancient documents and paintings, and based on on-si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restoration design of Hongguang Temple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architectural complex and garden features of its peak period.Key words: garden building; Jingyi garden; Hongguang temple; restoration design

1洪光寺概况

洪光寺是北京西部的一处名刹,北临九曲十八盘山道,山势耸拔,取径以纡而化险为夷。清康熙帝曾作《洪光盘道诗》,内有香岩室,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帝曾作《香岩室诗》,叹其因迥为高,临虚标秀,题名“香岩净域”,足见洪光寺在静宜园中的地位。清《日下旧闻考》载:“香山寺西北,由盘道上为洪光寺,山门东北向,内建毗卢圆殿,正殿五楹,左为太虚室,又左为香岩室……寺后门外坊座前额曰蕙馨、后曰芝釆,皆皇上御书。”香岩室为“二十八景之一”。1.1洪光寺的历史沿革

洪光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为朝鲜籍太监郑同所修建,1860年、1900年静宜园先后两次遭外国侵略者破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田中玉将军承租洪光寺院落建别墅,部分建筑留存至今(见图1、表1)。院内现在还有洪光寺部分遗迹,如毗卢圆殿的基址。1.2洪光寺的价值

洪光寺从明代建立以来,历经多代人的修缮增建,本身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具有明清两朝的时代特征和北

1465年,朝鲜籍太监郑同建寺,并立碑于此,名洪光寺

1747年,纳入静宜园二十八

景,乾隆皇帝题匾

1920年,田中玉在此

营建私人别墅

2017年,作为素质拓展教育基地

1677年,康熙皇帝为洪光寺题匾 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焚毁

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

图1 洪光寺历史沿革(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方皇家园林建筑的地域特色。从康熙时期开始,随着香山

地区皇家园林的建设,洪光寺的增建也得到了建筑世家样式雷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洪光寺内的香岩室,为双层卷棚阁的形制,二层出挑出一平屋顶,形制较为特殊,该形制在北京地区较为少见。其整体的布局有着北京合院式建筑群的特点,又结合了传统寺庙形制,正殿前出两长廊,使得洪光寺各建筑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建筑空间布局和形体组合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根据《香山公园志》记载,毗卢圆殿采用了上圆下八方的建筑形制,同样较为少见。复原这些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建筑样式有着较高的科学价值。

洪光寺坐落九曲十八盘道前,为一制高点,既可俯瞰静宜园自然风光,又可感受洪光寺古刹之梵音袅袅,历来文人多喜在此赋诗作词,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此处曾有郑同为石碑题字,康熙乾隆二帝亦在此留有墨宝。诗歌与书法的艺术,赋予了这座皇家寺庙以文人气质。建筑群本身的设计,主次得当,体量合宜,有着一定的韵律感。香岩净域东向挑出平坐,可以眺望到东侧静宜园的自然风光,取景极佳,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除毗卢圆殿外,建筑屋顶采用布筒瓦形制,衬托出了千佛亭琉璃顶的金碧辉煌,同时,毗卢圆殿为模仿朝鲜金刚山圆殿所造,带有一定朝鲜族的艺术特色。综合看来,洪光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3洪光寺现状

洪光寺外尚有部分奄翠亭基址的遗存,实地调研中发

作者简介:李松波(1996-),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

90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5月第18卷总第390期

表1 洪光寺大事年表

时期

事件

城市建筑

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

于宣德年间从朝鲜遣入我国,侍奉明宣宗朱瞻基的朝鲜族太监郑同,后来复使高丽时,来到了今朝韩交界处

被誉为“朝鲜第一山”的金刚山,在山上见到了一个圆殿,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形制为“千佛绕毗卢之式”,大为震撼。回国后,在香山永安寺(即香山寺)右侧营造了一处寺庙,仿照金刚山毗卢圆殿的样子,在寺庙中建千佛亭(毗卢圆殿),供奉毗卢遮那佛。同时,郑同在寺内亲自树碑立传,命名此寺为“洪光寺”玄烨皇帝曾为洪光寺御题匾额,一曰慈云常荫,一曰光明三昧。毗卢圆殿额曰:光明三昧。正殿后檐悬曰:慈云常荫

经过敕修,洪光寺由民庙改为官办庙宇,每个月所需香供由内务府分发银两

弘历皇帝御制霞标磴诗序中记曰:香岩空前,累石为磴。凡九曲,历十八盘而上…… 盘尽有六角小亭一座,亭名曰:崦翠洪光寺内香岩室被纳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其正殿内额曰:香岩净域。寺后门外坊座前额曰蕙馨,后曰芝采,皆为弘历皇帝御书洪光寺修缮,拆换旗杆戗木

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乾隆九年(1742年)四月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初

被英法联军焚毁,其建筑夷为平地

五、初六

1920—1930年

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田中玉,在此营建私人别墅一所,每年向香山慈幼院交地租400大洋

现有部分台明及柱础,可以大致推出亭子的尺寸(见图2)。建筑群的院墙、台阶历经修缮,格局大体保存,院内保存有寺庙旗杆基座、石灯,毗卢圆殿基址保存较好,台明柱础清晰可辨,少量被树木破坏(见图3)。

原洪光寺北群房的位置,现在已建为别墅,大体格局保持了民国时期的风貌,经过不断的修缮和维护保养,保存情况较好(见图4)。

2洪光寺复原设计

2.1复原设计的考证

对于洪光寺的建筑群形式,可以从志书、样式雷图稿、古画以及现场的测绘来进行考证。

《香山公园志》中对洪光寺的布局形式,各建筑形制、式样以及匾额位置、装饰等细节都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现存乾隆年间的香山古地盘图(见图5)、样式雷图稿(见图6),与志书比对,可以推测出各建筑的开间数等信息。通过《静宜园二十八景图》《静宜园全图》(见图7)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洪光寺在乾隆年间的样貌,是复原的重要参考依据。

2.2洪光寺的空间格局复原

根据上述文献、图像及现场调研测绘的数据等资料,做出洪光寺复原的总平面图(见图8)。

从总体上看,洪光寺的空间设计遵循了中国寺院中的轴线布局,依次有牌楼、钟鼓楼、冥王殿、毗卢圆殿、香岩清域(见图9、图10)。与常规寺庙格局不同的是,中心的主殿——大雄宝殿在洪光寺内并未建置,转而以毗卢圆殿替代,供奉毗卢遮那佛。

2.3主体建筑毗卢圆殿的复原设计

毗卢圆殿又名千佛亭,是洪光寺建筑群内历史最为悠久、等级地位最高的主体建筑。《香山公园志》中对毗卢圆殿的形制有着较为翔实的介绍,从毗卢圆殿现存基址的实拍图可以看出,圆殿的基座保存较为完好,柱顶石也尚存,可测绘获得相关数据(见图11)。从乾隆时期绘制的《静宜园二十八景图》中,可以大致推断出乾隆时期毗卢圆殿的外部风貌(见图12),结合古画和上述文献,可以整理出乾隆时期毗卢圆殿的样貌:

图2 奄翠亭基址遗存(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3 毗卢圆殿基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洪光寺内田中玉别墅(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91

城市建筑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5月第18卷总第390期

图5 香山寺古地盘图(图片来源:香山公园管理处)图6 样式雷图稿——洪光寺部分(图片来源:天津大学)

N

0510152025 m

图7 《静宜园全图(部分)》(图片来源:清代·清桂、沈涣绘)

牌楼光明三昧南配殿香岩清域太虚室北群房洪光寺香岩室楼垂花门钟楼抱厦房奄翠亭图8 洪光寺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毗卢圆南殿群房穿堂房鼓楼图9 洪光寺的空间格局复原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10 洪光寺剖面图及东立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1 毗卢圆殿基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12 毗卢圆殿(图片来源:《静宜园二十八景图》)

毗卢圆殿为上圆下八方的重檐亭,黄色琉璃瓦。红色油饰,有彩画。明代时期殿内有郑同题写的碑文,乾隆时期已不存。康熙题写的匾额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悬挂,至乾隆年间犹存。殿内供奉有毗卢遮那佛,千佛绕毗卢,坐于宝莲之上。

根据现存的基座和柱顶石的测绘,可以确定建筑为九

92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等材大式结构,遵循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马炳坚《中

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规范,对建筑进行复原(见图13、图14、图15)。

3洪光寺的景观复原设计

洪光寺本身是位于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内的寺庙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5月第18卷总第390期

城市建筑

13.9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cm±0.000

图13 毗卢圆殿复原结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3.980

图14 毗卢圆殿复原东立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9.520

5.190

±0.0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cm图15 毗卢圆殿复原剖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16 北路院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7 北路院落景观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18 中路院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园林建筑群,以建筑为主,寺内能够园林设计相对简单。

本设计主要从北路、中路、南路三路院落的空间入手,结合古代诗词中对于洪光寺内景色的描述,进行景观复原设计。

3.1北路院落

北路院落空间,是由太虚室、香岩室楼以及一圈游廊组合而成,游廊的南侧有开口与中路院落贯通,东侧设有一垂花门与抱厦房相对,并与东侧空间贯通(见图16)。

由于原场地为现在为田中玉别墅,所以场地内并无古树乃至植被,无须在设计中考虑古树的保留问题。

此处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七年(1742年)后整修洪光寺,修缮并建立的园林空间。此处植物的配置均不设计过于高大的植物,并且以多设计有花树等,理由如下:①原场地并无过于高大的古树需要保留,新植过于高大的树木造价过高,且不符合生态。②北路院落空间不大,设计高大的树种会使得空间过于逼仄,影响园林效果。③过于高大的植物会对场地内的古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

①。此根据曾描述,这里“天女参维摩,时时下花雨”

句借用了天女散花的典故,形容古刹的神圣与清幽。为了表现“时时下花雨”的景象,在该处院落中设计了较多的山杏、碧桃等体量不大的植物,并且按照传统园林的设计

手法,在绿地内进行了叠山的设计(见图17)。3.2中路院落

中路院落空间是由香岩清域、毗卢圆殿、洪光寺冥王殿和南北两群房围合而成的主体空间,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是寺庙主要的礼拜空间(见图18)。

明代文人傅淑训曾描述此处空间“涛松夹道万松”,可见此处种植有松柏,利用松柏的配置,构造出了中路空间庄严、肃穆的氛围。在中路院落的园林设计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白皮松、侧柏和油松,并不再增添新的植物,以防过于园林化,削弱了中轴建筑原有的氛围,也防止体量过于庞大的植物削弱毗卢圆殿的主体性,导致喧宾夺主(见图19)。3.3南路院落

南路院落空间,同作为寺庙建筑的礼拜空间,属于中路空间的从属空间,地位较中路更为次要,古代文献中也并没有找到关于此处园林面貌的叙述,仅从《香山公园志》中找到了关于此处院落的介绍:千佛亭南边南群房,为一个墙宇环回的院落,院西为三间硬山式结构大殿,院南为三间硬山式结构配殿,院东建有门楼一座(见图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93

城市建筑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5月第18卷总第390期

在南院院落的园林设计中,也是以保留原有古树为主,仅在墙的转角处置石并栽植山杏等低矮的花树及灌木,避免对园林的过多设计削弱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也是期望有别于中路的肃穆氛围。在南路空间的西侧和北侧做了较多的绿化,考虑到洪光寺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绿化的植物尽量贴靠墙体设计,留出一些开敞的空间。在南配殿的东侧设计有院墙围合的园林空间,并设计了两个框景,为寺庙建筑增加一些古典园林的趣味(见图21、图22)。

4结语

图19 中路院落景观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洪光寺作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从太监郑同建造开始,历代不断增建修缮,至乾隆年间极盛,其建筑群本身便承载了近400年的历史变迁。其院落的形制也有别于常见的汉传佛教寺庙,带有朝鲜族寺庙建筑的布局特点。毗卢圆殿的形制上圆下八方,也是古建筑中较为少见的形式。

从明代的王世贞、文徵明到清代乾隆皇帝,无数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此留下墨宝,也赋予了洪光寺以文化气息,足以看出洪光寺的价值。本次通过复原设计对于洪光寺原建筑、园林风貌进行探求,希望可以展示出洪光寺建筑群盛期的历史风貌,补充静宜园二十八景风貌复原的空白。

注释:

①乾隆御制《香岩室》诗曰:突夏据横峦,天窗纳虚宇。树分功德林,身在逍遥所。始静恰宜听,既远犹堪睹。天女参维摩,时时下花雨。

参考文献

图20 南路院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1 南路院落景观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 香山公园管理处.香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1.

[3] 沈榜.苑署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4] 傅凡.香山静宜园文化价值评价[J].中国园林,2017,33(10):119-123.

[5] 孙国敉.燕都游览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6] 孙承泽.天府广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7] 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8] 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M].北京:当代中国出

版社,2001.

[9] 李媛.香山寺研究及其复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

图22 洪光寺整体复原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013.

94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