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第22卷第2期 JOURNALOFHANC.2a-IOU INSITIUrEOF V01.22.No.2 2002年4月 EIZCFRONIC ENGINEFA ̄G A .200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研究 俞正明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高教所,浙江杭州310037) 摘要:为了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将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并且要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 教学工作、教学管理等内容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教育质量观;保障体系;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iB 文章编号i1001—9146(2(102)02—0OO9—03 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青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15%,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浙 江省为了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提出到2002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要达到15%,到2005 年要达到20%,2010年达到25%,2O20年达到4o%左右。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不仅是 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将有根本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如何 保证及监控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观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等学校应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 质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在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教育质量观是有所不同的,它与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即与人才观密切 相关。20世纪中叶,高等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人才的标准是知识丰富与否,学术高深几何。相 应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以知识为衡量尺度,此时可称之为“知识质量观”阶段。2O世纪8O年代以后,随着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能力日显重要,能力的强弱成为质量的主要标准,此时可称为“能力质量观”阶 段。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 力和素质方面能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可以按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来综合衡量。知识、能 力和素质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核心;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而能力 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和体现。因此,可以称21世纪为“全面素质质量观”阶段。 二、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高校内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建立高校内部的教 育质量保障体系应树立全面教学质量保障的观念,即包括人才培养全面质量保障、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 收稿日期:2001—10—23 作者简介:俞正明(1943一),浙江杭州人,副教授,教学管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钜 员参加的质量保障等,“全面”即是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 统一,通与专的统一,知识传授与创新的统一等。“全过程”是指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人才培养全过 程以及在此期间提供服务的全过程(包括招生质量和提供教学、学习、生活后勤服务质量及学校各项工 作的服务质量)。“全员”是指高等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都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质量意识,严格把好各 自的质量关。为此,高校内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学工作、教学管理 等方面加以构建。 (1)办学指导思想。要办好一所高等学校,要保证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首先必须有正确的办学指 导思想。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办学过程中,高等学校必须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 地位,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正在发生急剧变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也必须随之发生深刻 的变化。譬如,高等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三结合”的道路,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 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融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协调发展;要使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统一了 思想,转变了观念,就为确保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办学条件。根据原国家教委对本科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工作评价的要求,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 质量,必须在生均教室面积(含电化教室),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图书馆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实习基 地(校内、校外)面积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生均藏书量、生均宿舍面积等方面努力达到规定的标准。 然而,近几年来,高校的招生人数剧增,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变差。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 处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1 813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909.7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1 041 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55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22.9万人,增长28.37%;校均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 校生)由上年的3 815人增加到5 289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5 275人增加到6 916人;全国共有成人 高校772所,本专科在校生达353.64万人,比上年增加67.93万人,增长23.77%。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已由1999年的10.5%提高到2000年的11.5%,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办学条件的改善速度跟不 上规模扩大的速度,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改变现状,则教学质量将得不到保证。 (3)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建设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等方面。1)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表现。因此,各高等院校首先 要重视生源的质量,把好招生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学风,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努 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2)教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一所 高校要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 方法和手段上多上功夫,把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放在首位。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 与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当前,高校中师资队伍问题较多,首先是数量不足,尤其是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后,不少 高校的教师严重缺乏,在职教师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进修,严重制约了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的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均不够合理,现在是助教少,讲师、副教授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从上课到辅导答疑、改 作业均由一人完成,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出具有前瞻陛、可操作性科 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同时要进行传统实验室的改造,组建开放性实验室,以利于学生 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挥。4)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教育部长陈至立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 议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方法过死, 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要适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掘弃陈旧的内容。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应积极开展 CAI课件的研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努力实现网上教学。 (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文件(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等)、管理制度、管理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俞正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研究 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学文件规范,管理 制度健全,而且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应实现现代化。 三、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确保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除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质 量监控体系。 (1)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校、院(系)两级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 及学生信息联系员组成,校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主要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案及相关文件,参与实施全校 教育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向学校领导和院(系)及有关部门提供反馈意见,并负责指导、检查各院 (系)的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工作。院(系)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是在校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指导下对院(系) 的教育状况进行检查,教育质量实施监控,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院(系)领导和有关教师及年级主任(或班主 任)。学生信息联络员是在校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他们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反馈教学工作 中的状况,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等。 (2)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教育质量监控应以校、院(系)教学工作、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 质量监控为主。校、院(系)教学工作是全校教学工作的基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校院(系)教 学工作监控主要包含教学培养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工作中各项建设(专业、课程、实验室、教材、师资队伍 建设等)情况,管理制度及文件的制定情况及管理水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影响和 制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情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教学效果等),实践性环节的质量情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设计等),教风情 况,学术水平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反映了全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的学 习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学风情况(听课、作业、自习、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借阅图书、参听学术讲座等),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素质(思想道德、业务、文化、身心素质)等。 为保证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性,除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评估与督导小组及学生信息联络员对教 学工作进行监控外,还应充分听取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院(系)的主管领导、同行专家的意见,这样才 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并可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冀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板),2.OOO,(1):6—9. [2]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1):9—11. [3]尹慧茹,吴红英.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估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2):4—7. [4]邓江玉.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其论证[J].中国高教研究,2000,(6):19—21. [5]李秀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87—88. [6]李勇,宋远航.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4):55—56. A Study on Education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its Popularization Period YU Zheng—ming (Insthute ofHigh ̄ n,Ho ̄.hou Institute ofElectronic Engineering,Han ̄zhou Z^啦,lg 31003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its popularization,the rihgt view of hte education qualiyt must be hold ifrst,and then the knowledge—teaching,abiliyt—training nad quality— improving must be integratde and developing harmoniously.Besides,insid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quali ̄' ugarantee system must be set up that includes the guidelines and qualiifcation for rtmning them,the teaching and hteir mangement. Key words:the quality view of education;guarantee system;monitoring and contorlling system