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5-17T11:43:20.0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总第83期供稿 作者: 许 敏[导读] 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最终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许 敏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高中课改已经开展一年多了,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的文章在介绍有关新一轮课改的开展情况,内容涵盖从教材编写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所限,无法站在一个很高的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课改中出现问题的对策或解决方案。在此,我只想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野,谈谈自己在此次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和一些感悟。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涵,牢牢把握信息素养的本质
我省的信息技术教材采用的是广东版教材,该教材的难度在老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更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在课程设计上更加重视学科结构的合理性,更注重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强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四川省2011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可以看出,其考题几乎含盖了教材每一章的每一小节。而且每一个知识点的考法绝不是仅仅停留在书上所说内容本身上。
比如,有一道考题是这样的:如果要知道苹果的味道,最好亲口尝一尝。请通过这句话找出此问中的信息来源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各是什么。
(答案是:信息来源是事物本身,采集信息的方法是体验法。)
面对以上问题,如果按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把书上的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加以背诵就完了,如果是这样,学生面对这样的题将无从下手。必须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将书上所述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在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后,他们自己也会去思考,去探索。比如对“信息”一词的来源这一问题,在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面对这样一句话,有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难道人类社会在出现以前,就不存在信息吗?经他们在网上查阅知道了在人类社会存在以前就有了狼,而狼在捕猎时都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其中所有的狼都要听头狼的指挥才能对猎物进行有效果围捕,这种指挥实际上也是在传递信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了的。从而对书上的这句话进行了质疑。敢于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是他们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的最直接表现。 二、“任务驱动”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现在,一谈到信息技术教学法,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任务驱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所谓的“任务驱动”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要求所进行的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和作品性,否则,就是唯“任务”而任务,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例如,我们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章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第六章是“信息安全的一些基本常识,像这样的内容,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些任务,那只能是一些很低级的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任务,一种形式化的任务,而这样的任务除了给学生更重的负担外,可能还会让他们本该记住的内容反而记不住。其实信息技术本身内容非常广泛,传统的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不同的内容模块可能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三、灵活处理教材,准确把握难度
程序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学习程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的第四章“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节中要求学生能读懂并修改用VB编写的加密程序,同时还会利用加密程序修改成解密程序。这对一直没有接触过程序的学生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然而,在指导性纲要中的建议课时是3节,很显然,在这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需要非常谨慎,大部分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如何取舍将是这部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本节教学中,我事先找了一个用VB编写的趣味程序“心灵感应程序”,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该程序主要是利用程序算法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让程序使用者心里所想的图案和计算机给出的图案刚好相同,从而造成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就在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告诉他们,秘密就在经过加密的记事本文件里,要解开该程序的迷底就要先了解计算机中程序的执行过程,由此引导学生学习书上有关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知识,然后再用老师遇到的“福尔摩斯的问题”引出加密程序,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开VB,熟悉VB的开发环境,再让学生亲自体验用VB程序加密文本文件的过程,促使学生想要了解加密程序的原理,这时老师用动画讲解加密原理,通过分析,学生发现加密过程并不难,于是试着自己修改加密程序为解密程序,去将之前的“心灵感应程序”和“福尔摩斯的问题”的疑团解开,这样既避开了具体写程序算法的烦琐,又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程序的无穷魅力。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师实施课改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当然,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具体教学的地方,我相信通过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补充、不断修正,信息技术教材会更加完善。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最终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